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赵林此子当为状元(1 / 1)

王侯弃子 公子谦 1769 字 12天前

旁边伺候的朱忠言刚要开口,傅承望就一脸严肃道:“万万不可!陛下如此做,别人如何评价赵侯爷?都会说赵侯爷为了自己儿子找陛下徇私,影响陛下和赵侯爷的名声。”

成**不耐烦道:“你不说出去谁知道?这些奴才吗?”

朱忠言连忙道:“奴才们不会多嘴。”

傅承望坚持道:“外人若是问起,臣不得不如实说。”

成**怒道:“朕点一个状元都不行?”

傅承望道:“当然可以,这是陛下的权利。但是需得看完所有试卷后再点。”

朱忠言暗暗赞叹。

虽然傅承望别的不怎么样,但这份正直却是别人没有的。

成**恼火道:“拿过来朕自己看。”

傅承望把卷子递过去,成**展开快速观看,频频点头:“帝王之政,在于清明。帝王之心,在于仁德。不错,不错。赵卿家这孩子的答卷,深得朕心。”

成**把卷子看了一遍,满意道:“这么好的答卷,你们竟然只评为第十,把前面的都念一遍,让朕看看他们凭什么能超过赵卿家的孩子。”

傅承望打开另一份试卷,道:“这是第二名张文昌,为建宁省芜州人,现年33岁。帝王之政,在君在臣。帝王之心,在于明德。帝王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当体察民心……”

成**哼了一声,不置可否,道:“再念。”

傅承望打开第三份试卷,道:“这是第三名韩青峰,为临洮省白云州人,现年28岁。帝王之政,在于长治。帝王之心,在于仁德。帝王一言一行,都和天下息息相关……”

傅承望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试卷能到这里,答案都是十分的精彩,不仅锦绣华章,其中的道理也让人深思。

眨眼间傅承望念完了八份。

朱忠言暗暗叹息。

赵林能中会元已经超出他的预料,还幻想他能中状元吗?

“第九名,苏迪,盛京府开阳县人,西山省晋州大族苏家旁支,现年16岁。帝王之政,在于独裁。帝王之心,在于独用。帝王……”

“嗯?”

成**表情一动,道:“把卷子拿来。”

朱忠言连忙上前接过试卷放到成**面前。

傅承望道:“苏迪此卷,大家褒贬不一,但综合评分为第九,显然有其道理,请陛下明鉴。”

成**仔仔细细看完,笑道:“那几人都说朕要讲仁德,唯独他要朕独裁。此卷有状元之姿啊。”

傅承望认真道:“臣不敢苟同此卷中意,但却不得不为此评高分,因为他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成**满意道:“这也是朕让你负责殿试的原因。”

傅承望为人古板、迂腐,看不顺眼的事就会直说,有时候还敢顶撞成**,惹的成**下不来台,和那李兴业一样。

但不得不说,让傅承望负责科举这类事情却是物尽其用。

“念最后一份。”成**道。

傅承望打开第一份答卷,哪怕早就知道这是谁的卷子,他的眼皮还是抖了几下,道:“此为所有读卷官评出来的第十名,答卷人为赵林,也是本次会试的会元……”

“哦?被你们评为第十,还是会元?”

成**来了一点精神,笑道:“是不是解元?要是的话,朕就直接点他为状元,来个连中三元,也算一大佳话。”

傅承望的嘴角抽了抽,道:“回陛下,他是解元。”

成**惊讶道:“还真是?”

旁边的朱忠言笑眯眯道:“回陛下,他不仅是解元和会元,还连中了小三元。若是陛下点他为状元,那可是前无古人的事迹。”

成**更吃惊了:“不简单啊。他是哪家子弟,师从何人?”

傅承望憋着气不想回答,但是不得不回答:“他是孤儿,靠自己读书,没有拜师。”

“这是天才啊。”成**来了兴趣:“快念。”

傅承望深吸口气,念道:“第十名,赵林,盛京府开阳县人,现居外城,17岁,孤儿。”

“帝王之政,在于改变。帝王之心,在于不足。”

“我朝圣皇天子北征北狄,南据扶南,东下海洋,西探沙漠,历数十年开疆拓土,是为改变。功德之高,远超太祖太宗,为有史以来第一帝……”

“选拔贤能,广纳贤才,是为改变。历数数朝数代,机构僵化,全被一些尸位素餐者占据,幸当朝圣皇天子一改旧制,任用贤能,使得政令畅通,国家顺利运转,不愧为有史以来第一帝……”

“轻薄徭役,休养生息,农商并重,开拓经济,是为改变。我朝圣皇天子继位以来,重视民生,鼓励农业生产,同时也积极开拓商业贸易,和多个国家多有经济往来,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不愧为有史以来第一帝……”

“规范道德,忠君爱国,是为改变。我朝圣皇天子……不愧为有史以来第一帝……”

“夫帝王之心,当不满足现状。我朝圣皇天子,东征西讨,整治吏治,重视民生,是为不满足……不愧为有史以来第一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