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云虽无奈,但想到李继信的本事,也不再操心了。
就算李二想闹腾,霖王和世子必然也不会让他胡来,想来他们已经安排了后手。
众人安顿下来后,吕富贵找来王掌柜,打听上阳府的情况。
王掌柜说,如今各大商铺,除了正常税金外,每个月还要缴纳城市维护、安保、占地等等费用。
像富贵酒楼,每个月这样的费用就有三百多两,每年就是四千两。
再加上税金,以上阳府现在的情况,能维持下去的店铺实在不多。
吕富贵苦笑摇头,难怪他们一路行来,很多商铺都大门紧闭,看上去萧条的很。
他在其他府城,包括洛城的铺子,也有这样的情况。
表面上赋税不变,可设立名目收取的费用越来越多。
但是没有一个府城,是像上阳府这样明目张胆的。
几年前,上阳府还没有这样的情况。
韩青云也面色沉重。
他六年前来上阳府参加乡试时,上阳府吏治清明,街道繁荣,百姓日子过得很不错。
姚知府卸任不过三年,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李继信坐在韩青云与吕长平中间,手里转着一把小巧的匕首。
“竭泽而渔,这帮蠢货!”
王掌柜睁大眼睛,连连摆手。
“这位小公子,不能说,别被人听到了。陈大人乃是当今陈太后的弟弟,圣上的舅舅,他爱民如子,清正廉明……”
李继仁面上浮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吕少东家,你家掌柜是眼瞎,还是心瞎?”
王掌柜的话,戛然而止。
他看向吕富贵,又看向韩青云。
这少年是谁啊?
长的比他见过的所有人都好看,可嘴巴也太损了。
但他也不敢怼这少年。
明明看上去只有十几岁而已,可气场强大的让他忍不住想跪下。
吕富贵抿嘴不语,王掌柜什么时候学会的睁眼说瞎话?
看着几人,王掌柜突然福至心灵。
天下能有几个这样长相的少年?
他东家和他小姐一家都是被带到蓟阳了。
这少年的身份不言而喻啊。
王掌柜拍了一下自己嘴巴,略有些谄媚。
“小公子,您有所不知,府衙隔段时间,就要在街道上张贴公告单。
这公告单上都是……咳,那位的丰功伟绩。要求百姓诵读,官府偶尔还要抽查,若是说不上来,那是要罚款的。”
韩青云抚额,还挺会搞政治宣传。
正常宣扬倒也罢了,可若要逼着百姓诵读,还要罚款,只会适得其反。
李继信左手托腮:“丰功伟绩?李兆才有这玩意儿?你举个例子我听听。”
王掌柜被李兆才三个字吓了一跳。
他的祖宗呦。
那可是皇帝的名字,哪能……
王掌柜被李继信戏谑的目光盯着,也不敢再走神,老老实实回答。
“去年八月份,第一次张贴公告,巴蜀郡花椒大丰收。”
“花椒丰收,是老天爷给脸。跟他李兆才有什么关系?”
王掌柜眨眨眼,他当然也知道没关系。
可告示上写了,天佑吾皇,巴蜀郡花椒丰产……
韩青云忍俊不禁,赶紧拿起茶杯掩住笑意。
“巴蜀郡花椒丰产,是他的功劳。那去年陈留郡洪涝,湖州府蝗灾,粮食歉收,算不算降下天罚吗?”
王掌柜低头,这个问题他不敢回答。
“接着说!”
“去年十二月,第二次张贴公告。国库六十年来,第一次盈余两百万两。”
这话连吕富贵都听不下去了。
国库?
盈余?
两百万两?
这叫什么事儿?
韩青云都想不出,这种事到底是昭文帝干得出来的,还是陈宿自己干出来的。
这是正常帝王能干的事儿?
大裕国不穷,但朝廷历来对百姓十分照顾,赋税不高。
而且,大裕国面临的外敌多,养的兵士也多。
国土面积又大,隔个几年总有一两个地方受灾。
国库的收入,除了用于打仗与养兵,还用于赈灾,每年国库收支也就堪堪保持一种平衡罢了。
当年孝显帝当政期间,放任明义太子从民间大肆敛财。
国库与孝显帝的私库,前所未有的丰盈。
永乐帝杀明义太子,迫孝显帝退位后,皇室私库几乎全部并入国库。
那时百姓过得苦不堪言,国库的财物基本都用于恢复民生。
国库再度空虚。
之后惠仁帝上位,再一次减轻百姓的赋税。
国库不丰,在大裕国不是一个秘密,也是大裕百姓爱国护国的主要原因。
去年的盈余,若当真是国内经济稳定,各地的衙门收税收上来的,也的确算是一件有功的事情。
可这几年大裕国的经济,是在下滑的。
不说蓟阳连年受灾,就是去年陈留郡洪灾,湖州府突发蝗灾,百姓几乎颗粒无收。
这两个地方不仅收不上赋税,国库还要补贴。
梧平县事发后,周边六个府城的税粮和税银,都交到了蓟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