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恪有点懵。
那么大二学生许炜军,就是羡慕嫉妒恨了,他受到编委赏识,安排到《化学物理学报》编辑部打杂,可是想报编委的研究生,编委始终没开口答应或者不答应。
可是这位新来的,也就发表三篇论文而已,结果连陈旸院长都不惜厚脸皮下场,抢着要带杜恪的博士研究生。
没有天理了啊!
公平何在!
“小许,去喊服务员上点米饭,不能再喝了,再喝回不去了。”一名编委喊道。
许炜军立刻站起来,忙不迭的说道:“好,我这就去喊服务员。”然后匆匆跑出包厢,再回来时,已经端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白米饭。
“哪位老师要吃饭?”他喊了一声,然后开始为编委没盛饭。
连对杜恪也怪怪的喊道:“杜师兄,吃饭吗,我给你盛。”
“哦,好的好的,我自己来。”杜恪没好意思,自己抢过饭勺盛了小半碗。
吃着饭,话题又聊回到了论文。
陈旸说道:“小杜你的一些观点和创意,还能再写成第四篇论文,可以先酝酿,等前三篇发表出来后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我给你写个推荐,直接投P.R.B,如果P.R.B能接受你的第四篇论文,你就可以再接再厉,将四篇论文综合起来写一篇综述,试着投P.R.L,有了一篇P.R.L你在物理领域就没阻碍了。”
P.R.L全称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是米利坚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期刊,基本属于物理学研究人员心目中的圣地。
《物理评论快报》要求发表物理学一级学科上的重要研究成果,所以难度巨大。
而米利坚物理学会下面,还有一些期刊,基本代表了二级学科的顶尖期刊,就是Physical Review系列的A、B、C、D、E等。其中P.R.B,对应的二级物理学科是凝聚态物理。
“你的电子流理论,综合来看,应该是属于一种全新的凝聚态物理,特殊的分支,与超导体、半导体、磁学或许可以并列。”陈旸继续说道,“当然,如果P.R.B拒收,那就没必要再往外投了,安心在《化学物理学报》分段发论文,然后潜心电子流,争取投CNS去。”
CNS就是《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刊。
以物理学来说,基本可以确定,《自然》、《科学》是一档,然后就是P.R.L这一档,接下来是《自然》、《科学》的物理类子刊,再接着就是P.R.B这样的米利坚物理学会刊物。当然,P.R.L的影响因子不算高,一般常年保持在7至8左右,比这影响因子高的物理期刊也有,但大多是约稿形式,不接受自由投稿。
P.R.B今年的影响因子是3.4,也不是很高,国内都有几本物理期刊,比这影响因子高,但是论及学术地位,是真的没法比。
就像三大刊的影响因子,也只能在十几名到二十名这个区间徘徊,但是无损它们顶级SCI期刊的地位。
影响因子只是衡量刊物的一个因素,有些刊物论文多且杂,引用次数被稀释,影响因子必然不高;有些刊物论文专一,交叉引用次数多,影响因子自然高。譬如说神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影响因子高达292,能把人吓死,原因很简单,一年也就刊登那么几十篇顶级论文,自然被无数人引用。
P.R.B一年刊登几千篇论文,平均下来,能被引用三到四次,已经很不容易。
得了陈旸一番指点,杜恪基本对自己的论文含量有了数,接下来就看怎么发表了,往《物理评论B》上发表,就要把论文好好雕琢一番,并且英语翻译一定要好。他的英语勉强过四级,肯定是没法写得天花乱坠,陶勋的英文也有限,可以写但一样写不出花。
“你最好直接以英文方式写,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更符合老外的思维,当然你和陶勋拿不准,可以直接过来找我,我有空的话可以替你修改修改。”陈旸说道。
……
回到家中,杜恪醒了会酒之后,开始回想今天的一番交际,他一直克制着自己的话语,确保没有说出什么重要的秘密,而且也克制住没有喝醉。
虽然知道自己喝醉酒只会倒头睡,不会乱说胡话,但还是要小心谨慎,以免暴露自己身上的秘密。
小心驶得万年船。
所以对于第四篇论文,他也没有着急去写,一连三篇已经够震撼了,再来第四篇,会让人受不了的。所以他更多时间都花在实验中,一点一点破解长毛炸弹的细胞锁链结构,这只来自奇幻世界的炸弹毛毛虫身上最重要的秘密,正在宽衣解带,露出最神秘的地带。
与此同时,杜恪一边赚钱,一边开始恶补生物知识,只要是DNA相关知识。
原因很简单,他想给奇幻世界的物种,做一个DNA测试,看一看这些与地球碳基生命相仿的神奇生物,是不是双螺旋结构DNA,细胞中又有什么奇怪的组织,让它们竟然能够施展神奇的魔法。盾鸦的魔法盾,羊角大鹏的抗拒火环,都是不可思议般的存在。
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
整个4月,杜恪都在匆忙而又扎实的工作中度过,除了每次酒吧表演和走穴商演,他几乎就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浪费。即便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恶补DNA知识,或者寻找更多的仪器设备复刻。偶尔想要缓缓头脑放松一下,他就修炼心灵之触,试图与隔壁别墅的美女“心灵交流”。
至于论文,陈旸和陶勋都来催过,他统一答复是还没找到头绪,对方也就不再催促,毕竟写论文这种事都是按年来计算的。
哪怕是大牛,一篇重量级论文也要磨好几年。
并不是谁都像神童曹原这种,22岁就能一年两篇《自然》,24岁又是两篇《自然》,一个人就发了四篇《自然》,等他学成回国之后,估计直接教授起步,甚至为他筹备重点实验室。当然,也就是杜恪还在写类似综述和外围的论文,真涉及到电子流核心,说不定也要连发《物理评论快报》,甚至是《自然》、《科学》。
“呼,眼瞅着第二次穿越世界的能量就快集齐了,再等等,等到5月份我就开启新一轮穿越……这一次要在奇幻世界多待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