第88章 干翻重生女17(1 / 1)

小兄弟俩爹爹说的不对。

他们被人夸的时候可高兴了,不能剥夺妹妹被夸的资格。

明婳咧嘴笑,轻轻点头,“不告诉爹爹,可以告诉娘吗?”

肖鸿康:......

肖鸿平:......

“妹妹呀,咱们也不能告诉娘,爹和娘是一伙的;我们才是一伙的。”告诉了娘,爹爹肯定也会知道。

小兄弟俩惊惧,爹爹虽说不像二叔那样打人,可严肃起来也很吓人的。

“好吧。”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肖鸿平和肖鸿康缓缓吁气,好在妹妹好哄。

花开两支。

肖正宁随族长到了私塾,此处原来是一处无人居住的荒芜屋子,连个院子都没有;现在,屋子周围砌起了围墙,院子打扫的干净,屋顶修补过,墙体也修补过。一共三间屋,一间作为课堂,一间作为书屋,一间作为肖正宁的办公的屋子。

“正宁,你看看可还满意,需要添置什么尽管开口。”

“一切都好,族长费心了。”讲课的屋子内摆放有十来张桌椅,书屋有书架,虽然空荡荡的,但却是真的有;给他留的那间屋内有一张床,一套桌椅。

床可以作为小憩之地,一套桌椅则是为他写写画画放电东西做了准备。

族长笑眯眯的摇头,“这算什么,跟你给族中和村里孩童启蒙一比,不值一提;我把消息一放出去,族里和村里好些人家都说要送孩子们过来。束脩的事情,我跟他们说清楚了,有钱给钱,没钱拿点青菜、鸡蛋什么的致谢也可。”

“如此两全法正好。”能为族里做些实事,也能为家中减轻负担。

“讲学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

绕了一圈,族长总算说道了正题。

“我在家里无事,明日讲半天,下午要回县学;日后按我的沐休日当天下午开始上下午半天,第二日上晌午半天来算。”一来一回县学的时间要腾出来。

族长连连点头,“这样可以,只是,要辛苦你了;在县学当父子讲学,回来又不得闲暇。”

“无妨的,我也盼着不管是族中还是村里能多出几个有出息的年轻人,往后,咱们互相扶持才能走的长远;独木难成林,以前我自顾不暇,如今我能腾出空闲时间来为大家讲学了。”

“你是个好的。”

将人送走后,族长去了一趟里长家,聊了聊私塾的事情;顺便给肖正宁说了好些好话,至于肖正荣,算了吧,连女儿都教不好的人。以前有肖正宁这个兄长在前面顶着,肖正荣再不中用也没出过纰漏。

一分家,肖正荣所有的缺点都暴露了。

两个女儿不成器,心眼不用在正经事上;一个谋害人命,另一个也不得了,居然想着踩比她小的堂妹一脚。

从里正家出来,族长回到家,族长夫人见他回来,抬手给他倒了一杯温水。

族长接过一饮而尽,“正宁说明日上半天课,你让你娘家那边要过来的孩子不要迟到了;正宁没有正经收束脩,算是免费为孩子们启蒙了,族里太穷了,连给正宁束脩都做不到。”

“那也没办法,只能先委屈正宁了;我娘家那边你不用担心,我让他们今晚就过来;在咱们家住下,明日一早去上课便是。”族长夫人道。

“家里有一间空屋子,让他们小哥俩过来也好。”族长点头应了,族长夫人忙让儿媳妇去她娘家跑了一趟。

儿媳妇是娘家外甥女的好处,儿媳妇是向着她这个婆母的;没有婆媳之间的龌龊事儿,族长夫人很满意这个状态,当初强烈要求儿子娶娘家外甥女的决定是对的。

一开始,族长是反对的,后来儿媳妇嫁过来,勤快贤惠;跟儿子很要好,一连生了三儿两女,他便放下了当初的不喜。

“孩子他爹,你说,我们要不要把孙女送县学里去?还有咱们家三个孙子;没道理正宁一家能供三个读书人,我们家一个都供不起的。”族长夫人心思活络。

族长摇头,“先让他们去私塾启蒙,读的好的我再出面和正宁说说;想想办法把人塞进县学,女子书院问题不大,只看咱们两个丫头是不是读书的料子了。”

“你说的对,是我想岔了;当初正宁家为了让正宁在外面好好求学,填进去不少钱,好在正宁争取,考了个秀才回来。我们家的家底不算厚实,如今有正宁出面启蒙兜底,只要是读书的料子,我们送去县学也放心。”肖正宁家是赌,赌肖正宁是个有出息的。

他们赌对了。

没继续往上考又怎么了,没继续考人家也在县学做先生;他们家这情况,若是五个都能读,他们砸锅卖铁要要供。若是有那不是读书的料子,没必要花冤枉钱。

省下的钱供会读书,能读书的子孙不好吗?

这样想法,从长远来看是对的;对不读书的人来说不公平,可世上哪儿来的绝对公平?

回到家的肖正宁把私塾里的事儿跟爹娘一说,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爹,我打算送康康去私塾启蒙班给启蒙的孩童讲课,由我在旁边看着,想来大家不会有意见。”肖正宁又道:“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康康和平平、三丫不是;康康再过两年可以考学了,现在去私塾讲学,一是为了让他积攒下名声,二是为了让他再次巩固以前学的知识点。”

温故而知新不是说说而已。

“你有想法是好的,跟族长他们商量过吗?”肖老爷子顾虑着族中和里长。

“我会抽时间和他们说一说,我也只是先和您说一声;什么时候让康康去,我得思虑一番。”让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儿去启蒙,必定无法顺利进行;不说族长和里正怎么想的,来启蒙的人就愿意吗?

考虑到重重阻碍,反而让肖正宁更加坚定了想法;儿子有天赋,早早积攒下名声,于他往后的考学有好处。甚至更进一步,往京城考,那也是需要好名声和底气的。

肖正宁没将决定和儿女们说,连妻子都没告知;次日他先给私塾里来启蒙的孩童讲了学,这才去找族长,说明来意后,族长并不觉得奇怪。

人家父亲愿意给儿子铺路,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