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科举现状(1 / 1)

县令来也 青橘白衫 2053 字 2023-09-11

等到周昌走进了,葛丹这才开口说道:“我到了和州之后,查了一下这些年和州的科举,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啊!”

在这件事情上面葛丹也没有说什么太客气的话,因为根本用不着绕弯子,葛丹看过周昌的履历,这位四十二岁才考中进士,可以说是很老的一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做多大的官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在这个时代的官场,从科举开始其实就是大家一步一步的向上走,大家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很多时候起点就决定了终点。

状元榜眼探花,人家妥妥的入翰林院,清贵官,有希望入内阁,等到二甲的进士,选上庶吉士的和没选上的自然又不一样了。选不上的,做到地方督抚,那就很了不起了,在向上做六部尚书也就到顶了。

三甲进士,基本上能做到督抚一级,那都是出类拔萃,惊才艳艳了。

另外就是年龄,葛丹这样二十三岁中进士的和周昌这样四十二岁中进士的,自然是不一样的,官场上欺老不欺小。像周昌这样的大年纪三甲进士,在自己的家乡做教谕,声名实惠都有了,这就是这一类人之中拔尖的了。

周昌听了葛丹的话,略微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大人说的是!”

在这件事情上,周昌实在是没什么话可说的,这玩意是靠成绩说话的,就像后世的升学率一样,考得好就是考得好,考不好说什么都没用。周昌也不担心葛丹会因为这件事情难为自己,因为和州历来就这样。

葛丹点了点头,见到周昌没找理由,没反驳,不禁对这个老头有了不少好感。

略微沉吟了片刻,葛丹开口说道:“本官对此也是心急如焚,在本官看来,为官之道,首在教化,教化不兴,谈何大治?”

葛丹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实在,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就是政治正确,关键是这样的说法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官场上,那都是非常有分量的,相信的人也不少。这个教化可不是后世的教育,完全两个概念。

听到葛丹的这话,周昌就是眼睛一亮,随后捋着胡子说道:“大人说的是啊!”

“本官想在和州兴教化,首先就是州学啊!”说着葛丹一脸感慨的说道:“不说其他的,本官在科举一道上,还算是颇有建树。”

这话葛丹说的一点都不心虚,毕竟自己前身的名次和年龄在这里摆着,这事说道哪里都拿得出手。

葛林在一边补充道:“大人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考在二甲十七名。”

葛丹看了一眼葛林,这个捧哏做的不错,这种话葛丹自然是不能说的,显得不谦虚,但是葛林说出来自然是毫无问题的。

周昌没想到葛丹考得这么好,虽然他也知道葛丹年轻,但是没想到葛丹居然这么年轻,不禁有些兴奋的说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听到周昌说话这么客气,葛丹心中感叹,果然科举的名次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很好用。这个时代大名鼎鼎的商恪商相公,走到哪里那都是名震天下的存在。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乡试、正统十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

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再度入阁,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这就是科举考得好,换成一般人怎么可能有这个待遇,葛丹虽然比不上商恪,但是葛丹这个二甲第十七,那也不是光靠嘴说说的。在和州这个地方,别说出一个二甲第十七了,出一个进士那都是颇为不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昌这个四十二岁的三甲进士,面对葛丹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倒头便拜也就是了。

对于周昌的态度,葛丹自然是满意的,笑着说道:“本官打算州学开班讲学,主要分成两个班,一个秀才班,主攻乡试,一个是举人班,主攻会试,为本地学子答疑解惑,教授科举事宜。”

在大明的科举制度之中,考中了秀才才算是有了生员资格,所以州学之中是没有除了秀在之外的学生的。童子试由提学官主持,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成为贡士基本上就不可能落榜了,剩下的殿试就是确定排名了,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葛丹主攻自然是举人和进士,乡试之中如果能够拿到更多的名额,也就是中更多的举人,那么和州可就出名了。只不过和州是直隶州,乡试的参见的应天府乡试,那是要到南京贡院去考的,江南本就是文教兴盛之地,科举的竞争那不是一般的激烈。

南直隶分为江南和江北,其中江南是科举强队,江北则要弱很多,排在第一个梯队的是松江、常州、苏州、徽州、镇江、应天,排在第二梯队的是太平、宁国和扬州,第三梯队的则是安庆、池州庐州、广德、淮安,第四梯队的则是滁州、和州、凤阳、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