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人道主义成书(1 / 1)

周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自从搬到了韦吉斯,跟恩特勒布赫镇长结识以后,后面的变化让他都有些意料未及。

在43年得到来自未来的记忆,他从震惊到迷茫,从接受到融合,一开始,一切都按照他的预想在发展。

他们退出了军供生意,雅尼克不会再被炸死,家族产业不会再化为乌有。

他也顺利地跟奥黛丽走在了一起,移民到了瑞士,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按照他的预想来看,在45年底,他复原的时候,生活就已经变成了他期待的模式。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或许应该是从托马斯镇长拿他立威开始。

因为被驱逐出了梅根,所以他想寻求组织的保护,跟恩特勒布赫镇长建立了关系,将自己的作品拿给了他看。

因此他得到了恩特勒布赫的赏识,加入了自由民主党。

可是政治就是一个巨大的漩涡,当他踏入政坛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就开始变得身不由己了。

他原本只是想出一本书,可是他却被自由民主党当做了宣传的目标,身不由己地就开始了自己的辉煌之旅。

在瑞士的演讲,在法国的演讲,在意大利的演讲,或多或少地他都受到了一些影响,走在有些偏差的道路上。

的确,他走的路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正确的,是一条向上的道路。

但是不知不觉,他已经背负了比原本想象的更多的东西在前行。

不愿说他自愿还是不是自愿,这些责任已经被他背在了身上,再也卸不下去。

他越来越辉煌,可是现在的生活距离他一开始设想的生活偏差就越大了,距离他想要的平静生活,越来越远了。

这次突然就体验了一把他渴望的生活,一下子就勾起了他最开始的初心。让诺德想让他放松一下,但是他却似乎一下子就看清了自己前方的路。

再也不能这样被动的随波逐流了,既然他已经拥有了比任何人都强大的实力,他就更应该主动一点面对自己的人生。

虽然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但是周南也不认为自己就该对别人的人生负责。除了自己的亲人,他也最多只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下,才有那种情怀去帮助他人。

既然他想过的是自由,淡泊的人生,那就要坚定地向这个方向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直被动地被埃廷尼他们推着前进,还心不甘,情不愿的。

更加积极一点,也能更快地适应新的人生,更享受现在的生活。

这不是梦中的世界,而是现实的人生。

奥黛丽拿着一个提篮,带着梅丽莎在树林里找鸭蛋,这里的鸡鸭挺多,各种蛋类就挺多,她们两个不一会儿就收获了一篮。

周南坐在河边的老树根上,一直在反省自己的心态,心情变得越来越轻松。

他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大声喊道:“宝贝儿,要我替你们提着篮子吗?”

梅丽莎开心地笑道:“约纳斯,我们捡了好多鸡蛋啊……”

……

……

度假回来,周南的书籍整理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原本纠结不已的问题,这个时候也都被周南快刀斩乱麻,决定了下来。

《世界通史》这本书的结尾,被周南确定在了德国入侵波兰和捷克的时间段,留下了一个开放的结尾。

二战对于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想要分析清楚,就需要有详实的内容,否则还不如不写。

确定了书籍的结尾,许多关于二战的内容,就不用再查阅验证,等于说,他们节省下来一小半功夫。

关于人道主义精神的阐述,除了周南最开始演讲的内容,周南又拉进来了施韦哲进行关于事实和伦理方面的阐述。

施韦哲除了是一个优秀的生命伦理学家,还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神学家和著名的医学专家。他从13年去到非洲,就是靠音乐会来募捐,在非洲建立起了一座医院。

