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节楼兰古国(1)(1 / 1)

不过这个地方不是我们久呆之所,我们还要要事需办。对我们来说,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的,那处充满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不远处的“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国的遗址,那里是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那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而数不胜数的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长眠于这漠漠黄沙中,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最后黄鹤一去不返了。现在我们也沿着他们以后的足迹提前走上了这片荒凉的旅程,希望真主保佑,阿拉保佑,上帝保佑,菩萨保佑,神人保佑,毛爷爷保佑,保佑我们能在这片魔鬼地带,死亡黑三角地带顺顺利利的拿到宝图,平安归来才好。这里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风起云涌,气象万千,于是我们心事重重的继续骑着骆驼在黄沙戈壁间前行,我们闲来无事,说说笑笑,边走边说起来。

曾吕好奇的不耻下问道:“这古楼兰国到底在什么地方,怎么我们走了这么久,都还没有找到,对了,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都有着怎样的历史啊?“这古代人没有电脑,手机,咨询不通是常有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学好历史,备战高考之类的麻烦事情,何况她一天到晚打打杀杀的,不知道这么多历史故事也是司空见惯。

小飞还算嘴下留情,要是换成我问他,保证会说些头发长,见识短的讥讽话了,现在他倒是高兴得喋喋不休,滔滔不绝起来:“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它是西域古国名,国都楼兰城。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不过距我们现在约600年前楼兰国突然无缘无故的莫明消失,只留下了处古城遗迹,我想应该不太远了。”

王公子也兴趣勃勃的开始洋洋洒洒的说起来,他虽然是古人,但是他振振有词的说着,居然很多和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一模一样,真不愧位博学多识的谦谦君子:“小飞兄讲得不错,言简意赅,不过我还想详细的讲一讲,主要在一些古书上博览到的。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王公子说得有些累了,稍微停顿了一下,文质彬彬的喝起了水来,他根本不像小飞那样狼吞虎咽的牛饮,豪饮,而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一看就是富二代,看起来真是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勾魂摄魄,所以我终于明白了,姿态优雅的重要性,特别是女生,举止优雅是多么的吸引人,而再想想自己,真是太惭愧了,简直就是活脱脱的女汉子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