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五千多万怎么花(1 / 1)

带着医院回80年 烤饺 2115 字 2023-09-26

陈夏这次买虎骨虎鞭,全部都让当地人参合作社走的账,出具了发票和收据。

这可是给了大姑父曾见青一个大大的政绩,现在他已经是人参合作社的一把手了,为啥他能当主任?

很简单呀,抚松人参合作社每年都能将所有野山参销售出去,为县里创造了一大笔收入。

其他县的人参合作社知道后,都纷纷将自家卖不出去的野山参转手给了抚松,这让抚松人参合作社又赚了一大笔差价。

这次虎骨虎鞭这么一收购,中间的差价可是就是个不小的数目了,简直就让县领导们都乐疯了,差点就把陈夏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走之前,什么松子木耳蘑菇干送了一大堆给陈夏,这些可都是正宗的野山货,虽然价钱不贵,但味道绝对纯正,后世想买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陈科长想也没想,又去收购了一大堆,准备回到越州后当年华发给单位的职工们,无论是医院还是药厂都要发一下,需求量可不少。

这下让抚松当地农民又小赚了一笔。

等陈夏风尘仆仆回到越州的时候,刚好就是过年前了,等发完年货和年终奖,1985年的春节到了。

这年的春节,是陈家和顾家大团圆的一年。

因为顾琳生了三胞胎,香江的大姑姑一家也来到了内地,另外顾琳的两个哥哥嫂嫂们也回来了。

幸亏西园里房间够多,而且每个房间都是宾馆式设计,空调卫生间都不缺,否则都没地方睡觉去了。

因为客人太多,陈巧姑和陈芳都没时间回自己家去过年,一直在西园里帮着顾母和外婆准备各种食材。

陈科长当然是做甩手掌柜喽。

要说三胞胎里面,他当然是最喜欢妹妹喽。

两个月的小宝宝已经不像刚出生时那个“猴子”的样子了,长开后已经变得粉嘟嘟的特别可爱。

尤其是三个小宝宝排成一排躺在一起,那模样别提有多可爱了,西园里亲戚多,你抱抱,我抱抱,差不多就没多少时间躺在婴儿床上的。

不过妹妹可是属于陈夏一个人的,反正他走哪就抱到哪儿,一看他这样子,大家都知道,这也是个“女儿奴”。

书房里。

大家正聚集在一起,文化水平最高的顾伟同志正在写毛笔字,所有人的眼光都随着他的笔锋在转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顾院长写完后,对着陈德发老人解释道:

“亲家公,这三句诗是选自《诗经·郑风》中的其中一篇《子衿》,所以三个孩子的名字就取自里面。老大叫陈子衿,老二叫陈子佩,老三是女孩,就叫陈子悠,你觉得怎么样?”

房间里的人都在嘴里喃喃这三个名字。

陈德发默念了几遍,眼睛就亮了:

“亲家公这名字取得好,我是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一听这几个名字,不但大气,而且都是连在一起的,好好好!”

顾院长又笑着看向外婆:“大娘,你觉得这名字怎么样?”

老太太笑着连连摆手:“顾院长,我这老太婆懂啥呀,你和他爷爷都说好的名字,肯定错不了。”

哈哈哈,周围的人纷纷都笑了起来,显然大家对这三个名字都比较满意。

只有陈夏在女儿脸上亲了一口,轻声说道:“我就觉得陈一一,陈二二,陈三三的名字不错,好记又好写,一看就知道排行老几。”

话还没说完,就被陈春一巴掌拍在了后脑勺:

“不说话没人当你哑巴,就让你平时多读点书,你瞧瞧顾伯伯取的名字,再听听你取的名字,简直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姐,我好歹都当爸爸了,你当着我宝贝女儿的面,给我点面子好不好?”

哈哈哈~~~~

大家笑得更热烈了,陈冬还在起哄:“老二好没羞,老二好没羞,这么大了还被大姐打。”

陈夏斜了斜眼睛,“陈老四,你期末考试考了几分?来,给大伙儿汇报汇报!”

“呜呜呜,大爷爷,顾伯伯,老二欺侮人~~~~~”

哈哈哈~~~~~

过年当然就是做客拜年,因为今年是陈夏三个子女出生的第一个节气,所以按族规就是要祭祖,并且上家谱,这可是大事件。

大年初三,陈夏一家都回到了庆丰村里,祭祖仪式已经准备妥当了,而且这规模已经是一年赛一年了。

陈夏除了每年给村里交一万元的土地承包费外,又额外给陈氏宗祠一万元,除了修缮祠堂外,就是一年四季的祭祖用。

此外今年村里还有一件大事,就是陈德发老人捐助50万元的学校已经造好了,这学校非常气派,包含了小学和初中,是这年头难得一见的三层楼,连城里小学都比不了。

陈夏这不是新赚了5000多万元钱嘛,心中已经想好了这笔钱该怎么用了。

陈亦根是村里的老大,又是陈氏族长,陈夏有事当然要向他通报了。

“四爷爷,我跟你商量几个事情,都是为了咱村里好的。”

陈亦根抽着陈夏提供的红塔山烟,一边问道:“啥事,你先说。”

“第一件,我准备给村里100万元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以后凡是我们庆丰村的孩子,学杂费全部由基金出,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另外每学期期末考全班前3名的,奖500元。

另外我去想想办法,从城区招一些水平高的老师来咱学校任教,到时从基金里拿钱,每位老师每月补助50元,重赏之下老师肯定抢着来咱庆丰村学校。

不要怕花钱,学校要购置啥教学器材你都批,钱不够你尽管开口,我这里上不封顶。”

陈亦根一听就兴奋地一拍在腿,“好小子,还是你想得远,这是大好事,没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庆丰村想要保证未来兴旺,教育一定要抓好,读书不是出息的唯一方法,但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

陈夏这第一个举动就是为庆丰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哪怕将来都进药厂,读书好的就能当管理层,读书不好的只能去车间当工人,有了对比就能刺激孩子们的学习目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