法国的巴赫音乐协会,怕埋没了他这个音乐天才,专门给他打造了一架三吨重的钢琴,运到了非洲供他练习。

他在退掉了旅馆的房间之后,也搬到了别墅来住,除了在书籍的方面给了周南巨大的帮助,还在钢琴方面,成为了周南和奥黛丽的老师。

他的钢琴水准是世界一流水准,给奥黛丽和周南当老师,那是绰绰有余。

不过他属于是严肃音乐,除了技巧,在作曲方面对周南的帮助并不大。相反,奥黛丽却从他那里受益匪浅,在周南的建议下,正式认了施韦哲这个老师。

而周南右手为主,左手为辅,为他弹奏了《寂静之声》和《天空之城》这两首音乐风格相近的乐曲,立刻让他惊为天人。

虽然周南的弹奏技巧很一般,因为左臂受伤,表现出来的水准还很业余。但是这两首曲子本来就属于是简单却隽永的音乐,技巧上的瑕疵,丝毫不影响作品的伟大。

他立即要求周南在出了唱片以后,要送他几张。不过,周南这次要出的唱片是竹箫协奏曲。至于钢琴曲,因为他的功力不够,以后就是出,恐怕以后也不会自己演奏而只是出作品集。

除了施韦哲,这段时间交往最密切的就要属罗素了。因为周南在埃廷尼的建议下,将他也拉了进来共同完善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分析中来。

在哲学方面,罗素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现在又开始对社会组织形式有深刻的研究,他对人文角度的分析深度,绝对是周南拍马也赶不上的。

《人道主义》单行本的内容本来就不多,经过三个人的共同解构和阐述,总数字也才刚过十五万字。

所以这本书反倒是比《世界通史》的下册更快完成。

全书分成了上下篇,第一篇是对人道主义的解构。

整个人道主义被他们三个人确定为了理性价值,自由探索的价值,个人尊严的价值,道德平等原则,自由的理想,宗教怀疑主义,伦理本质和来源,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伦理道德。

从结构上对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解构。这里面两张不同的人道主义有其相同点,也有根本性的差异。

第二篇就是人道主义衍伸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相对的崇高性,超现实性。因为精神这个观念就主要作用于超现实性的一面。

精神往往超出现实的意义,多指愿望的东西,在常规的情况下,精神往往是空间的一种观念。

人道主义精神,更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以人类自身功能观念意义上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这样的普世观。

比如红十字会,还没有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成立的。

不管你是生活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下,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为你而努力,都是应该的。当人们受到战争的伤害,疾病的威胁,自然灾害的损失的时候,这两个机构都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你。

因此,人们又看到,人道主义精神确实具有超现实性。因为,人类永远也不可能生存在一个完美的盛世当中,永远都有矛盾,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对立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客观的。更没有这样的时代。

所以,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让人类共同崇拜信仰的一个观念,在这个观念的意识作用下,人类的一切活动行为及其规范,都将在这个范畴内进行。

体现在现实里,用所有人能理解的一个概念,那就是慈善。

正式因为人道主义跟红十字会有如此的契合,所以在周南刚宣扬出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时候,他们就行动了,想要获得这本书的发行权,因为这简直就是他们组织的成立纲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周南从来没有想过把这本书当做自己的私人作品,而是借用这本书的影响力,让自己的名气得到更大的提升。

施韦哲和罗素也同样这样想,他们在乎的只是让这样的精神传承开来,最多附带增加一些自己的名望。

这本书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当做自己的私有物品的,而是完全属于全人类。

完稿之后,周南就让埃廷尼联络了红十字会,准备要把助理们打印好的文稿,交给他们。

关于出版和推广,周南他们都不会插手。

罗素也大方地表示,能把他作为第三作者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名气现在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因为他的贡献最小,所以甘居第三作者。

红十字会的动作非常迅速,他们知道了施韦哲马上要返回非洲,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了伦敦,并且组织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文稿交接仪式。

从现在开始,他们就开始为这本书的推广发力了。

为了这本书,在伦敦多滞留了将近一个月的施韦哲要离开了。非洲那边的医院,还有他在那边的建立起来的医疗体系,都是不能长期离开他的。

周南没有挽留他,施韦哲的奉献精神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他的生命就属于非洲,而不是欧洲。

如果他是为了享受,他在欧洲能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但是他却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非洲的苦难众生。

周南给他买了一张伦敦到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一等舱船票,并且赞助了他三千英镑。不是他不想多给他一点,实在是,连这些钱都还是让诺德开始借给他的,他现在也快变成穷光蛋了。

不过,等他回到瑞士,如今的资金窘迫,就会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