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1 / 1)

大宋帝王 要离刺荆轲 2085 字 2023-11-20

董毡于是就过上了念经的生活。每天早上起来,先去阿舅殿前请安,然后就在一位大相国寺的僧侣的带领下,念经修佛。

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则跟着左殿的同学们,一起上课。

主要学数学、经义、几何,同时做大量的练习题。

到了晚上,还有晚课,会有僧侣入宫,带着他一起念诵佛经。

慢慢的董毡就习惯了在春坊里的生活。

也习惯了念经、学习、做题、念经、睡觉的生活。

而赵昕则在这段时间,送走了富弼、高若讷、刘永年。

富弼作为正使,将出使辽国,这一去起码就是三个月。

而高若讷,则正式出发,前往秦州履任秦凤路马步军总管,刘永年则以掷弹军指挥使兼任秦州都钤辖,实际上指挥掷弹军,在秦凤路战区遂行作战任务。

刚刚募满的掷弹军,也因此被其带走了三个指挥的士兵。

除了士兵,自然还有掷弹军使用的手榴弹五千枚,也被装车同行。

这个数字,已经是两个月来,手榴弹总产量的五分之四了。

没办法,高纯度的硝酸钾的制备,非常复杂。

能产出这么多,已经很给力了。

送走这些人,赵昕身边一下子就冷清了许多。

但他早已经习惯了孤独,所以也并没有什么不适应。

反而感觉多少有些轻松。

他在生理上只有两岁多,需要的是休息、睡眠与营养。

所以,赵昕开始刻意的减少出现在朝臣们面前。

“殿下……广南东路夏宣徽来信了……”这一天,赵昕刚刚午睡醒来,甘昭吉就捧着一封密报,呈递到赵昕手中。

赵昕接过来,打开来一看,就笑了起来:“夏守赟,真忠臣也!”

夏守赟又来报喜了。

信中,他向赵昕报告,经过他的努力,六月份派遣去占城与真腊及三佛齐联络的使者回来了。

使者们带回来了这三国国王原则上同意,各将一个港口租借给大宋,用于停泊船只、晾晒衣服、补给物资以及经商之需的要求。

同时,也原则上同意了,夏守赟提出的,大宋与各国间贸易,采用稻米结算的方案。

不得不说,夏守赟这个事情办的太漂亮了!

三佛齐姑且不说,这真腊与占城,都是中南半岛的热带雨林国家,物产富饶,稻米一岁三熟甚至四熟。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国家都是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

其上层贵族的铺张浪费与奢靡,不亚汴京城的大宋外戚。

所以,他们对于来自大宋的茶叶、丝绸、瓷器,异常追捧。

奈何,囊中羞涩,黄金和白银这样的硬通货不足,所以,只能眼馋着王室们用着瓷器,喝着茶水,穿着丝绸。

但,现在大宋提出,允许他们用稻米作为结算。

这两国的贵族们的狂喜自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于是,赵昕便提笔开始写回信,信中,通篇就是四个字:加大力度!

至于若是因为丝绸瓷器茶叶倾斜太多,导致这些本来盛产稻米的国家,最后出现粮食危机。

那就和赵昕无关了。

反正,这些国家的上层都不在乎他们底层的死活。

大宋凭什么关心呢?

将信写完,交给甘昭吉,命其立刻快马送去广州,交给夏守赟。

没过一会,张惟吉就来到赵昕面前,禀报道:“唐王殿下,陛下命臣来知会殿下,辽主的答复,已经到汴京了……”

“这是副本……”

赵昕接过来看了看,就笑了起来:“此事成矣!”

张惟吉听着,不是很能理解的看着赵昕。

“辽主用词,是比上次还要严厉了……条件也苛刻了许多……”赵昕笑着道:“不止喊出了‘若大辽铁骑南下,则鬓白之人恐难享太平之日’,提出了更加不合理的要求……”

“但实则不过是想叫我大宋还个价钱罢了!”

赵昕手中的副本里,辽主叫嚣着战争,最后恐吓,假若大宋不答应他的条件,他麾下的铁骑马上就要扣关南下。

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漫天要价。

实际上是同意了大宋上次答复的基本框架。

他们现在只是想着能讹多少是多少。

于是,他们的条件就变得非常夸张了。

不止要求大宋赎买当年周世宗攻取的关南十县之地,才可以不再计较这些事情。

更要求大宋要证明宋辽盟好。

所以,耶律宗真希望大宋可以下嫁一位宗室公主给他的长子梁王耶律洪基为妃。

更要求大宋增加每年的岁赐额度。

一张嘴就要百万贯!

但实际上,这些要求恐怕连辽人自己也不信大宋会答应。

这些条件里,最有可能实现的,恐怕也就是和亲的条款了。

可惜,连这个条件,赵昕都不愿意答应。

两国联姻,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特别是两国皇室联姻,这可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都知,卿去告诉政事堂,辽人的条件,一个都不能答应,不然哪怕是阿耶同意了,孤将来也会找人算账!”他学起了寇准当年威胁曹利用的办法。

“若如此,辽人恐怕不会罢休吧?”张惟吉低着头,不是很能理解。

“张都知放心好了……”赵昕笑了起来:“此事,辽人比我朝要急!”

辽人诈唬一下不明真相的大宋君臣,或许可行,但想要诈唬赵昕是没门的。

因为他清楚,渤海、女真、高丽这三个加起来,对辽人的诱惑究竟有多大。

只要大宋这边咬死了,不肯后退一步,那么,辽主最终一定会低头。

当然了,谈判嘛,也不能不留余地。

于是,赵昕想了想,道:“孤最多能接受的条件是,大宋每年增加二十万贯的茶叶、绢布,但辽人必须拿等值的耕牛来换!”

牛是个好东西,可以耕田,也能拉车,是封建时代的农民最密切的伙伴。

而这种牲畜,大宋本身很少,只能靠外购。

但辽国却拥有着大片的牧场,蓄养着无数牛羊。

这些牛羊在辽人手里,简直是暴殄天物。

若送来大宋,它们的价值就要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