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常永慧初步破译了地下河里的诸多奥秘(1 / 1)

这样的空间,就像是一个小房子,里面有充足的空气,女帝呼吸自如。

而且这个小房子是透明的,女帝可以看到外面神奇的海下世界。

女帝看到了犬牙交错的礁石,还有各种各样的水中生物正在游动,它们在游戏,在打架。

其实除了东洋人之外,那个年代近海的国人捕鱼并不太疯狂,所以深深的海水里水生物相当不少。

女帝在海水下面游览了半个时辰,觉得惬意极了。

在水下玩得差不多了,女帝让鲨鱼驮着自己飞出海面,在离海面一千米的高空飞行。

灵智鲨鱼,是可以空中飞行的。

这片大海,正是上一次女帝让金雕驮着李县长一行人游览的那片大海。

这里的景物,女帝上一次看过了,所以今天就不再久看了。

女帝令鲨鱼返航。

返航时,没有在空中飞行,而是重新在地下河里穿行回家。

这样,女帝就对这条地下河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印象。

女帝要弄明白,这条地下河中为什么寄居着那么多的海水生物,以及它们的价值所在。

女帝现在考虑的最大问题是,大海里的生物,为什么可以在地下河里生存?

地下河,源头为上游一个未名山川大湖。

那里有取之不竭的淡水,千万年来源源不断地为地下河提供无尽的淡水。

那水,可不是一般的水!

应该可以用“矿泉水”来理解吧。

源头为未名大湖的这条地下河里的水,从深深的地下流向渤海。

这一地理现象,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千万年了。

即使八千年前的世界大崩塌,也没有完全改变这条地下河。

因此,可以说,地下河流动的水,和常家祖坟大杨树下面的泉水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

都是混沌古水,也可以说是“原水”。

而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一开始是没有水的,当然也没有生命,它只是一个混沌星球。

后来,亿亿年的漫长演化,这才有了水,有了生命。

刚一开始的水,根本就没有盐分高的海水和盐分低的淡水之分。

自然也就没有海水生物和淡水生物之分。

由于大海海潮的缘故,海水源源不断地涌进地下河,与地下河里的淡水混和。

这样,地下河里的水,就是海水和淡水的混合体。

这就形成了海洋生物和大湖生物在这里共同生存的奇异现象。

不过,地下河的下游,海水鱼居多,而地下河的上游,淡水鱼居多。

女帝还破解了一个问题。

尽管,地下河里,靠着一种发光石,有着像月光一样的光线。

但是,对生命所需而言,月光一样的光线,那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地下河里的所有生物,都是活蹦乱跳的。

刚一开始,女帝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先前,鲨鱼驮着女帝向大海方向高速行驶的时候,她发现,大批水生物向下游,也就是大海方向而去。

而同时,大批水生物向上游,也就是向地下河的中段游去。

双向游动的生物,基本上各占一半。

这个现象告诉女帝,地下河里的所有生物,并不是长期生存在地下河里的。

它们要在地下河和大海之间来回迁移。

而为什么无以计数的大海生物不在广阔无边的大海里生存,却偏偏到地下河里来呆上一段时间?

对此,女帝还没有破译,只有猜想。

――它们是为了躲避人类的捕杀吗?

――它们是到地下河里交配繁殖后代吗?地下河这个环境对于繁殖后代更安全更适宜吗?

――它们是像人类寻找自己的根源一样,试图寻找它们的祖先、它们的根源吗?

……

女帝的大脑思路,是非常浩大的,她在短短的时间里,就作出了十几种假设。

然而,每一种假设,都没有成为女帝的定论。

快到家的时候,女帝思路一转,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

地下河,又是一个开发不完的无以估量的浩浩资源,然而现在,还不能贸然开发。

这个,谁都懂得。

不过,从此以后,常家的餐桌上,多了一种海味美食,那是毫无疑问的。

地下河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虾,蠏,以及其他海生物。

………………………

大丰收了!

1971年秋天的小常庄,一派特大丰收的景象!

常家的自留地、巴掌地,又大丰收了!

常永慧的试验田,也大丰收了!

生产队的庄稼,比去年整整翻了十倍!

知青田,也大丰收了!

……

所有的大丰收,都是引人注目的。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十亩知青田的大丰收!

要知道,七十一名知青,是今年三月刚来小常庄的啊!

他们都是城市青年,从小吃别人加工好的食品,别说种庄稼了,连看都没有看过!

知青田大丰收,与他们自己的饱满热情艰苦奋斗分不开,也与林教授和老农们的指导分不开。

但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常永慧。

自从建造知青们住的房子开始,常永慧就作出了自己的非凡贡献。

给知青们盖楼房,一人一间屋,这在整个皮县是没有的,恐怕全国也不多。

知青们进点之后,常永慧向村干部们提出给知青们划分试验田,这也是明智之举。

此举让知青们觉得这是给自己种地,都憋着一股子劲头,要和其他社员们比试比试。

当时,村里的风凉话可不少啊。

“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是没有办法,不得不离开大城市哭着鼻子来下乡的!”

“你看他们一个个长得像大馒头,能干活?切!”

“连韭菜和青草都分不清楚,还想劈出知青田种菜种庄稼?真是笑话!”

“一帮少男少女,住在一栋楼里,不出乱子才怪!”

……

发出这些议论的人,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常永慧在支持知青们种地。

其实,常永慧也知道,知青们的巨大热情过去之后,顶多一两年、两三年,他们就会盼着回城了。

但是,他们在小常庄下乡的这几年里,理应有所收获。

换句话说,他们不应该虚度人生中的大好时光,不能浪费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