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宁恕袭爵(1 / 1)

无敌世子 不了然 2134 字 14小时前

文武百官走进朝堂,在各自位置站好。

已经长大的一众皇子站在最前列,宁恕这次没有跟在最后,而是和一众皇子站在一起。

众大臣一看这个站位就知道,今天的事情怕是少不了要费一番口舌。

早朝开始,皇帝并没有急着说事,而是先让百官进行例行汇报。

这花去了近两刻钟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

等所有人都汇报完毕,没人再站出来,皇帝这才把话题引向今日的重点。

“前有天门关苦战三年,终于击退蛮族,然蛮族虽败,却有残部在关内肆掠,弄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所幸有宁恕、李建隆和沈月婷自动请缨,前往剿灭蛮族。”

“此行一去,共废四月,成果斐然。”

“宁恕,镇国公遗子,如今已经成年,按本朝规矩,可继承镇国公之位,不知众爱卿可有异议?”

听到果然谈起继承镇国公之位的事情,其下百官顿时传来些许骚乱。

很快,便有人站出:“陛下,若按本朝规矩,理应让宁恕继承镇国公之位,只是宁恕如今年纪尚小,还未成家,仍是少年心性,恐有不妥。”

“镇国公之位事关重大,不可如此草率,还请陛下三思。”

话音刚落,便又有人站出。

“孙大人此言差矣,宁恕此行大获全胜,保得边关百姓免受蛮祸之苦,此乃大功。”

“此战完美收尾,可见宁世子在领军打仗方面颇有才能,为何不能袭爵呢?”

又有人站出。

“镇国公之位,光是会打仗可不够,此位同有监察百官之权,岂能儿戏?”

“非也,我以为宁世子完全有资格继位……”

不断有大臣出来,反驳前一个的观点。

朝会嘛,就是这样,有时候说急眼了还骂娘呢,大魏朝廷并不是死水一潭,正相反,还颇有活力。

至于宁恕,眼下只是看着他们争论,一言不发。

现在支持他继位的,未必是为了他好,说不定是想等宁恕继位之后,从宁恕手中分走一部分权利。

而反对他继位的,也未必是要祸害宁恕,或许是担心宁恕登位之后,挡不住八面来风,落个凄惨结局。

朝堂之上都是人精,不可单纯来分辨好与坏。

一群人争论了一番,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终皇帝让众人肃静,而后看向宁恕:“宁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宁恕这才站出来,先是对皇帝行了礼,而后才道:“陛下,臣以为,凡事都是按规矩来为好。”

“既可以按照规矩,由我继任镇国公之位,亦可按照规矩,若我犯错,摘掉这顶乌纱。”

“镇国公之位非同小可,说到底,无能者不得袭,既然如此,臣愿意试试。”

既不强硬的说这个位置自己非要不可,也没有假装谦虚的拒绝,而是说愿意试试。

宁恕这般说辞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刚才反对宁恕继位的,此刻也不好再说什么。

皇帝再度看向一众大臣,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话要说?”

朝堂上沉默一会,而后户部尚书站出:“陛下,臣以为,宁世子既然想试试,自然可以,但切不能一开始便将所有权利交给他。”

“否则,有些事情一旦做错,那害的无辜之人可不是少数。”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不少人的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看着陆断续续站出来二十几个,也没人反对户部尚书的说法,皇帝这才开口。

“好,那就依娄爱卿所言。”

“宁恕听旨。”

宁恕连忙跪地:“臣听旨。”

皇帝道:“宁恕,按本朝规矩,本该由你继位,可镇国公之位绝非儿戏,此次便由你暂时继位镇国公,行监察三省六部之职能,但仅限监察,以观后效。”

镇国公之位非同小可,以往可是有先斩后奏之权,眼下皇帝给的权利显然没有那么大。

换句大白话来说,现在宁恕觉得谁不对劲,可以先向皇帝汇报,等皇帝点头了,他才能过去抓人审问。

宁恕没什么异议,道:“臣领旨。”

皇帝又道:“如此,就在七日之后,重开镇国公门庭吧。”

众大臣再无异议,站出来的臣子们纷纷走了回去。

等他们回去之后,皇帝的脸色骤然多了几分冷意。

“此战大胜,乃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只是此战却不光关乎大魏和蛮族,出发之前,关于此战还有个赌约,诸位爱卿应该还记得吧?”

听到这话,不少人都下意识站直了一些,准备看皇帝怎么处置。

前面的李建隆听到这话顿时慌了,他昨天压根就见到皇上,都还没来得及求饶呢。

他忙站出来:“父皇,儿臣……”

皇帝脸上戾气顿现,怒喝道:“住口!”

“裴胜,周文晦,朕命你二人随军记录,现在就出来说说,他们各自解决了多少蛮族吧。”

听到这话的两人顿时站出,纷纷拿出这次随军记录的小册子。

这上面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在什么地方,杀死了多少蛮族,俘虏了多少蛮族,十分详细。

两人就在朝堂之上,将上面的信息一一念出,直至最后。

“此战,大皇子杀了二百一十三人,俘虏七千一百三十三人,整个应州之行,共计消灭、俘虏人数,八千七百四十一人。”

周文晦念完之后,退到一旁。

裴胜这边,记录多一些,自然要慢一点。

等了一会才念完,他总结道:“此次边州之行,共计消灭,两万一千七百三十人!”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昨天宁恕他们回来之后,看到他们的反应,基本能猜到是谁输谁赢。

他们只是没想到,两方的差距居然能有这么大!

一些不是很懂行军打仗的文臣,此刻心里不免有些奇怪。

李建隆他们不是带了足三万兵力吗?怎么比只带了一千人马的宁恕,少了这么多?!

而那些擅长行军打仗的武将,听得这个数字,隐约能猜到原因。

肯定是带的人马太多,行动不便,在追击上花费太多时间了。

不少人此刻不禁开始好奇起来,皇帝既然愿意公布这话结果,难道真打算让李建隆履行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