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献曲(1 / 1)

刚才圣驾来临的时候,后宫妃嫔、皇子皇孙、王公贵族们进行了第一次的集体祝寿,待皇上落座、众人归位之后,就开始各自单打独斗的祝寿活动,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嫔妃们不管年龄大小,有些才二十多岁,但毕竟是母妃,于是当着皇子皇孙们的面,非常内敛、含蓄、恭敬地向皇上表达了祝贺,无非是口头祝寿外加敬献个人精心制作的绢帕、荷包等礼品,表达了由衷的祝福。

皇子和皇孙们作为晚辈,可就不管不顾了,什么形式的祝寿都不过分,只为表达自己的诚挚孝心,因此形式上五花八门,花样上层出不穷。

皇上望着一拨又一拨的祝寿人群,高兴得合不拢嘴。普通人家的天伦之乐不过也就如此吧,更何况这是六十大寿!皇上越想越开心,越看越高兴,连用膳都忘记了。

皇子们的祝寿活动可是重头戏,将当晚的寿宴直接推向了*。三阿哥诚亲王作为最为年长的皇子首当其冲,率先敬献了他正在主持编攥的《律历渊源》的上编部分。

皇上非常重视这个《律历渊源》的编纂工作,多次下旨,批示督办,了解进度,此刻见到了初步成果,自然是高兴不已,收下寿礼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先睹为快起来。

终于轮到王爷和十三阿哥了!看到三阿哥祝寿回来,虽然他们两个人不在同一桌宴席上,但是多年培养起来的默契根本不需要彼此间的目光交流,几乎是同一刻起身,一同走到了皇上的面前。

皇上一见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格外诧异,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轮到四阿哥了,怎么十三阿哥也过来了?难道他不懂得长幼顺序吗?况且他不是一直跟他四哥亲厚得不行吗?这个时间想要跟他四哥争什么、抢什么?

还不待皇上想明白,只听王爷和十三阿哥同时开口说道:

“儿子恭祝皇阿玛六十大寿。”

然后王爷接着说道:

“十三弟为表达对皇阿玛的一片孝心,想要为皇阿玛敬献一曲《祝寿曲》,儿子知道了,觉得这个法子甚好,也想用这个法子向皇阿玛恭祝六十大寿。”

皇上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心中大喜:

“好好,这个法子好,朕都快有二十年没有听过你们的曲子了呢!老四啊,前些日子,朕让你帮着编纂乐书的差事,你是不是借这个便利,向朱四美师傅讨教了不少?对了,听说屠居仁师傅好像也没少被你问来问去。朕就知道你喜好乐事,又颇有研究,看来这个差事还真就是吩咐对了。”

“儿子谢皇阿玛委以重任,确实是通过与几位师傅的多次探讨,令儿子受益匪浅,琴艺又有了极大的长进,还望皇阿玛不要责罚儿子假公济私。”

“这有什么责罚,这乐事若只记载于书中,不被真正地传承,那才是本末倒置。好好,好好,先不说这个了,还不快快献曲上来!让朕也听一听你到底长进了有多少!”

于是兄弟两人,一个持箫、一个按笛,欢快、喜庆、祥和的《祝寿曲》回响在乾清宫。

------题外话------

关于康熙对四皇子的那一番话,非本人胡编,是有出处的,原文记载如下:

“问南府教习朱四美,琵琶内共有几调?每调名色原是怎么起的?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这样名知道不知道?还有沉随、黄鹂等调,都问明白。将朱之乡的回语,叫个明白些的,逐一写来。他是个八十余岁的老人,不要问紧了,细细地多问两日,倘你们问不上来,叫四阿哥问了写来,乐书有用处。再问屠居仁,琴中调亦叫他写来。”

由此看来,咱家四爷确实是对音律有研究之人,否则康熙也不可能将别人办不来的事情,特意叮嘱交由四爷来办。

哈哈!同时俺也找到了,康熙称呼他的儿子是“四阿哥”的证据!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