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75的第一次媒体参观
“李秘书,这次我们能拍些什么?”西飞用于厂区内部的交通车,央视的那位李记者小声的向李立华问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
自打知道润华实业的—75民航飞机已经开始了原型机的试制之后,来采访的各家媒体的记者们没有一个走的,纷纷发动自家的能量,希望能够得到这个采访的机会,哪怕润华实业已经明确和他们说了,这只是原型机,而且是没有发动机的原型机,距离最终定型和交付给客户还有好些年的时间,但这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陈耕本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给—75宣传一波,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也顺其自然的有了这次的采访。
“有,”李立华应了一声,随即站起来对大家说道:“借着这个机会我给大家说一下这次采访的一些注意事项,大家首先要知道,—75的生产放在西飞,而西飞是一家国防重点企业,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着一点,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拍的东西更不要拍。”
这话不用李立华说,大家也都清楚,西飞是什么地方?咱们国家的重点军工企业啊,这种地方来采访,谁不是小心翼翼的,还乱拍东西?你看着,待会儿到了大门口,每辆车最少要来两个负责保密的同志,全程监控着大家。
见大家伙儿都点头,李立华这才继续说道:“另外呢,出于保密,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西飞为—75单独安排了一个车间来进行生产和组装,等待会儿进了—75原型机的生产车间,能拍摄的东西有正在进行组装的机身以及各种大型零部件……”
借着这次的机会来对—75进行采访的记者当,有很多还是第一次进入一家飞机制造厂,看着西飞那一座座高大的厂房,那些第一次来这种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必须死保的核心企业的记者们一阵阵的惊呼:这厂房也太大了点了?
那些来过这种大企业的老油条们则是一脸的鄙视:瞧你们那点儿出息,跟没见过市面的土鳖似的,好歹也是个见多识广的记者,能别给哥们丢人不?
等进了—75原型机的生产车间,亲眼看着已经组装了差不多一半的机身、完成了大半但还没有安装到机身的各个翼面,惊呼的声音小了、倒抽气的声音多了:算记者们再怎么见多识广,可看着眼前这个放在地差不多相当于两层楼那么高的、正在施工当的机身,诸位记者的心里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升起一个同样的念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这么一个相当于两层楼的金属疙瘩飞天空?
“大家眼下看到的,是我国与德国著名航空企业公司合作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75飞机原型机的生产车间,我们与公司一起。拥有这款飞机的全部知识产权,”站在一架正在施工的—75的前面,李立华背对着这个周身搭满了脚手架的庞然大物对诸位记者们说道:“—75是一款性能先进、技术指标与世界主流干线飞机相当的大型飞机,根据我们的发展规划,这款飞机有两个型号,分别是—75—100和—75—200,这两个型号的主要差别在于……”
这还是润华实业第一次如此详细的对外公布—75的一些关键数据,听到李立华介绍的这款飞机复合材料的应用例、发动机的性能、载客数量等等这些衡量一款飞机是否先进的东西,在场的记者们无一不是振奋不已:这架飞机果然很先进啊。
有记者迫不及待的问起来:“李秘书,听说这款飞将来还会销往欧洲市场,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李立华点点头:“这也是我们与公司合作计划的一部分,从一开始,我们与合作伙伴致力于讲—75打造成一款能够获得国际认可的飞机,而不是一个只能在咱们国内销售的机型。”
“李秘书,我还有一个问题……”
对于眼前足以激起大家的民族自豪感的这个庞然大物,记者们有太多的问题想要问、太多的地方想要了解了,不过……那边那个是什么?
“李秘书,那边那个是什么?”有眼尖的记者指着不远处的一截“机身”大声问道,语气很是惊。
顺着这个记者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如同用一柄硕大无的刀从机身生生的切下来的一截客舱段映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这一截巨大的舱段像是剁掉了鱼头和尾巴的鱼身子一样前后贯通,通过前后巨大的入口,能够清晰的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座椅。
这个舱段立刻吸引了几乎所有记者的母港。
“那个啊,这个是—75的客舱段1:1模型,”李立华给记者们介绍道:“也是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将来生产出来的—75飞机的客舱也是什么样子。”
1:1的客舱模型?
