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哪个傻缺取的名?(1 / 1)

回到客栈,漆毓秀和龚文就去处理中转站的事情了。

沐峥问李涟,“樊崇那很缺粮食吗?”

李涟苦着一张脸,“那可不?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投奔他了,搞得他现在整个脑壳都大。”

沐峥低着头,他记得曾经去泰山旅游是看过一段奇闻轶事。

说有一天夜里,樊崇在泰山带着亲兵出营巡查岗哨。

深夜,他们来到扇子崖下。

突然,从扇子崖顶上“唰!唰!唰!”接连冒出三道耀眼的金光。樊崇抽出宝剑,朝悬崖攀登上去。当他攀到冒金光的地方时,立即发现了一个刚能钻进人去的小洞口。

在这洞口外上方,垂挂着一片好象帘子似的岩石片,正挡着洞口。

樊崇探头朝洞里张望,里面黑咕隆咚,伸手不见五指。他命亲兵递上来灯笼,往洞中一照,忍不住惊喜地叫了起来:“啊!粮食!是粮食呀!”

樊崇立即钻进洞去,举灯查看起来。原来,不太大的洞里,满是金灿灿的小麦和大豆,大约有五、六十石的样子。

粮食虽然不多,但也能解决燃眉之急呀。樊崇心中十分高兴。他下了崖,留下部分亲兵看守山洞,自己带着几个亲兵回营去了。

第二天,樊崇派了上万名赤眉军将士来运粮。

他们大车拉,小车载,抬的抬,挑的挑,整整运了一天。可奇怪的是,洞中粮食一点也不见少。

樊崇看着这搬不完、运不尽的粮食,更加高兴。他看着扇子崖山高坡陡、依山傍水、易守难攻的复杂地形,再看看这个神秘的粮库,立即决定在这儿修筑大本营——天胜寨。

从此,泰山天胜寨就成了起义军的总指挥基地。就在这里,义军连续三次打败了前来进剿的官兵,还杀死了进剿官兵的总指挥——更始将军。

当然,上面这个是传说,毕竟世界上不可能真的存在一个取之不尽的粮洞,但是无风不起浪,沐峥在想,会不会泰山的天胜寨真的藏有粮食?而且数量还很可观,要不然不会留下这么一则流传了两千年的故事。

“说到粮食,我倒是想起一个地方。”沐峥斟酌了一下,决定开始自己的表演。

“什么地方?”李涟果然很感兴趣。

“泰山有个地方叫扇子崖。”沐峥编造了一个自己曾经途经扇子崖,无意中安发现了一个粮仓的故事,“但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我不知道现在那粮食还在不在。”

沐峥毕竟不敢把话说死。

但这也足以让李涟兴奋异常。“我马上休书给大师兄,说不定那山洞还在呢。”

“嗯!也好,试试总比在家发愁来得好。”沐峥见自己目的已达成,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而此时的龚文正在和白小亚发生拉扯。

龚文这才知道,中转站的第一批客户就是白小亚。而刘林之所以知道这中转站,也是白小亚进的言。

“契约已经签了,你们这批货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白小亚一副吃定了龚文的样子。

“哼,你的生意我们不接。”龚文虽然和白小亚不熟,但是从进城的那一次照面来看,这人和沐峥不对付,和沐峥不对付,那就是和他龚文不对付。

“怎么?难道你们想赔钱?”白小亚掏出和中转站的合约:“这白纸黑字可是写的很清楚,你们中转站要负责提供马队,护送我们到匈奴,如有有违,将按照商品的十倍赔偿。”

“十倍?”漆毓秀也惊了,这是哪个神经病签下的跳跃,这么离谱的条件也会答应。

龚文的脸阵白阵红,他想态度强硬点,但是那笔违约金又确实付不出。

看到龚文吃瘪的样子,白小亚得意惨了,“好了,别挣扎了。商队明早就要出发,要是耽误我和京漂抢生意,我要你们这中转站刚营业就歇业。”

回到客栈,龚文将白小亚那副嘴脸生动进行了还原,中途还咬牙切齿了好几次,看来也是被气得不轻。

“等等!”沐峥打断了龚文的胸臆抒发,“你说对方叫啥?”

“白小亚啊!”龚文觉得沐峥脑壳也瓦特了。

“不不,白小亚那个对手。”沐峥问。

“哦,京漂。不知道是哪个傻缺玩意儿取的名字,商队怎么能叫漂呢?这钱不都飘走了吗。”龚文不屑道。

沐峥耷拉这眼皮,这小蚊子好像骂得就是他。

前面说过了,刘秀在长安学习时搞了一个“快递”公司,他和韩子买了一头毛驴,专门给人运输粮食。后来“快递”业务越做越大,刘秀和韩子就搞了个“货拉拉”,买上很多毛驴,再把毛驴出租,坐在家里数钱。

正因为有这个历史事实在,所以沐峥在韩子临走前特地嘱咐了他,到了长安应该怎么发展生意,当“货拉拉”都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发展“物流”。

当时两人还定下一个暗号。

“你是鲁地人,在长安不容易,就像没有扎根的浮漂,无依无靠。那不如就叫京漂吧。我以后去了长安也好根据这名字去找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