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天空露出了一片鱼肚白,金色的阳光渐渐洒满了大地,吹散了晨间初起的薄雾。远处的大河、近处的阿尔巴津城堡,都在晨曦中珊珊发光。刘建国叉腿站在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下,双手拄着一把装饰用的指挥刀,目光灼灼地盯着呈黛青色的阿尔巴津城堡,良久后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声断喝:“进攻吧!”
光着膀子的炮兵兄弟们将一个个弹药箱打开,小心翼翼地检查了一下爆炸弹上的引信管,然后将一手一颗捧着冲向了前面。在那边,炮筒早就被刷子清完膛,火药也已经装好,就等炮弹了。
几天来,野外的斯捷潘诺夫集团又发动了几次对东岸大军本阵的冲击。近四千东岸大军在库尔汉的指挥下,沉着应战,每次均击退了敌人的骚扰性攻势,甚至一次还组织了两千多人在外列阵,用排枪将涌过来的一支哥萨克步兵逐退。
而且,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东岸人的民兵也许其步兵比不过曾经在赫梅利尼茨基起义中大放光彩的哥萨克步兵,不过在骑兵方面,有着大量波兰骑兵技术底子的他们,可不见得有多差了。因此,当刘建国派了七百多名骑兵出战后,来自雅库茨克的西伯利亚哥萨克们就有些痛苦了,不是打不过,而是双方的交换比己方占不到明显上风,两天下来,算上之前冲阵时折损了一两百人,竟然前后折损了四百多人,这一下子让他们受不了了。
斯捷潘诺夫这厮即便再想与东岸人打仗,也不得不顾忌到手下人的感受。要知道,哥萨克骄横无比,说翻脸就翻脸,叛变也是家常便饭。你要是强逼着他们去送死,这些人可能会取了你的人头然后呼啸而去,大不了占一座土人的寨子先过下去,以后再想办法。
你不要以为这不可能!事实上那位曾在基廉斯克堡怒怼托尔布津的立陶宛裔哥萨克尼基福尔切尔尼戈夫斯基,就曾经殴打上峰然后卷了国库逃亡,当时他带了一帮小兄弟,一起占了处通古斯人的寨子,并命令他们为自己服务,堂而皇之地搞起了殖民统治,最后还因为把寨子献给沙皇陛下而被赦免了所有罪过。这种先例摆在前面,很多哥萨克的心思自然就活络无比了,因此斯捷潘诺夫也没法对他们过分强逼,怕惹出事来。
因此,在这些比较惜命的哥萨克们当然斯拉夫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该搏命时绝不会含糊,但有时也比较“理智”隐隐反对继续在这里当面厮杀的情况下,斯捷潘诺夫也只能从善如流,带着剩下的人悄无声息地走了。
其实在走之前,他曾经有意派一些人留在阿尔巴津城堡帮助托尔布津守卫的,结果差点又闹事,最后只能作罢。当然他也看到了,在东岸人不惜血本的攻击下(几天消耗掉的弹药就足够俄罗斯人挥霍一年了),阿尔巴津城堡大概率是守不住的,留再多人于此也不过是给东岸人的军功簿增添一些记录罢了,因此最后还是撤离了,当然在撤离前也嘱咐托尔布津,一旦情况不稳,可即行率部撤到涅尔琴斯克守卫,保存实力要紧。
在涅尔琴斯克,俄罗斯帝国的影响力更大,能够动员的人力和物力也更多,且那里深处内陆地带,不像阿尔巴津就处在阿穆尔河北岸,东岸人引以为傲的运输能力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俄罗斯人完全不惧在那儿与他们一战,而且诸如根忒木尔酋长灯通古斯人武装届时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不至于像在阿尔巴津这里没几个人过来帮忙。
