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是知人善用,年羹尧是智勇双全,这一对君臣简直就像是世间典范,羡煞众人,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实力和战绩。
年大将军绝对是不负重望,大军集结到西北战场后,他更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平,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接二连三地取得胜利,其中奠定整个西北平叛胜利格局的首场胜利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平叛大军由各路集结而来,年将军作为先期部队率先抵达西宁,马不停蹄就对青海叛乱的形势进行了军事部署,他先是分兵于永昌隆吉河防守,以防止叛军内犯,避免自家老巢被“一锅端”的结果,毕竟在熟悉地形上他绝对不是叛军的对手,攘外必先安内,因此唯有稳定住自己的阵脚方能开始运兵,否则像林全那种贸然出击,除了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果别无其它。
当自家阵脚安稳之后,年大将军开始在巴塘、里塘、黄胜关等处实施驻军。这几个地点的选择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因为这几处是青海通往西藏的关键要道,在此驻军就是为了防犯叛军有朝一日窜入西藏,与西藏的反叛势力相勾结,从而令平叛大军腹背受敌、陷于被动。西藏一直都是极不安稳之地,即使没有叛军作乱,当地的宗教势力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左右摇摆、态度强硬、对抗中央,历来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现在青海发生的叛乱更是给了蠢蠢欲动的反动势力以可乘之机,两者若是联起手来,再派十个年大将军也是无能为力,因此年羹尧上任之初稳定自家安防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连接青藏的关键之路进行大肆囤兵驻防,从而从根本上截断叛军入藏之路,并建立起一个大包围圈,对叛军实行有效的外援阻断。
在此基础上,年大将军又上书皇上,奏请朝廷派人屯驻吐鲁番及嘎斯泊。这个策略主要是针对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的。罗卜藏丹津与策旺阿拉布坦虽然是私下大行勾结之事,但却没有能够逃得过年羹尧的眼线和耳目,在南边阻断了叛军与西藏的有效联系之后,对于北边的准葛尔部更是不能吊以轻心,然而区区这五万大军镇守青海已经是非常吃力了,毕竟青海西藏两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若是再分出兵力和精力严防北部新疆准葛尔部完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他不得不奏请中央另派援兵。皇上接到来自前线的八百里加急,对于年二公子的这番战略部署很是赞同,尽管手中无论是物力还是财力都捉肘见襟,然而权衡一番利弊之后,也是觉得准葛尔部的威胁确实是需要得到极大的重视,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也要全力支持前线作战的年大将军。于是在奏折报上来的当天皇上就毫不犹豫地钦点福宁安等人,立即领兵屯驻吐鲁番及嘎斯泊,全以以赴阻止罗卜藏丹津与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相勾结,形成了对罗卜藏丹津的战略包围之势。
年大将军运筹帷幄之际,罗卜藏丹津更是不可能等闲视之,朝廷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的圣旨才一发出,叛军的眼线和耳目就第一时间将消息递送到了罗卜藏丹津的手上。这个结果稍稍出乎他的意料,但想了想也算是情理之中。熟悉西北事务与军务又能力之人无非就那么三个:十四阿哥、年羹尧以及延信。十四阿哥若是能够重获信任、东山再起,那一定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延信的实力明显与另外两人差了一截;而年羹尧再是八党骨干成员,至少没有明目张胆地与皇上唱反调,至少宫里还有一位极受圣宠的贵妃娘娘是他的亲妹妹,抚远大将军不是他还能是谁?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都是长在西北地区讨生活之人,年羹尧清楚罗卜藏丹津的阴险狡诈,罗卜藏丹津也晓得年大将军的那些手腕,因此年羹尧排后布阵的同时,罗卜藏丹津就悄悄玩了一出先下手为强。
由于密探早早就报来消息,年大将军的先遣部队已经驻扎西宁,而各地调遣而来的平叛大军仍在陆续集结之中,西宁防务远没有达到密不透风的程度,于是罗卜藏丹津就祭出了杀手锏:围攻西宁。
