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2 朝堂上的争执(1 / 1)

血衣卫 任语丁 2601 字 2023-11-12

求一个收藏,开始虐杀鬼子,是中国人就收一下,汉奸死一边去。

李芳果依然一脸愁容,进入京城三天,按照规矩,国书递上去,三天过去,一直没有音信,不免心中担心,朝鲜国内局势紧张,能够改变这一切的只有大明皇帝。

这一点和郑道传不同,能够见到大明的皇上,说服对方按照事先的约定将公主嫁给自己是保住性命的唯一办法。

外面传出说话声,李芳果起身,尚未走出,一人迈步进入,“公子,大明皇帝准备在明日上朝是召见我们。”

“太好了,舅父,好好准备一下,千万不能说错。”

那人点头,事关重大,尤其是郑道传的出现,无形中让二人心头一紧,这个人虽然学识过人,可惜,随着手中权势增长,同样开始喜欢玩弄权势,在朝鲜,李成桂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王,可惜已经老了,郑道传不余遗力四处奔波,目的就是推小公子李芳硕为王,李芳硕年轻,大小事都交给郑道传还有他的母亲处理,一旦事情成了,郑道传大可以胁王以令群臣。

天光大亮,众臣早朝,好不热闹,早早就在侧门等候,其中不少都是当朝大员,同样出了不少新面孔,这些都是齐泰提拔进入六部的人选,其中一人最是显眼,方孝孺。

这里有不少人根本不认识方孝孺,看着对方身上的官服,不免私下里议论,毕竟有人认识,方孝孺虽有名气,毕竟无法和他的老师宋濂相比,所以提到的更多是宋濂的弟子。

“这样,日后怕是用不上我们这些老骨头了。”

那人说完,旁边几名老者只是淡然一笑,到了这个年纪,基本已经看淡,能在上一朝那样严苛的环境下生存已经难得,只盼着再过几年,就可以荣归故里,颐养天年,儿孙承欢膝下,过几年舒坦日子。

“时辰到,众臣早朝。”

太监站在下面喊了一嗓子,大臣按照向后顺序依次进入,从第一个进去到最后一个进入大殿,差不多过了大半个时辰,朱允炆头戴皇冠,身穿金色龙袍高高在上。

先是宣读旨意,这一点和现在公司来新同事,开个大会和大伙介绍一下基本上一样,只是更正式一下,就是告诉这些大臣,方孝孺从此入朝堂和大家一起共事。

一番寒暄,方孝孺始终面带笑意,说心里话,读了一辈子书,偏偏对官场上的这些客套不感冒,不过是硬着头皮应付一下而已。

“宣朝鲜使臣进见。”

“宣朝鲜使臣进见。”

一层层声浪从门外传去,李芳果早早在外面等着,手持代表使者的依仗,还有呈上的国书,里面有这次带来的礼物清单,还有想要迎娶公主嫣的聘书,里面对公主大加夸赞,恳求上朝赐婚,荣耀朝鲜。

“二位,请。”

郑道传同样出现,昂首而立,根本不把软弱无能的李芳果放在眼里,放眼整个朝鲜,能让郑道传重视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李成桂,虽已年迈,有如山中野兽,余威犹在,另外一个是李芳远,这人有本事,胆子同样大,当年跟着李成桂打了不少胜仗,可以说是这些公子之中性格上和李成桂最像的一个。

两人脚下速度不慢,谁也不想被对方拉下,这种情形极为少见,按照以往,手持国书前来朝见的只能是一个人,如今出现两个,随着两人进入,除了已经事先知道的朱允炆等人之外,其他大臣俱是眉头一皱。

“叩见皇上。”

两人虽然手持国书,代表的是朝鲜的王,不要忘了,朝鲜的王是明朝封的,所以最高的只是王而已,李芳果、李芳远这些人只能称之为君,王的女儿同样不能称为公主,更多是以翁主代替。

朱允炆点头,冲着两人示意,李芳果、郑道传起身,方孝孺从位列走出,来到两人面前,看看郑道传,再看看李芳果,拿过两人受伤国书,这份国书和之前递上来的略有不同,第一次递上来的只是恳求大明皇上召见,这次上面带有具体的内容。

方孝孺看罢不由得眉头一皱,两个使臣同时出现,已经是另类,让人想不到的是,国书上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没有错,郑道传此行的目的,同样是想为李芳硕求婚。

朱元璋有二十几个儿子,女人反而不多,所以对年纪最小的公主嫣从小极为娇宠,最终养成刁蛮任性不讲理的个性,完全说的过去,毕竟是公主,生的好,注定一辈子高高在上,享受富贵。

方孝孺上前,对着朱允炆躬身施礼,小声在太监耳边说了一遍,太监点头,学了一遍,方孝孺点头,不愧是皇上身边的人,就是机灵,虽然言辞上略有改变,大意上没有任何错漏。

太监转身上去,这是历代的规矩,除了太监之外,大殿之上,朝臣根本没有办法接近皇上,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年的秦始皇捡了一条命,当时荆轲所在的位置距离秦始皇尚有一段,所以匕首出现的时候才没有第一时间刺中。

太监过去,这就是太监的权力,就算方孝孺站在下面同样听清太监在朱允炆耳边说了什么,就算不是按照方孝孺说的意思同样没有人知道,所以自从出现太监以后,朝中大臣都要想着法巴结太监,甚至出现太监专权,这一点在大明朝极为常见。

朱允炆不由得眉头一皱,郑道传嘴角微微向上,这才是来的真正目的,绝对不能让李芳果一个人占尽先机,没有错,大明的决定对整个朝鲜的局势影响太大,一旦大明皇上点头,就算是李成桂同样要有所考虑。

朱允炆小声说了几句,太监过来,方孝孺点头,太监再次回去,这样反复几次,下面大臣都在那站着等信,头不能抬得太高,否则就是触犯龙颜,这些都是规矩,看不清,听不见,只能暗暗猜测。

方孝孺从上面下来,来到两人近前,说的是朝鲜那边的话,大概意思就是,按照先皇遗命,公主嫣当下嫁朝鲜世子李芳果,至于郑道传的请求留作考虑,等有合适人选之后再做决定。

李芳果面露喜色,跪地谢恩,一旁的郑道传有些不高兴,在朝鲜几乎是一手遮天,对着方孝孺道:“既然说的是下嫁世子,你眼前这位只是朝鲜的永安君,并非世子,相比而言,李芳硕年纪更轻,同样得朝鲜王器重,有十足的把握会是下一任的王。”

方孝孺手捋胡须,只能再次回去,将郑道传的意思传给朱允炆,同时表达自己的意思,明为上廷,当守礼度,同样不能过于随意,说白了,公主嫣是先皇答应的,只能嫁过去,至于郑道传的请求可以不答应,我们是上朝,不能随便来一个邦国来求婚就答应,那样多少公主也不够嫁,何况,大明的公主一个个都是宝,貌美如花,同样身份尊贵,朝廷里的王公大臣也都眼巴巴的盼着,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娶到公主,从此和皇室扯上关系。

大明强盛,公主外嫁最多的就是唐朝,面对游牧民族的崛起,始终没有办法,只能不断采取和亲的方法,公主的车队从京城出去,带着血泪走完最后一程,远嫁塞外,如何比得上京城,多少公主因为无法忍受塞外的苦寒,早早离开人世。

方孝孺转身退回,面色一沉,郑道传的脸色同样不好看,这一次比上一次的态度更为坚决,一切按照先皇遗诏进行,当初朱元璋留下的训示之中明确提到世子李芳果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