因此,斯捷潘诺夫就这样轻飘飘地走了。在他走后,阿尔巴津城堡内也人心浮动,坚守的意志大大降低,与历史上清军围城时顽抗到底的死硬态度完全不同。当然这或许也和东岸人给的压力太大有关,清军千辛万苦才运来一些火炮,弹药也不多,就这已经动员了上万名通古斯人做辅兵了,但东岸人用蒸汽船只轻而易举地从远方运来了远超俄罗斯人想象极限的弹药,然后还将它们都倾泻到了俄国人的头上,并把城墙都给轰塌了一段,是历史上清军自始至终都没做到的事情,这就难怪俄国守军心里发毛了。
此时,在刘建国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后,炮兵兄弟们立刻发起了第一波攻击,大量炮弹将缺口处又洗了一遍,制造一些残肢断臂的同时,也将俄罗斯人所剩不多的胆气又打落了一些。炮弹洗地完成后,一千多名精挑细选出来的民兵手持上好弹药的火枪,腰间带着41年式钢制刺刀,在军官的指挥下、在轻便陆军火炮的掩护下,迅猛而轻捷地突破了缺口,进入到了阿尔巴津城内在此之前,外围的桩砦、壕沟差不多已经被处理干净了,并不能构成阻碍。
大军突破进城后,俄罗斯人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也许是知道城堡不可避免要沦陷了,俄罗斯人至此也不在宝贝不多的弹药,仅剩的七八门小炮被拖了出来,然后一刻不停地朝东岸军队阵型密集处投射炮弹,并且也确实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让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库尔汉也气得不轻历史上俄罗斯人只有三门火炮,且弹药在清军围城的第一天就打光了,这会有七八门,弹药也在战前补充了很多,再加上又是巷战中近距离突袭,一下子打死打伤了六七十名东岸民兵,战果颇佳。
不过这也是俄罗斯人最后的凶残反扑了,在东岸人调来火炮进行压制,在他们的弹药渐渐不济的情况下,这些俄罗斯火炮终于被一一摧毁,再也不能成为阻挡东岸军队前进的障碍。而在这之后,东岸民兵又利用密集的排枪与俄罗斯人展开对射,对射中,农奴兵首先崩溃,他们训练不佳、手中又是火绳枪,因此很快被打崩,纷纷朝城外逃窜。
而俄罗斯职业兵的表现也不怎么样,手持燧发枪的他们明显战意不足,且在炮兵被东岸人压制后,他们就更是心无战意了,只草草与东岸人对射了一阵,互相交换了一些死伤,然后便逐步开始退却,在农奴兵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从其他地方逃出了城,其中逃得最快的人名字就叫托尔布津。
哥萨克的逃窜,显然使得战局立刻转向了对东岸人有利的一方。上千名东岸民兵虽然也很恐惧、也很紧张,但仍在军官与老兵的呵斥声中站稳了脚跟,然后徐徐而进,用密集的排枪清扫每个遇到的敌人。
有条不紊的战斗进行到了下午五六点钟的样子,整个阿尔巴津城堡除两个塔楼以及官署之外,其余重要设施已全部被东岸人接管。库尔汉果断地又往城内投送了一千名步兵,控制全城局势的同时,也分出了些兵马与第一批进城的人一起,将最后几个俄军固守的据点团团包围起来。当然他也没忘了派出数百名骑兵,绕道前往阿尔巴津城北部,阻截那些出城挑选的西伯利亚哥萨克,不过考虑到天色已晚以及俄罗斯人对地形的相对熟悉,库尔汉不是很看好手下骑兵对他们的阻截,只愿他们能多少留下一些哥萨克的人头就足够了。
剩余据点的俄军坚持了半夜后终于还是被一一料理了。其中官署里据守的数十人是主动投降的,两侧塔楼上的数十人,一个投降,一个被攻克。值得一提的是,据守塔楼的俄军士兵还有一门火炮,且占有地利之势,一度让东岸人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最后还是趁着夜幕掩护以及俄军弹药消耗殆尽才成功突破上去的。自然而然地,最后还活着的几个俄军士兵被当场处决了,没有要俘虏。