果然,这一招简直可以说是出奇制胜,西宁才刚刚开始驻军,只粗粗地搭起了抚远大将军府的框架,连兵营都是临时拼凑而成,守卫兵力极其空虚。而罗卜藏丹津知道年大将军的身手何等了得,即便是趁着他上任之初的疲劳之师攻其不备也占不了他多大的便宜,若是待他站稳了阵脚就更是没有多少胜算的把握了。
罗卜藏丹津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就在他以逸待劳、乘虚而入的情况下,竟也是没能取得半场胜利。因为年羹尧不同于普通武将出身的大将军,他是文官出身,不但兵书早已经是读得是滚瓜烂熟,而且战略战术的运用更是手到擒来,指挥不到一万大军的兵力镇守西宁城,还能镇定自若地和叛军对唱“空城计”和“疑兵计”。
若说年大将军是智勇双全的旷世奇才,在这场平叛之前应该说有大部分人都是口服心不服,但是经历了这场西北平叛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人质疑他的能力了。他的智慧体现在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上,而他的勇猛则体现在他的个人魅力上,即使是以不足一万兵力坚守西宁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敢派兵夜袭叛军大营,并且大获成功。只此一役,就令每一个曾经对他心存质疑或是持有偏见的人全都牢牢地闭上了嘴巴。
坚守西宁之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区区几千官兵被困在城池之中,既是寒冬腊月的天气,又是缺衣少粮的局势,困难可想而知,年大将军再是智勇双全,至少也要有兵马有粮草才能够出兵应战,否则手无寸铁岂不是出城送死?
西宁的局势皇上当然极为清楚,他也知道年大将军的处境有多么的艰难,然而平叛大军是陆续集结而至,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年羹尧坐镇西宁被叛军围攻,他就是指挥青海境内的先遣部队都是力不从心,而不要说指挥东拼西凑的后续部队了。怎么办?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年将军被困西宁,出师未捷身先去,那就只是祈祷他吉人自有天相,坚持一日是一日,直到坚持到朝廷的援兵赶来之时。
援兵选谁为将呢?既要有勇有谋,又要与年将军配合默契,能够达到十四阿哥与年羹尧那样曾经默契程度之人,必定是心胸开阔又通晓西南西北边疆事务之人,思前想后,皇上在众多将领中将目光投向了岳钟琪。
岳钟琪何许人也?其乃民族英雄岳飞的21世嫡孙,其父参与了康熙年间的平定噶尔丹叛乱,他自己也在康熙朝末年的西北平叛中担任先锋奋勇征讨屡立奇功,后因平定西北叛功勋卓著师还四川之后,被授予左都督,四川都督,赐孔雀翎等。因此岳钟琪不但有丰富的西北作战经验,而且也年羹尧的多年协同共事经历也说明两个人的配合不成问题,令皇上最终下定决心钦点岳钟琪出兵解西北之围。
不得不说,皇上实在是一个知人善用之人,年羹尧这步险棋走对了,为年大将军配备的搭档也是用人极其有效,没有辱没半点使命,十二月底,岳钟琪率大军赶到之后,率领几万大军对西宁附近地区的叛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岳钟琪也是有勇有谋之人,他不只是单一地攻打围城的叛军,而是同时活学活用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策,开始大肆开展招降活动,瓦解叛匪军心,内外夹攻。
有了岳钟琪率领的援兵,以非凡的毅力和顽强斗志坚守西宁近一个月,几乎弹尽粮绝的年大将军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在里应外合之下,仅用了三天时间就顺利破解了西宁被困之险。
西宁的解困成为整个西北战局的重要转折点,年羹尧与岳钟琪的更是如珠帘合璧般地配合默契,双双联手犹如天下无敌,从此以后平叛大军势如破竹,叛军的据点和寺院被一个一个地攻破,就连固若金汤的塔尔寺也被平叛大军一举拿下,察罕诺门汗等大喇嘛不得不举白旗投降。年大将军既是有勇有谋之人,也是果断坚决之人,他当然知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塔尔寺在青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察罕诺门汗又是叛乱首领之一,本着杀一儆百的效应,尽管大喇嘛已经被迫投降,但他仍是下令将其处死,参加叛乱的喇嘛僧众也遭到严厉镇压。不得不说,只此一招,就令叛匪人人自危、人心慌慌起来,一时间平叛大军顺利掌握了主动权,而叛军则入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局势瞬间得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