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赐婚(1 / 1)

藏珠 云芨 2060 字 2023-11-17

皇帝思量片刻,问道:“那你想过没有,若是燕徐两家联姻,昭国公的势力就更大了。”

太子懵懵地回答:“可是,燕二这样的家世,必定会娶名门淑女呀!他兄长定的是霖安谢氏的小姐,无论名望权势都比徐家强多了。”

皇帝闻言默然。

他发现太子说的竟然很有道理。让昭国公府和徐氏结成姻亲,自然不是件好事。但燕二总要娶亲的吧?不娶徐氏女,也要娶别家姑娘,凭昭国公如今的权位,多的是高门贵女让他们挑选,徐氏要不是得了雍城,估计都上不了联姻的名单。

这样一想,这门婚事似乎没有拦的必要了。万一拦了这个,燕二娶了家世更好的呢?

相反,如果他们成了,徐三小姐与长宁交情好,太子又有成全之恩,似乎还更可控一些。

再往下想想,依徐三小姐的脾气,定是个不能容人的,现下燕二少年情热,还不觉得有什么,等时日久了,他能没有怨言?徐三小姐越是凶悍,两人越有可能翻脸,对燕氏的损害也会更大。

想到这里,皇帝心情一松。行吧,不用当打鸳鸯的那根棒,他还省事了。

看太子今天表现得这么好,他顺便问一句:“那你呢,可想过自己的婚事?”

太子毫不犹豫:“儿臣的婚事,自然是父皇做主。”

“如果让你自己选呢?会挑哪家小姐?”

太子小心翼翼地看着他:“儿臣没想过……”

这孩子,以前被训多了吧?皇帝安抚地笑了笑,放柔声音:“那你觉得,余大将军的女儿余小姐怎么样?”

听到她的名字,太子不由皱了皱眉头。

皇帝瞧见了,问道:“不好?”

太子小声道:“父皇选的,自然是好的,只是……”

“只是什么,你放心说。”

太子紧张地想摸摸鼻子,好不容易克制住了,回忆着燕凌教的话,说道:“只是儿臣有些怕余将军,想到将来要做他的女婿,便紧张起来。”

皇帝失笑,这还是孩子心性啊!

看父皇非但不骂他,反而还笑了,太子胆子大了些,继续说下去:“那余小姐也是,成日把规矩体统挂在嘴上,儿臣只怕日后要被她训,想想就开心不起来……”

皇帝不以为然,说道:“她是有些古板,不过你也需要人管……”

说了一半,他突然停下来,意识到什么。

太子怕余充,又怕他女儿。假如有一日他不在了,太子登极,那朝中会是什么样子?

皇帝的笑容淡了下来,回过神,发现太子战战兢兢地看着自己,他勉强笑了笑:“行了,这事还没定呢!就算要立太子妃,也不用急在一时,你不用这么紧张。”

太子这才露出放松的笑:“是,父皇。”

父子俩又说了几句,皇帝便让他告退了。

看着儿子离开,皇帝许久没叫人进来,陷入了沉思。

另立太子妃是不成了,以余充如今的权势,不立妃安抚不了他。但是太子还这么生嫩,太早成亲只怕被余家拿住。

看来只有拖了……

……

赐婚的圣旨很快下了,一时之间,余家风头无两。

而且早先有传闻,说陛下可能会同时赐封两个太子良娣,与太子妃同日进门,现下也没了影子。于是,关于陛下看重太子妃,特意给余家脸面的说法传遍京城。

余家谢过来贺喜的人,门一关上,余充的脸色却沉了下来。

“你是怎么说的?为何陛下没有提起太子良娣的事?”

那位传闻中有河东狮之名的余夫人,此时在丈夫面前却是小心翼翼的:“我就是那样说的,真不知道陛下为何不提了。”

“那陛下为何反悔?”余充咄咄问道,“根本没有理由!”

“父亲!”一道女声响起,那位传说古板迂腐的余小姐款款从里头走出来,说道,“我倒有一个猜测。”

对着女儿,余充的脸色好看多了:“哦?你知道什么?”

余小姐说道:“您还记得吧?德妃娘娘向母亲提起此事没多久,燕二在那天傍晚进了宫。他出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关宫门的时间,据说冒犯了太子,挨了顿打。”

余充有自己的眼线,这些消息都是知道的。他点了点头:“是有这么回事,怎么,你觉得跟此事有关?”

余小姐笑了笑:“您知道吧?女儿节那天,徐三小姐让叶家人推进水里,燕二毫不犹豫跳下去救她了。”

余充若有所思:“所以你的意思是,燕二为了太子良娣的事,跟太子起了冲突?但最后不是他挨罚吗?”

“但是父亲你留意到没有,太子和燕二很快和好了,说不准他真的打动了太子,叫陛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呢?”

余充顺着一想,发现女儿很有道理。

他叹了口气,极是扼腕:“所以,这事终究没成。”

“是啊!我们料错了太子,也料错了燕二。没想到燕二胆子会这么大,直接向太子提出要求,也没想到太子会这么看重他,竟然愿意向陛下求情。”余小姐跟着叹气,“父亲,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失误。”

余充想明白过来,狠狠拍了拍桌子:“真是可恶!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放过了。”

看他这么愤怒,余小姐又安慰:“父亲不必太失望。这事原本就不是我们谋划的,只是陛下提出来了,就顺势而为,现在失败了,也没有损失。”

余充点点头,将圣旨展开细看了一遍,说道:“可为父心里还是不安,陛下虽然下了明旨赐婚,但是何时举行婚期,却没有提及,甚至暗示我们,太子今年流年不利,最好过完年再说。如今才四月,拖得也太久了!”

余小姐慢慢摇着手中扇子:“父亲别急,都等了这么多年了,也不怕多等一年不是?农夫想要获得丰收,必得日日精耕细作,商人想要获得重利,同样要花心思等待时机。图谋得越多,越是要耐下心,这样才能心想事成,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