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大同社会(1 / 1)

就在萧轩有些自信满满的时候,一些做为预备社员的大同社社员突然询问了这两个命题非常大也多少有些深入的问题。这让萧轩突然有些回忆起当年中考时的背诵时代来。那个年代需要背诵才能过关的很多东西萧轩已经忘了,虽然后来因为网络上的争论暂时想起了一些,不过再萧轩看来。其中的一些理由到了新的时代就算没有过时,说服力似乎也不是很强了。至少在自己了解来说是如此。

不过好在对于自己开创出来的“理论”当初也是经过仔细的思考过,因此倒没有一时被这种比较大的命题难道。在沉默片刻后就笑道:“在问这个问题之前你们先想一想:大同要义的本质是什么?同景教。。。哦,洋和尚那些宗教,之前我也讲过吧,同那些宗教的区别是什么?”

“不信神。。。”

“不对,大同要义的本质是科学,科学是什么以前我已经讲过了:科学就要有科学的精神:根本无法定时定量的事情强求定时定量,就是一种缺乏科学精神的体现。比如我们现在不知道征服整个天下,征服整个泰西的时间表。你们谁也无法预料到敌人会因为我们的行动采取什么样儿的手段。从事实求是的态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可能是短短四五年或者三四年,但也有可能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人类什么时候实现天下为公也是如此。比如:假如明年或者后年华夏的哪个地方出了一群绝世天才,发明创造出了一种能够利用雷电或者烧水动力来造纸造墨,乃至快速印刷的生产工具,让教育普及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一代人以后,无数天才涌现,世界很快就进入了依靠雷电之力、矿油之力、煤电或者其他什么矿物燃料来进行自动工作的时代。再这个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发明家和科学家,科技进步和生产力进步日新月异。具体量化的话:每年同等劳动力,同等价格的产出增长百分之八,那么或许八十年到九十年,也就是短短数代人之后,就可以进入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为什么呢?人的私欲和追求富裕的欲望是客观事实,可是人类欲望的层次性与有限性也是客观事实。春秋战国或者五代十国时代,人人都想当皇帝,各种阴谋层出不穷,可是到了两宋乃至大明,很多人并不觉得一定要当皇帝或者极少数权贵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了。如果以后随着人们技艺和知识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按照每年百分之八,不到十年翻一翻的速度发展八九十年,物质富裕程度就会是当代的数百倍,那样的话:人均每年消费或经济额将大致折算现在人均几千石粮食,户均几万石的水平。虽然不能够让每一个人都过上最顶级的权贵富豪才能过上的生活,但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就可以大大缓解利益之争带来的社会矛盾。毕竟,人均几千石粮食价格折算下来的生产力已经能够让太大比例的人安于现有的生活从而赞同天下为公的做法。如果连人均几千石、户均几万石的技术和水平都没有,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极个别野心家追求成为人上人的隐患。这,是一种基于人性的客观估计。”

萧轩想起不要说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百分之八,就是包括规模和城镇化在内经济增长率超过这个数字都只是拥有足够资源渠道和后备劳动力的城镇化工业化中期社会才能达到,担心人们把这个当成真理的话,那恐怕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冒进主义大炼钢铁一样大搞科教的幺蛾子出来,于是不顾很多人有些兴奋又有些遗憾的神色说道:“我刚才其实只不过是举了一个极端,或者说极限情况下才会有的特例罢了。不到十年自己的财富或者收入增长一倍,就是连一个手艺人买卖人甚至铁匠学徒都有可能凭借某种机缘做到。可是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提高的这样快,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或者说:长期来看不太可能、仅仅只有微乎其微的几率才会出现的事。比如未来长期来看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效率每年提高只有百分之一点五的话,那恐怕以现在为基础,要四五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那种发展程度。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和目标,我也不希望你们将来开创出的事业是如此的平庸。然而如果运气不好,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才说:大同社会的实现,可能需要数代人的奋斗,但也有可能是十数代人、几十代人。。。。。。”

见到不少人似乎神色多少有些失望,萧轩却冷笑道:“如果你们是仅仅为了让自己的儿女,甚至是自己晚年有一个好的生活,而根本没有为了世界的解放牺牲自己一切个体利益的觉悟的话。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退社申请。你们立下的战功也不算小了。让你们这些人过上几百年后的生活,虽说很多技术条件上都有欠缺,不过通过其他方式弥补,现在天下的财力想来也应该绰绰有余了,怎么样?有谁打算封妻荫子并且现在不好意思站出来的话,那课下跟找机会我说也毫无问题。。。”

听到这样说,一些人似乎面有愧色,但还有一些人有些委屈的说道:“君上,我。。。我们不是打算为了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谋求些什么,不然也不会来到志愿营。只是想更详细的了解一下大同社会是什么样的。。。”

萧轩沉默了片刻,忽然想起十九世纪的某位导师拒绝对未来社会做出过于细节的定义。于是萧轩就神秘的一笑:“未来社会的细节,你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有自己的补充,我要看看你们自己的想象力如何再做评价怎样?同时,这也是对你们政治理解力的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