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有本事终归是能出彩的(1 / 1)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4045 字 2023-09-25

接下来,多尔衮开始分派作战任务,不用说,承担主攻的,都是非满洲族的军队。

听着一道道军令分派下来,已经意识到有点不对的各族族长,一个个脸色都很难看。

谁都不是傻子,强攻耀州驿,特别是最开始进攻的军队,绝对会损失惨重。换句话说,大清这是要他们去送死!

可是军令难违,之前就连科尔沁族族长吴克善都差点被摄政王杀鸡骇猴,其他人,估计都直接咔嚓了再说。

多尔衮在发布完军令之后,看到底下这些族长的脸色,自然知道他们心中想什么。于是,他稍微吸了一口气,和缓了点语气说道:“诸位不要乱想,本王绝不会厚此薄彼的。我族军队,乃是大清军队中的精锐,战力非他族可比。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只要你们努力下,稍微打开一个明军的缺口,我大清勇士必定接管战场,一战而定耀州驿!”

这个算是红脸了,多铎习惯于白脸,也跟着出场,厉声喝道:“大捷在前,谁要敢不用心尽力的,本王认得他,可手中的刀是不认得的!”

岳托和其他两人则只是看着,不说话,但他们的表情也表明了态度。

根本没得选,甚至在军议结束之后,他们连互相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有多尔衮的亲卫陪同他们回各自的营地。与此同时,多尔衮也悄然调动军队,分割他们,不给他们有互联串通的机会。

如果不是因为天色已近黄昏,多尔衮甚至都想让他们立刻攻城的,那样就会少很多不必要的担心。

与此同时,在耀州驿城头上,崇祯皇帝正在和手下将领在下象棋。他一对多,让这些大明的总兵们一伙跟他下。

夕阳西下,暖和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一群大老爷们,围成一大堆,在嚷嚷着怎么应对皇上的这次将军,争吵的声音,不时响起。要不是他们都是身穿盔甲,还以为是在乡下什么地方,一群老农民闲着无事,在大着嗓子吵架呢!

他们的动静有点大,声音就传得有点远。明军将士们听到了,都是露出会心的笑容。皇上和大帅们如此,让他们无比的安心。

看曹变蛟、贺人龙这些历史名人,就在自己面前为这个象棋接下来该怎么下吵个不停,崇祯皇帝悠闲地欣赏了一会,而后才微笑着说道:“你们不用吵了,其实已经没救了,两步将死的。”

“不信,不信!”贺人龙坐在皇帝对面的位置,他是主力,其他人是参谋,当即不肯服输道,“陛下先等等,待末将再想想!”

“对对对,说不定还有救呢!”曹变蛟也跟着嚷了起来。

“……”其他总兵,也是起哄着要再想想。

一开始和皇帝下棋的时候,他们都还很拘束,不过被崇祯皇帝说了一通之后,下多了,一个个就这样子了。

不过边上一直没有说话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却是知道,这些总兵知道皇上这样开心,就都顺着皇上的意思,想让皇上开心点。

崇祯皇帝确实是开心地,见他们还不服气,也就随他们,便去瞧窃听种子系统里面的消息。

于是,城外建虏中军帐内的所有事情,他都了解了个透彻,不由得心中冷冷一笑,这些建虏,还真是够冷血的!

不过很显然,多尔衮等人,对于双方战力和现状的估计,显然是有问题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做出这种痴心妄想的决策。

忽然,贺人龙站起来感慨一声道:“皇上真乃神机妙算啊,果然是没得救了!换人换人……”

崇祯皇帝听到,回过神来,把吃掉的棋子往棋盘上一扔道:“不下了,说正事!”

一听这话,刚才还犹如乡下的一群大老爷们一般的诸将,立刻站直了身体,露出严肃的神情静等皇帝说话。

崇祯皇帝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指了下城外说道:“建虏要狗急跳墙,明日一早就会攻打耀州驿……”

他把多尔衮发布的作战任务,大概讲了下,而后扫视诸将,淡淡地问道:“明日一战,卿等有何对策,能让我军轻松应之?”

对于皇帝的料事如神,这些总兵都是深信不疑的。既然皇帝说明天要打,那绝对是要打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回答皇帝的问题即可。

于是,这些总兵便立刻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陛下,只要打退实力强大的科尔沁族,其他各族必定畏惧退缩,因此,末将建议调集多些火炮就轰科尔沁族,有事半功倍之效!”

“陛下,末将以为,柿子要捡软得捏,我骠骑营出其不意,主动攻之,必定能杀得他们大败,而后驱赶败卒,扩大战果……”

“……”

听着这些总兵的建议,可以说,确实能打赢明天的战事,但是,崇祯皇帝都不太满意,因此,并没有立刻下结论,只是听着他们继续发言。

说到后来,这些总兵说得差不多,场面就慢慢地安静下来了。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还是没有特别满意的对策,正想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见边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游击将军李定国忽然说道:“陛下,末将以为,可令军中降卒在明日阵前迎战他们各自的族人。交代他们,想要族人不死,就只有阵前投降我大明一条路,末将相信,或者可不战而胜之!理由有八!”

本来崇祯皇帝的身边全都是三大营和京营总兵级别的人物,另外就是和总兵平级,甚至还压总兵一头的监军,但是,皇上喜欢李定国,就让他随驾身边,因此,他才有了这次发言的机会。

听到他这么一说,崇祯皇帝不由得心中一喜,便点点头鼓励他说道:“那八个理由?”

