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军备竞赛(1 / 1)

“总结得不错,因为两个囚徒都已经坏掉了,不再绝对理性,所以他们在个人理性的驱使下,只会为自身谋求最大利益,而不会再去考虑全体利益。”

“如此,那就只能得出同一种选择,即互相背叛对方,争取至少两年的减刑,而不是直接吃苦十年,或是去赌对方不会开口。”

“这就是囚徒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杨荣念叨着这个有些怪异的名词。

林煜解释道:“名字不重要,在纳什均衡中,两个囚徒都是个人理性,而非绝对理性,所以他们总会做出相同的选择,也就达成了均衡的状态,这也是囚徒博弈所面临的特殊‘困境’。”

“哪怕双方没有被分开审讯,并且提前做好了串通,实际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囚徒博弈所面临的困境……”

郑和开口问道:“所以,这就是林先生适才说到的非零和博弈?”

“因为零和博弈意味着必然损人利己,损失的利益与得到的利益始终保持均衡,但囚徒博弈却并没有这个共同的最大利益,反而是两个囚徒都因为互相背叛,获得了八年的刑期。”

林煜点头说道:“相比较于绝对理性的海盗分金,囚徒博弈反而更适合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关系。”

“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囚徒博弈困境中,最显着的就是公用品悲剧。”

“公用品悲剧?”杨荣疑问道。

“就好比大明某地的湖泊,因为官府没有明确的约束,所以百姓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而去大规模地围湖造田,而且即便百姓们知道围湖垦田会减少湖泊面积,减少当地所有百姓的日用水源,甚至还会带来水患的灾害,但是抱着自己不去围垦,别人也会围垦的想法,他们只会如同竞赛一般,相互疯狂围垦,直到湖泊彻底消失,田地失去了水源,也就跟着荒芜了。”

这就是囚徒博弈带来的公用品悲剧,放到其它行业也是相同道理。

“而公用品悲剧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困境,那要是放大到国与国之间,会怎么样呢?”

听到林煜的问题,郑和的回答速度最快,应该说他正好因为这个,还曾经吃过一次亏。

“我有一位昔日旧友,跟随一起下过西洋,在抵达一个叫做锡兰的海外岛国之时,对方的国王曾经试图袭击我大明的远洋船队,一开始船队主动避开,所以没有发生冲突,但到了第二次,在对方国王诚恳的道歉之下,我们的船队开进了该国的海港,结果便遭到了该国军队的团团围堵。”

又是经典的“我有一个朋友”。

林煜有些无语,但也能明白郑和的意思。

那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是不可能存在相互信任的。

杨荣这时也有所启发,跟着说道:“若依这囚徒博弈来说,那三国典故中的‘白衣渡江’便也是很好的实例。”

白衣渡江,后人所耻。

但白衣渡江能够成功,也是在于蜀汉方面对孙吴有着盲目的盟友信任,而没有半点防备,这才给了吕蒙白衣渡江的机会。

如果蜀汉方面有人能以“囚徒博弈”去揣测孙吴的用心与意图,那白衣渡江实际应该很难发生。

可历史没有如果!

于谦开口问道:“那么大国之间的囚徒博弈结果呢?”

林煜淡淡说道:“军备竞赛呗!”

“远的先不去假设,我们就说最近的,大明与漠北蒙古就是此例,漠北蒙古诸部,包括北元都已经臣服于大明,我大明也理所应当对蒙古各部进行了册封,理论上这时候大明应当裁撤军队,节省财政开支,边境归于和平,就此国泰民安了才对!”

“可实际上呢?大明的九边塞外在持续的增加和囤驻重兵,而漠北蒙古各部也同样对大明的军事威胁如芒在背。”

“永乐帝五征漠北,既是为了自己刷军功,同样也是迫于漠北蒙古的威胁,一直在利用北伐,削弱制衡蒙古人。”

“再说远一点的宋辽之盟,两国明明早在宋真宗……也就是那位不要脸到割地赔款了,还好意思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在割地赔款的盟约签订以后,两国应该就已经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候。

“这时的最优解应该是互相裁撤边境军队,合作发展贸易,共同致富才对!”

“可实际上的宋辽关系一直都相当紧张,紧张到宋辽两国会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互相展开竞赛和制裁。到了北宋末年,中央禁军的在册兵额更是达到了一百多万,先不说有没有这么多军队,但北宋冗兵本身就是囚徒博弈引发的军备竞赛所堆积起来的。”

“哪怕有着盟约约束,北宋也完全不信任辽国和西夏,为了确保安全,那就只能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城囤积大量兵马,拱卫都城的安全。”

说到这里,郑和、杨荣、于谦三人,全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林煜还在继续说道:

“所以,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大国往往会意识到,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就必须无限的为自己增加权力,并尽可能的去争取成为世界霸主。”

“在这之中,只有小国是不受影响的,因为小国的体量太小,与大国的差距太大,仅靠增加权力是没办法抹平这其中差距的,所以小国满足生存需求的方式,往往就是依附大国。”

“而当一个大国因为认识到只有成为霸主,才能满足生存的需求,从而去增加扩张自己的军事权力之时,其它大国同样也会因此而认识到这一点,就算有没认识到的,也会迫于压力,而力图跟进增加自己的军事权力,以求达成与对方的均势,乃至彻底压过对方,削弱对方的军事权力。”

“这种恶性循环也就是军备竞赛。”

“虽然军备竞赛似乎是理性的抉择,但实际上对国家而言,这又是非理性的选择,因为国家为了支撑军备竞赛,本身会承担巨大的财政负担,而在这其中实际什么好处也没捞到,只是换来了相对的均势和暂时的安全。”

“国家的真正安全感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