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叉(1 / 1)

又是火炉样的天气,一点风没有,太阳照得人十分烦躁。

以至于,连讨教还价声都带上了分火气。

夏天的集市上,人很多,但生意最好的往往都是卖粮食蔬菜的铺子,一些零售杂货的摊子,便显得冷清了些。

一对结伴而来的女子,蹲在了一处零售针头线脑的摊子前,翻翻捡捡的,终于选定了要买的彩线。

“老板,这些怎么卖?”

那摊子的小贩似乎被旁边的争吵声吸引了注意力。女子抬高音量又问了一遍才转回头来,慢悠悠地说道:“十二文一小捆。”小贩头上顶着一顶斗笠,遮住了半边脸,看不清面容,但声音清朗,显得很是年轻。

两个女子商量了一阵,道:“你这价钱也太贵了,能否便宜些?”

“这已是最便宜的价格了,大不了,再赠送你们一根铁针。”小贩头上的斗笠摇晃了下,似乎想了想才回答。

女子道了句太贵了,站起来便要走。

只是,她们刻意放慢了脚步,也没听到小贩挽留的声音,无奈只能去往别的摊子,可问来问去,都没有满意的。

她们又是交头接耳一番,便转过身,去寻先前的摊子,可等她们到了的时候,却只看到一顶大斗笠渐渐远去。

“这、这是收摊了?”一名女子愣道。

“小宗今天家中有事,提早回了。”一旁买青菜的大娘笑呵呵地解释:“小姑娘明日早些来吧。哎,老身这里有最新鲜的菠菜,要不要来点?”

“哪有他这般做生意的。”女子不满地嘀咕。

可她抱怨的小贩,这时已经挑着担子走出了集市。

迁都已是板上钉钉了,可皇帝陛下那般精贵,自不可能随便过来,总要先将行宫和衙门建起来。

这时的灵台府已再不复之前的模样,这般酷热的天气,仍有被朝廷征调的民夫在官差的监管下忙碌。道路被扩宽,良田被征占,城墙要扩展,连年久失修的石板路也被掀开,重新开挖引水渠。整个府城,成了一个大工地,已鲜有安静之处。

在一阵阵响亮的皮鞭声和民夫的哀嚎中,小贩穿街过巷,径直到了一座酒楼。

还未到正午,酒楼里已经有客人在饮酒了。

负责招呼客人的伙计一看到小贩,忙迎了上来:“宗大哥,可是要打些酒么?”

“不了,上次的还未喝完,给我随便弄几样素菜,规矩你懂吧?”小贩笑着摆手。

“明白,素斋嘛。”伙计连忙点头,又一招手:“宗大哥稍坐,我这就叫后厨安排。”说罢,便小跑着进了后堂。

小贩在靠门的桌前坐下,不客气地给自己倒了杯茶,这时他的斗笠已经取下,露出光秃秃的一颗脑袋出来。

他满不在乎地擦了擦头上的热汗,一边饮茶,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众人的交谈。

“今早,东城收税的李老歪被人阉了,还扒光了裤子吊在了城门上,屁股蛋上还被刻了字……”

“活该,这就不是个好人,叉大侠又出手了。”

“什么叉大侠,那是丫大侠……”有人不满地嘟囔,之后却又道:“不过这回刻的听说是个‘言’字,难道与之前的不是一个人么?”

“当然是一个人,这灵台府谁有丫大侠这般热血心肠,专门惩治民愤大的恶人,替咱们老百姓出气?”

“这个‘言’字难道就是大侠的姓氏?那之前的丫字该作何解释?难道是名字?大侠叫言丫吗?”

这句话一出口,突然有“咣当”的声音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却正见一个光头正狼狈弯腰捡拾着跌落到地上的碎茶杯……

等伙计拎着食盒出来,小贩不但付了菜钱,还连茶杯的赔偿也给了,好像不愿多做停留,将食盒放在担子里,逃也似的走了。

“哎,宗言是个好人,可惜不太会过日子,赚的钱大多吃喝了,要不然,就算长不出头发也不会十七八了也不成亲。”酒店掌柜结果伙计递过来的铜钱,摇头叹气一番。

“我看这样挺好,世道这般乱,拖家带口岂不是更累?”伙计笑着接口。

“你还羡慕上了,看你到年纪说不说亲。”掌柜瞪他一眼。

不错,方才那小贩便是宗言了。

这已经是菩提寺被取缔后的第二年了,而宗言也老实住在自己购买的宅子里,并且落了户,成了灵台府水道街拐子巷的正式居民。

宗言有些后悔,当初明明有余钱,应该买两座宅子的,一座居住,一座等着升值再卖出去,稳赚不赔啊。可惜消息得到的晚,而精明的人永远很多,等他想要出手,已经没什么赚头了。

当然这事儿也要看运气,赌官府不会将宅子划归入皇宫的范围,否则赔个底掉都算轻的。

毕竟大环境不好,他也真见过被官府搞得家破人亡的精明人。

好在他这座宅子地处偏僻,入不得贵人的眼。

能在乱世有个安稳的居住地,而且不愁吃喝,这已经是万幸了。

按理说,他存下的那些钱,便是不再偷偷弄精盐卖,也足够花用了。但他还是批发了一些杂货,做起了小贩。甚至不敢大吃大喝,就连打酒,都只喝最便宜的浊酒。为的无非是低调而已。

不低调不行,这世道太不讲理,稍微露点钱财,搞不好就会被人惦记。

是的,随着皇帝迁都的旨意下达,灵台府的百姓一下子有了首都户口。

可这未必真就是好事。

物价高昂,街面上人蛇混杂不说。官府也不做好事,各种苛捐杂税奇多。

今日人头税,明日给剿饷,后天加收耗羡,听说这还是官府怕这里的百姓也造反,项目还减少了些。

饶是如此,富裕些的尚能应付,可家境困难的,那便真是卖儿鬻女、惨不忍睹了。

宗言有几次看不过去,趁着天黑狠狠惩治了一番作恶的官差。

而当初为了显摆,在“受害者”身上刻下了“Y”字以作标记。

可惜他得意忘形,彻底忘了,古代社会哪来的英文字母,更别提汉语拼音了。

于是,叉大侠,丫大侠的名号就此传开,即便后来他改正错误,不嫌麻烦地刻了“言”字,可人们的习惯不是这么容易更改的。

这就很令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