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改旗易帜(1 / 1)

醉吟江山 江左辰 1779 字 5天前

夜幕低垂,营地之中,篝火轻摇,映照着巡逻士兵坚毅的脸庞,他们步伐沉稳,有序地穿梭于营帐之间,守护着这片难得的宁静。

夜色渐浓,营地归于沉寂,众将士皆因白日里严苛的训练而早早进入梦乡。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即便是军营,也难以幸免于难,肉食稀缺,饱腹已属不易,饥饿成了常客,悄然潜藏于每个人的心间。

将士们的身躯因缺乏足够的营养与肉食而显得瘦弱,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更是让他们的体力消耗殆尽,唯有借助沉睡,方能暂时忘却那噬人的饥饿感。

在靳晖与几位亲兵侍卫共居的帐篷内,烛光微弱,映照出众人疲惫而又坚定的眼神。

其中,一名名叫李铁山的侍卫,身为都头,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靳晖,此次任务亦不例外。

他压低声音,打破了帐篷内的寂静:“靳将军,您认为那潘将军,是否会顺应时势,归顺吴军呢?”

靳晖闻言,目光深邃,思绪飘回了自己当初抉择的那一刻。

他相信,潘崇彻乃是一位通情达理、勇于担当的将领,面对大局,定能做出明智之选。“应该会吧!”

“倘若他心意未决,拒不归顺,会不会对我们不利?”李铁山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想来不会至此!两国交战,尚有使者往来,不斩来使乃古今之规;况潘将军之为人,吾等皆知,乃信义之辈,值得信赖!”靳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潘将军深深的信任。

想当年,他正是在潘将军麾下,担任都头一职,随军南征北战,历经数年风雨,不仅武艺精进,更对潘将军的品性有了深刻的了解。

因此,他坚信潘将军不会做出杀害使者这等背信弃义之事。

“如此,我等便放心了!”

李铁山等人闻言,心中大石落地,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们这点人手,若真要对上外围那五万精兵,突围之举无疑是难如登天。

“都安心歇息吧,明日一切自有分晓。”靳晖的话语中带着一份从容与淡定,随即躺下身来,闭目养神,迅速进入了梦乡。

他的这份镇定,无疑给帐篷内的众人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与信心。

………

次日清晨,贺江口大营内鼓声隆隆,震响天际,这是召集各路将领武官前往主帅帐内议事的信号。经过一夜深思熟虑,潘崇彻终是下定了决心——投诚吴国,此乃时势之下最为明智的选择。

其他路径,诸如远赴西南自立为王,不仅需耗费大量心力筹措地盘、财力,更需考量有多少士兵愿意誓死相随。自立为王,意味着要成为一代枭雄,需承受孤注一掷的风险与压力,这与潘崇彻的性格与抱负并不相符。

至于投奔北宋,那无疑是舍近求远,相较之下,直接投靠吴国显得更为实际与明智。更何况,吴军主帅苏宸威名赫赫,对潘崇彻亦是难得的赏识与器重,此等机遇,岂可轻易错过?

潘崇彻还听闻,苏宸如今已是吴国的摄政王,其妹乃吴国之主,一位年少有为的女君。吴国之所以能复国,并逐步扩张疆域,击败南唐的宋军,皆因苏宸的英勇善战与深谋远虑。可以预见,苏宸日后定能登上吴国皇帝之位。

此刻投靠苏宸,无疑是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待苏宸登基,自己便能立下从龙之功,施展更多抱负,成就一番伟业。

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潘崇彻终于释怀,心中的纠结烟消云散。次日拂晓,他便命属下擂响战鼓,召集麾下所有将领至主帅大帐内共商大事。

当数十位副都统、副都制、都虞侯等身披铠甲,威严地齐聚一堂时,潘崇彻毫不拐弯抹角,直接道出了今日议事的核心议题——归顺吴军。

“汉国已如朽木般摇摇欲坠,离亡国之日不远。我们若仍执意勤王,与吴军硬碰硬,最终只会落得个全部战死沙场的下场。我潘崇彻南征北战二十余年,从不畏死,但就怕死得毫无价值,甚至助纣为虐,成为历史的罪人。”

此言一出,众将皆面露惊愕之色,万万没想到今日的议事竟然是关于归顺吴军的大事。

一时间,众将领心中五味杂陈,各有想法。然而,大多数将领在内心深处还是感到一丝兴奋。

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希望了,如果继续与势如破竹的吴军交战,注定难逃一死。而现在,如果选择归顺,不仅能免去一死,还有可能继续被重用。

“吴军是否会接纳我们?”一位裨将关切地问道,眉宇间透露出些许忧虑。

“我军已派遣使者前来劝降,并带来了吴军统帅苏宸的亲笔信,就在此处!”潘崇彻语气坚定,说完示意张武将书信展示给众人看。张武领命,手持书信,缓缓走过每一位将领面前,让他们得以亲眼目睹苏宸的亲笔信。

众将阅过书信,只见其中招揽之意甚浓,对降军及当地百姓均承诺给予优待。一时间,他们心中的抵触与担忧情绪大大减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