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债券的消息(1 / 1)

李承乾不敢回头看向林深,他怕自己遮掩不住自己眼里的那股子怒气。

就算林深再怎么不喜欢他,可他依旧要对林深恭恭敬敬,半点怨气都不能表露出来,甚至私底下连句坏话都不能说。

他的老师,孔家的后人。

孔颖达就曾说笑着的同李承乾说过,如果李承乾同林深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话......那么李世民一定会站在林深这边,而不会站在李承乾这边。

这句话被李承乾深深记住。

正是因为如此,李承乾心中的怨气才打大,他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弟弟可以,为什么自己的妹妹可以,就是自己不可以。

这么好的两件事,为什么一件都摊不到自己的头上。

那位楚王殿下,就真的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偏见吗?

李元昌哑口无言。

李世民也讪笑几声,确定朝堂之上,再没什么其他的意见之后,就忙声把这件事给带过去。

至于他先前答应过李承乾的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这个时候,没人敢触楚王殿下的眉头。

债券的事,比林深想象中,还要更加顺利的敲定下来。

如此一来。

林深也不含糊,下了朝会之后,也没去兵部,而是留在皇城里,好好的和长乐她们说了一番后,便让她们三个亲自出面,写了份告示,贴在银行门口。

如意超市也有联动,也在门口贴了告示。

但这件事,林深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去办,只是告示一贴,往来银行、超市的人,在办理业务的时候,服务员或是收银员,都会顺嘴一提。

乐意听得,就多费口舌解释一番,不乐意听的,那就直接合上嘴巴,也不会逆着别人的意思,非要把这个东西“安利”出去。

这件事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尤其这事,还是由皇室的公主们负责,饶是大唐百姓已经见到了郑丽婉,依旧不免觉得有些稀奇。

公主嘛......

在大唐之前,个个都是性情淑良、知书达理。

可偏偏进了唐朝之后,天下发生了变化,合该女人就要站出来似的。

先是当今陛下的妹妹,那位英武不凡的平阳公主,在反隋的时候站了出来,为大唐的建立,立下赫赫之功。

不敢说缺了这位平阳公主就不会有这个大唐。

但若真的没了她,大唐得天下并不会这么的顺利。

山西有一地,名为娘子关,便是因这位平阳公主而得名。

而现在,陛下的孩子也有模有样,站了出来,能够经手过问家国大事......

当然,平阳公主的事,也是林深给放出去的,现如今邸报还没有创办出来,不过林深自有他的法子。

茶馆、坊间,多了许多编排“娘子军”的戏,说书人嘴里的那套说辞,也在封神、三国这老一套中,多了“娘子军”的这一套。

也正是因为有平阳公主珠玉在前,读书人对这三位公主的事,还不算有多反感,甚至是感到欣慰。

千百年来出不了几个的奇女子。

到了大唐,就如春初的竹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来,不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有什么奇女子......

如意银行里。

长乐公主她们三个坐在一张桌子前,直勾勾的盯着面前的纸张,一脸紧张兮兮的模样。

这是林深给她们准备的东西,比呈给李世民的那一份奏章,要详细出数十倍,面面俱到,几乎把所有该考虑的问题都给涵盖了进去。

她们三个不仅要好好处理这个问题。

横在她们面前的,还有一件非比寻常的事。

大唐第一场“发布会”。

当然,没有媒体、没有邸报,这一场发布会,只是林深为了能让这三位公主在百姓面前露脸,特意举办的。

同时,也给惶惶不安的百姓们解惑。

至于勋贵们......

他们对林深和大唐都很有信心,在债券还没有开始在百姓口中传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把自己存在银行里的钱给花了出去。

买了大把的债券。

光是这些勋贵们合在一起,就买了足足三百二十七万白银的债券。

发布会的举办,林深并没有到现场去。

长乐公主她们三个虽然紧张,但现场来参加的百姓们,或是异邦的使臣们,比她们三个还要紧张。

办的倒也是有声有色的。

说辞,还是林深之前给出来的那套说辞。

这是债券,用来资助那些“贫苦国家发展”,“让他们的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的资金,百姓不明白其中的沟沟道道。

他们只见得,这是皇家公主出面办的事,其中还有那位楚王殿下做担保。

又是“救人”的大好事。

他们也就没了一开始的惶恐不安,一个个开始认真的思考起来,要不要去购买这个债券。

当然,除了大唐人之外,诸如那些异邦的使臣也很关心这件事。

楚王殿下又有了新动向,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会关注。

只是,当他们弄明白,这个叫做“债券”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之后,这就让他们更加感动起来。

大唐,不,楚王殿下真的是宅心仁厚。

他们中有不少,之所以在犹豫,就是害怕答应了大唐的要求之后,会拖垮自己的国家——他们本身的财政状况就很紧张。

高句丽使臣馆内。

新罗、百济的使臣,也相聚在这里。

曾经打的不可开交的三个国家,现在倒是能够友好的坐在一起。

“大唐的提议,你们觉得怎么样?”高句丽使臣第一个开口,他有些犹豫,高句丽国内是和他差不多的态度。

所有人都对大唐的提议很是心动。

但是......

他们又都很担心,大唐口中所说的那个“代价”。

一直都在踌躇着,没有确定下心意。

想要答应,但又不想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直到今天,他们突然收到了大唐筹备“债券”的事,这让高句丽的使臣又不由得在心头产生出来一丝压力。

所以连忙把百济、新罗的使臣给约过来,想要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毕竟都是一个半岛上的国家。

互相之间通通气,也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