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仁至义尽(1 / 1)

如今林家居然如此大方,只要三年,就会放他们的孩儿自由身。

以林家的人品,这三年孩子们不但能学到本事,还能赚到工钱,回家之后不论是娶媳妇还是嫁人,兴许都不必家里操心了。

林家这哪里是留人,根本就是替他们养孩子,教导孩子呢。

原本还提着心的孩子爹娘,都是再次跪倒,越发真心实意的磕头磕个不停。

就是院子里的雪融,还有从学堂赶来同爹娘道别的孩子们,也都是欢呼雀跃,齐齐跟着跪倒在地。

其实林家如今很缺人手,但一来实在是于心不忍,以己度人,娇娇和家里小子有一个不在身边,家里老少也是吃睡不香。都是人,谁舍得让人家骨肉分离。

二来,这些孩子就算林家不准许他们赎身,他们想走,留人不留心,兴许还要生出事端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三年后,林家对各村的承诺早就到期了,这些孩子回去南边,把新式算法传授出去,就是一颗颗小火种,慢慢扩散,最后受益的百姓和孩子越多,那么林家的功德必然会越累越厚…

众人都是放了心事,心头也就彻底轻松下来了。

天下无不不散之宴席,就是有再多话,天色黑透的时候,众人也就散去了。

大灶上,炖菜锅里,油花儿翻滚,油润的肉片,每人一陶碗的炖菜上几乎铺满了,众人一口肉,一口酒,吃的是眼泪不停。最后带着满肚子的温暖,回了地窨子睡下。

第二日一早,天色还没亮,林家门外就满是黑压压的人头了。众人谁也没有说话,沉默的磕头,沉默的紧紧包裹,沉默的踏上了回乡的路。

来时是为了挣命,惶恐又绝望。回去的时候,带了重建家园的希望,还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来时,他们是一群蝗虫,拼命往肚子里抓挠,只为了活命。回去时候,他们各个带了银钱,结伴而行,衣锦归乡。

林家老少照旧同每天一样,天亮起床,妇人们带着丫鬟整治饭菜,擦抹打扫,男人们则去田里转转,村里走走。至于林护几个小子和他们的小厮,早就在学堂里,被胡天明这个笑面虎训练的汗流浃背了。

娇娇幸福的睡到日上三竿,爬起来,由丫鬟们伺候着洗了手脸,梳好花苞头,换好干净衣衫,再吃了饭…

她忍不住叹气,真是太腐败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妥妥的地主婆生活啊。这么下去,她会不会变成真正的娇小姐,谁也说不准,但她肯定会…胖成球。

不行,要奋斗,好女孩是不会甘心变成球的!

于是,冯氏惊奇的发现,闺女居然捡起了被她抛在脑后的针线。她不但没有欢喜,反倒忐忑的摸了摸闺女的脑门儿,生怕她昨晚发烧,烧傻了…

“哎呀,这丫头怎么动针线了,难道是哪里不舒坦?”

“娘,”娇娇羞恼,抗议道,“你这话说的,外人听见,还以为我多懒呢。”

“你不懒,难道还勤快啊?”冯氏毫不留情的打击闺女,“一块帕子你绣了半个月了,本来还说要给你奶奶做年礼,结果呢,我看啊,后年过年能让你奶奶用上帕子就不错了。亏你奶奶那么疼你,用块帕子都要盼三年!”

娇娇被老娘的毒舌荼毒的是死去活来,哑口无言。伺候在一边,同样做了针线的花开和月仙两个,都是忍不住偷笑,惹得娇娇更是脸红。

这几个丫头刚开始到林家时候还很是拘束,吃饭都不敢吃饱,如今差不多一个月住下来,已经很是熟悉主家老少的脾气,也是放松很多。

林家不像她们小时候听过的那些闲话儿,说大户人家如何待下人不好,挨饿挨打,甚至动不动就要奴仆的小命儿。相反,他们在林家除了做一些小活计,其余时候很是自在,甚至老太爷老太太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对待,亲切之极。

有时候,她们恨不得都要把小时候那些吓唬她们的三姑六婆抓来林家看看,要她们知道,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好人家存在。而她们就是走了大运,才落到林家做奴仆。

所以,她们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躺在耳房大炕上,可是没少说起这事,然后心里越发明白要好好干活,好好伺候主子,以后的日子一定不会差了。

果然,她们笑主子这事,不但没换了主子的巴掌和惩罚,反倒手里被塞了块点心。

娇娇恨恨咬着奶香豆沙包,“凶巴巴”瞪着两个丫头,“让你们笑话我,赶紧把嘴堵上。”

于是,花开和月仙笑的更欢喜了。这真是最让她们欢喜的堵嘴方式了!

不说林家这里带着十里八村的乡亲,如何为了一年最重要的春日忙碌。

只说千里外的京都永隆,随着正月的走尽,天气也是越来越好,残雪早就融化干净了。天空蔚蓝明媚,太阳温暖普照大地。农人们已经掰着手指头算计,再过几日就可以播种了。

城里的权贵们,也是蠢蠢欲动,盼着春暖花开,他们就可以换上漂亮的薄衣衫去赏景走动,顺便来个美丽的邂逅,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儿啊。

但这一日早起,天色不等大亮,通往北边官路的永定门却悄悄开了一条缝儿,小心挤过了一队人马。

一百兵卒押解着一辆青布小马车,如同影子一般,很快消失在尚且有些清冷的晨雾里。

城墙头,有年纪小的兵卒,耐不住好奇,用手肘拐了拐一旁的同伴,身体不动,嘴巴却是迅速开合,问道,“哎,老三,这是什么人啊?就是出城办差,也不能这么早啊?”

那同伴身体也是纹丝不动,嘴里却是不耐烦的骂道,“蠢货,想活命就把方才的事忘掉。守你的门就得了,什么都问,也不怕哪日被割了舌头。”

“哎呀,你不说就不说,吓唬我做什么。”

年轻兵卒抱怨两句,到底也知道同伴是为了他好,没有再吭声。

但他们不吭声,可不代表整个京都都不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