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发展方为硬道理(1 / 1)

醉吟江山 江左辰 1812 字 5天前

苏宸人在金陵,通过青影卫的飞鸽传书,得到了汴京情报,知道宋国在求稳,赵匡胤这样做,很符合历史走向,因为历史课本中,赵匡胤就是这样做的!

“看来,我暂时只是影响了南方,在北方,那些政权的人和事,还在按既定的历史轨迹在走,并没有被我影响多少。”

“现在是公元968年了,历史上赵匡胤是公元976年暴毙的,距今还有八年,如果我跟北宋耗上八年,也许赵匡胤还是会暴毙,等赵光义登基,自己出兵北伐,那就会容易很多,毕竟赵光义在历史上可是没少打败仗,根本没有带兵能力。”

苏宸心中犹豫着,但是,空等八年,也绝非苏宸愿意,那样过于被动,一旦安定下来,习惯了安定日子,到时候南方将士更不愿意北伐了!

现在南方统一,人口加起来,已经不弱于北方了,只要储备三年粮草,有了占城稻推广,粮草的储存肯定翻倍提升。

东汉时期,北方人口发展到了4000万,而南方只有2000万。这已经是当时社会承载力的极限了。

汉朝之后,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的土地得以开发,人口得以增长。在唐朝时期,南北方人口已经基本达到了平衡。

到了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全国在册237万户,1576万人。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又一次超过北方,此后再无逆转。

等到北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全国在册2026万户,人口4532万人。南北人口之比为64:36。靖康之难后,金朝灭了北宋,迅速占据了北方,但是,却始终无法消灭南宋政权。

这里原因很多,有金朝人不擅长水战,比如到了南方多河流湖泊,山林比较多,不像中原骑马长驱直入,所以发挥不出那么大德战斗力。

二是金朝人水土不服,在南方不适应气候。

另个原因也很重要,就跟南宋人口和经济有关,因为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是北方的两倍,哪怕北方疆土被占领了,看似少了半壁江山,其实人口和经济也只是少了三分之一而已,没有动根基,能够跟金朝继续对抗,甚至不落下风。

金朝能灭辽国、北宋,却奈何不了南宋。后来蒙古能轻易灭了金朝等国,依旧被南宋抗衡40年,也在于南宋经济和人口的支撑。只是后来朝廷腐败,内斗严重,南宋后期,整个朝廷的权利完全掌握在大奸臣丁大全、贾似道的手里,所以,政权根基坏了,土崩瓦解。

因此,苏宸一统南方之后,人口增多,不亚于北方,若能动员南方各州之壮丁,征召入伍,其兵源之广,实不逊于北方。

不过,北方男丁身躯魁梧,勇猛彪悍,相较之下,南方男丁或显稍弱,于单兵格斗之中,吴军难占优势。加之北方战马资源丰富,而南方稀缺,若至中原广袤之地正面交锋,吴军确处下风。

然而,南方士卒在水战、海战之上,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苏宸大可凭借此长,遣精锐之师沿海岸线悄然登陆,先取沿岸诸城,再于江淮膏腴之地重新征兵。

淮南淮北,乃至山东之境,皆是人口稠密、兵源充沛之地,皆可为其所用。如此,不仅可避北方铁骑之锋芒,更可发挥南方水军之长,徐图中原,渐次拓展,未尝不是一条制胜之道。

此外,苏宸着手对黑猪与速成鸡进行品种改良,此举无疑将极大提升粮食与肉食的供应量,从而改善南方士兵的伙食标准,对他们的体质增强大有裨益。在这个时代,肉食稀缺,牛羊肉更是奢侈之物,寻常百姓难以企及;而猪肉虽存,却因多为黑猪,生长缓慢且性情活跃,体内雄性激素旺盛,导致肉质带有腥膻,故而不受青睐。

回溯北宋历史中,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曾以黑猪肉为基,佐以各种香料慢炖,创制出名扬四海的东坡肉。然而,此等美味仅限于官宦之家,普通民众既无充裕的香料,亦无闲暇时光,东坡肉自然难以普及民间。

苏宸穿越而来,深谙此道。他知晓黑猪中未阉割的公猪,因雄性激素过多,肉质易带骚味。于是,他大力推广阉割技术,将黑猪圈养,并研制出新型猪饲料,以此加速黑猪的生长速度,增大体型,同时改善肉质,使之更加鲜美可口。

如此一来,黑猪肉在南方得以广泛推广,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更为苏宸的军队提供了充足的肉食来源,实为一举多得之策。

“我们暂时不管北方如何改革,我们按部就班发展,多方面进行变革!”

苏宸决心推行一系列变革,以期加速吴国的蓬勃发展。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力推广占城稻的种植。此稻种一年两熟,尤其适宜在金陵、苏州、常州等太湖流域的肥沃土地上生长。

这些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水稻种植的沃土,“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早在宋朝便已流传,意指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湖州府等太湖周边的州府,其丰收之粮,足以滋养整个天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