其他总兵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甚至还说有八个理由那么多,都是暗暗惊奇,不由得聚精会神地听着,并没有人打扰。

李定国性子也比较沉稳,又得皇上鼓励,便不慌不忙地回奏道:“其一,彼此是族人,自然就免于见面厮杀,便有了说话的机会。”

“其二,非女真人,这几年的日子过得都很苦。之前我军夜不收只是用肉香,就能让他们杀虏投我大明,由此可见一斑。”

“其三,末将有了解过,女真人对他们很刻薄,哪怕是那些未投降我大明的,也都对女真人有怨气,而且这怨气还不是一星半点,只是迫于各种原因,或者是没机会,才没有投降!”

“其四,我军之强大,对面应该都是知道的。强攻必死之下,我军给其一条生路,又是其族人劝降,末将以为,他们必定不会再给女真人把命送在这里!”

“其五……”

“……”

崇祯皇帝听着李定国在讲述自己的观点,心中很是满意。这个李定国,分析问题就比较全面了。而且从中也能看出,他平日很细心,且和普通军卒能打成一片,有卢象升领军之风范,这样才能了解那么多信息。

崇祯皇帝不得不感慨,在原本历史上,在那个兵败如山倒的日子里,就他狠狠地打击建虏,甚至两蹶名王,是有真实本领,而不是靠运气的。如今在这个位面上,又在卢象升的身边待了那么久,看样子,李定国会比原本历史上更加出色,不错,真不错!

不止是他在感慨,包括那些总兵们,也都是非常诧异。他们没想到,李定国竟然真得说出了那么多靠谱的理由。难怪皇上看重他,还只是一名游击而已,却叫他随驾身边了。

看来,李定国的前途无量!最终,这是这些总兵们一致的结论。

李定国却不知道这些,只是在专心地给皇上奏对,说完之后,便垂手而立,静等皇帝旨意。

崇祯皇帝当即微笑着说道:“不错,和朕所想差不多,朕可以再给你补充两条。”

一听这话,周边的人,又诧异了。李定国已经说了八条理由了,这还不够,皇上那边竟然还有?

他们正在想着,就听崇祯皇帝对李定国说道:“奴酋之所以那样安排,就是因为吴三桂和孔有德所部已经断了建虏的粮仓,奴酋知道,他们后续并不粮食,养不活那么多军队,因此要派这些军队来消耗我军弹药军械。如果朕没料错的话,奴酋不敢公布这事,会找其他理由来骗这些送死的人!”

一听这话,众人皆是点头。如果不是这样,建虏为什么围得好好的,不继续下去反而要开始强攻?

李定国之前也是没想建虏为什么突然来攻,此时得皇帝提醒,心中便暗暗告诫自己,还有事情疏漏了,以后必须要注意!

“另外,孔有德最是熟悉辽东,有他配合吴三桂,必定能在辽东腹地翻江倒海。”崇祯皇帝接着继续说道,“他们知道朕在这边,必然会竭力闹腾,攻敌之必救,也就是攻打沈阳,就算打不下来,那也会虚张声势,营造很快就能打下沈阳的态势,如此一来,沈阳求援的信使也必定很快就到。如果朕所料不差的话,建虏今日已有反应,搞不好,明日第二个求援信使就会到了。”

说到这里,他对李定国说道:“这两件事情,其实也算是一件事情,你都可以给明日劝降之人说清楚,让他们给他们的族人去说说。如此一来,即使那些人还不归降我大明,等回去之后也必然会在建虏军中传开。如此便能逼得建虏公开战况,不得不回援沈阳。”

沈阳是建虏的都城,只要建虏稍微有地位的,他们的家小基本就都在沈阳。因此回师沈阳,不但是救他们的皇帝,还要救他们自己的家人,这一点,事关城外建虏上上下下所有人,就算几个奴酋冷血不想救,那也由不得他们的。

崇祯皇帝说到最后,微笑着下旨道:“明日之战,就交由你来指挥,让朕和诸卿都看看你的能耐,如何?”

一听这话,李定国不由得大喜,连忙抱拳回奏道:“末将遵旨!”

所有人都看着他,眼神中透出羡慕之意。他们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只要明日一战,正如预料的一样,那李定国在战后绝对是升迁迅速,前途无量!

不过想想李定国刚才地表现,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李定国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前途无量,那就正好说明皇上慧眼识英雄,有这样知人善用的皇上在,自己努力就是!

此时,夕阳西下,只有晚霞还留在西边的天空。看着城外的建虏大营,众人都是信心满满。不过忽然之间,李定国又开口说道:“建虏营地今日的炊烟似乎比以前要密集不少,陛下是根据这个推断出明日建虏要攻城么?”

这个时候,城外建虏估计已经差不多吃饭了,烟火熄灭,反而冒出的烟就更多,一下提醒了李定国,便有此一问。

崇祯皇帝听了,倒是有点意外。他是根据窃听种子反馈的消息,百分之百地得到了城外建虏的打赏,没想到李定国却从城外炊烟来推测,好像也是有一定的关联性。明日大战,今日自然要吃饱一点不是!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也不否认,只是称赞他道:“不错,观察细心,朕就再提醒下卿,建虏既然粮草不足,那么上次那阿济格所带来的粮车中,绝对是没有看到的那么多的!”

“陛下英明,末将会让他们给城外转达这点。”李定国听了,又是意外,连忙回奏道。

好了,该装的都已经装完了,明日之战也安排得差不多,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摆驾回驿站里面,接下来的明日具体作战细节,就让李定国去安排了。

这一日,看似城内城外两军都平静,就好像双方会一直这样保持下去,其实却已经是大战来临前的最后一个平静的夜晚。这一点,至少奴酋多尔衮是这么想的。

熬过一夜,在满洲族军队的严密监视之下,各族军队倒也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多尔衮不敢再拖,立刻击鼓聚将,开始第二天安排好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