也算是名声不小的阿尔巴津城堡,就这样被东岸人攻克了。从7月8日到今天7月21日,东岸人不过是花了区区十四天时间就将这座地理位置较为关键的要塞给拿下了,对比下历史上清廷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最后还是靠堡内发生疫病,俄罗斯人仅剩下数十人,无力坚守才投降的情况,这确实是体现出了战力上的巨大差距。
这种差距,不是说双方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战斗意志有多少差距,而是在武器配备、后勤运输环节的巨大差距。历史上清军几千战兵围城,差不多一两万辅兵在运输粮草、弹药,阻敌援军,却还是因为后勤运输的困难而生生将一场本应占据绝对优势的战争打成了夹生饭。现在换成东岸人就没这种麻烦了,内河浅水炮艇帮助他们取得了黑龙江江面上的绝对优势地位,然后效率较高的72吨级小火轮又可以很轻松地将各类物资输送到前线,比起清军万里转运不知道高明了多少,也省力了多少。
所以,这场战斗,他们可以轻易地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挥霍掉俄国人一年也用不掉的弹药储备,这仗打得确实“土豪”,“土豪”到让人服气,不得不认怂。由此也可看出,科学技术真的是第一生产力,在外东北这么一处地方,谁能更有效率的调配资源,那么就必然会占据优势,即使一时落于下风,未来也必然能够将局面扳回来。
刘建国在听闻阿尔巴津城堡被攻克后,非常高兴,当场就命令秘书写好了报捷文书,然后送往后方各县,以激励地方士气。而且,当天晚上,他也喜滋滋地住进了城堡官署内,将俄罗斯帝国涅尔琴斯克军政长官阿历克谢托尔布津的卧室据为己有,就像东岸军队对阿尔巴津城堡宣示了最新的主权一样。
7月23日上午,已经休整了一天时间的各部军官们,纷纷前来官署询问下一步的动向。刘建国对此支支吾吾,表示要考虑一番才能做出对下一步行止的决定,其实就是看着自己手底下兵马不是很给力(围攻个阿尔巴津也死伤了近三百人,而俄国方面加上农奴也不过损失五六百人罢了),对于深入内陆地区进攻涅尔琴斯克没有信心。
要知道,到了那个地方,东岸人的后勤补给可就没现在这么顺利了,打仗也别想像现在这么“阔气”了,说不定,届时在后勤方面占据优势的反倒是俄罗斯人了呢。而且,与阿尔巴津这边已经被东岸骑兵犁了快一年相比,涅尔琴斯克一带俄罗斯的影响力根深蒂固,通古斯人信奉东正教的也相当多,分分钟能拉出一大票队伍来围攻东岸人,因此刘建国对于深入这个地方其实还是心存畏惧的,怕一着不慎全军覆没,那样整个外东北的局势可就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7月25日,刘建国终于做出了决定,暂缓对涅尔琴斯克的进攻,并且这个决定也取得了经验丰富的宿将库尔汉的支持。因此,东岸大军这次只能止步于阿尔巴津城堡了,差不多只有等将这里经营成一个较为稳固的基地时,才可能会有下一步的进展了吧。
而通过这样一场土豪级别的战斗,东岸人也让哥萨克们明白了,在黑龙江一带,拥有着水运优势的东岸人,随时可以打击你们的沿江据点或城堡。今后若再想越境给东岸人添麻烦的话,就得掂量下自家的篱笆扎得紧不紧了,别让反击过来的东岸军队一锅端了。
7月28日,刘建国解散了最先一批随他出征的民兵。这些来自庙街、江东等县的民兵,在外征战时间普遍已经超过了一年半,对于非职业兵的他们确实有些过长了,因此不得不令其解散归家,这样就使得留驻在阿尔巴津城的东岸军队数量下降到了两千人左右,不过守守城的话是绰绰有余了。
刘建国倒是在阿尔巴津一带又多逗留了一段时间。期间他多次外出踏勘了附近的地形、土壤和山川走势,对当地的农牧业条件赞不绝口,决心日后要重点经营这里,令其重现阿尔巴西酋长当年的盛况,当然这似乎首先需要东岸人与俄罗斯方面签署和平停战条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