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将来的客舱是什么样子的?
记者们顿时兴奋了,连忙问道:“李秘书,我们能去坐坐吗?”
“还有,李秘书,我们能拍照吗?”
“都没问题,大家尽管去坐,也可以拍照,这些都可以,”李立华痛快的点头:“嗯,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事实这个1:1的客舱模型舱段才建成不久,之所以做这个1:1的客舱舱段模型,本来是为了让来参观的记者、领导们对—75有一个清晰、直接的认识而特意制造的。
得到了李立华的允许,一众记者们立刻兴冲冲的顺着准备好的类似于简易舷梯的梯子爬了去。
这一来体验,有坐飞机的次数较多的记者立刻发现了这款飞机与国内目前的几款主流干线机型:麦道—80、波音737以及图—154m的不同:
这款飞机的宽度似乎波音737要窄一些,和麦道—80差不多,但却如同波音737、图—154m那样每排安置了6张椅子,也是说,—75是以与麦道—80差不多的机身宽度,每一排生生的麦道—80多安排了一张座椅,这样不会太拥挤吗?
还有人发现,似乎两排座椅之间的走廊的宽度似乎也波音737、麦道—80这些飞机的座椅窄了点,难道润华实业是以每张座椅压缩一点宽度、再压缩一点走廊的宽度的做法,用与麦道—80差不多的机身宽度生生的安排下了6张座椅?
这么局促的空间,坐着能舒服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这几位记者用审视的目光仔细的看着这些座椅,果然,仔细看去的话,似乎的确是波音737的座椅窄了点。只是看出了这一点的那几位记者,没有一个说话的:虽然不知道润华实业和西飞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但仔细看看,这些座椅虽然窄了点,也没到不能坐的地步。
当然,看着是一回事,到底如何,还要坐下去、让自己的屁股来说话,但不管怎么样,对于—75这款几乎寄托了国人对“国人自己的民航飞机”的期望的民航客机,几个记者虽然没有任何的交流,可心里却是不约而同的打定了同样的注意:只要坐下去之后不是全然无法接受,到时候努力帮润华实业说说好话。
带着这样的疑惑,这几位记者坐了去,坐去的第一感觉是:嗯?还不错,似乎没有自己想象当的那么糟糕?
何止是不像想象当的那么糟糕,凭心而论,如果是体型体型偏瘦的人坐在这椅子,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175左右、标准体重的成年男子坐去也能感到舒适度不错,坐垫对臀部和大腿的支撑相当到位,靠背对腰和肩的支撑也很合适。
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是对于身高在一米八以、体型偏胖的人来说大概会有些拘束,如果是让一个一米八左右、体重在190到200斤的大胖子是哦杨,估计只能“塞进来”来形容了,谈不什么舒适感,但这不是问题,“、200斤”的葩体型哪那么容易遇到?也是说,这张座椅能够满足99%的乘客的需求。
至于座椅偏硬这一点,有眼尖的记者也很快发现问题所在:不是座椅的填充物的问题,而是座椅的靠背和坐垫都有些偏薄,但还好,这种硬不是让人无法接受的硬,也不是以牺牲舒适度为代价而换来的硬,是一种很聪明的投机取巧,如果以100分为满分,同类型的波音、麦道飞机的座椅能打到90分,这个座椅估计能打到80分至少是图—154m那个硬邦邦且对臀部、大腿以及腰部的支撑都各种不足的座椅强的多,图—154m这货的座椅只能打70分,苛刻一点的话,60分也不是说不过去。
确定了这些椅子虽然略小了一点点,但还不至于影响舒适性,甚至在某些地方还略有超出,只是对乘客身材的“兼容性”略有不足,这几位记者心里这才是默默的松了一口气。
本书来自:/33/3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