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变故生发(1 / 1)

“北齐使者的信你们看到了吗?自澶渊之盟之后,现在北齐人是越来越过分了,居然敢向我们索要白银20万两,娟40万匹,他当我们大启是什么?随意被他们拿捏的国家吗?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宋仁宗盛怒的把北齐的信件丢在了地上。

老臣内殿直都虞候傅潜出列说:“圣上息怒,现在太原形势危急,一旦太原被贡献之后,黄河以北再无防线能够抵抗北齐骑兵的践踏,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汴梁的安全。所以不如就答应他们的条件,这样相对于太原府失落导致的损失来说,并不算什么。”

这时就算是保守派的文彦博都看不惯了,出列说:“傅将军一派胡言,太原府几代人的经营,城墙之高,防御之强,又岂是北齐人能够比拟的,不要说守一年的时间,就算是再守个几年的时间也完全没有问题,我们绝不能答应北齐那群人厚颜无耻的要求。”

在队伍最后列的苏明允也是出列上奏说:而在今日给二十万,明日给四十万,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北齐兵又至矣。然则大启之钱有限,暴齐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文彦博是朝中的老臣,傅潜不敢和他对骂,但只是区区的秘书省校书郎的苏洵,傅潜喝道:“我们朝中重臣谈话,又岂是你个小小的秘书省校书郎能够插嘴的,叉出去。”

“好了,现在是讨论怎么解决这个事情,不是让你们互相攻讦,每个人都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何采纳自有朕的军机处来决定。傅潜退下!”军机处在李星群走后的半年时间之内,经过多方的博弈,终于彻底落实了人员组成,由庞籍、范朱说、富弼、张尧佐、司马君实五人担任,这中和朝中具体势力,庞籍是老臣代表,范朱说是改革派文臣代表,富弼是改革派武将代表,张尧佐是赵受益宠妃张皇后的伯父,代表的是皇亲,司马君实是守旧派的代表人物,这样就形成了以改革派为重点的相互制衡的阵容,也是赵受益对改革派的一个制衡,要是你改革派做的太过火了,另外3家也可以联合起来打压改革派的。当然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赵受益变法的决心没有那么的强烈。

一听赵受益这样说之后,一个小人物这个时候动了心了,出列说:“皇上我有一个退敌之策。一能减少我前线战士的伤亡,二能对北齐造成巨大的经济伤害。”

赵受益看了那人一眼说:“现在什么人都敢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这可是好事情,说明我朝能人辈出,着书郎李垂说出你的看法,朕不喜欢谁在朕面前说一半藏一半的。”

李垂从袖中取出一本书,通过太监递交给赵受益,赵受益一看书名《导河形胜书》随意翻看了几页,倒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然后让太监传递给朝中的几人,李垂看到差不多了说:“黄河河道此后会北移,最终从渤海入海,流入齐国境内。一旦此事发生,则契丹人便能顺流直下,同时黄河也将不再是汴梁的天堑,则帝都危急。”

“哦?可这个爱卿说的退敌之策有什么联系?”

“皇上,臣的意思是改道黄河,一来可以利用黄河之水退敌,二来可以保证汴梁的安全,三来可以借用黄河的水势影响齐国百姓的生活,可以说对我们大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计策。”

赵受益点了点头说:“嗯,爱卿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各位大臣,现在一位着书郎,一位校书郎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难道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参知政事王钦若出列说:“其实臣有一策,可保我大启数百年的基业。”

“哦?王爱卿不妨说出来听听。”

“其实大家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担心太原城破,汴梁无险可守,至于那位李大人的计策难免有些劳民伤财了。在臣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迁都!”

赵受益没想到从如何抵御怎么就说到迁都这上面来了:“迁都吗?”

范朱说也是出列说:“微臣也赞同王大人的提议,汴梁四周无险可守,一旦河北的防线出现问题,汴梁就会直接面临北齐人的威胁,所以臣也支持迁都,臣认为太平盛世可留在开封,战乱时期则迁都洛阳,洛阳有险要之地,正适合我们和北齐战斗。”

左谏议大夫陈尧叟出列说:“微臣也支持迁都的天,但是,我不赞成范大人迁都的地方,洛阳的防线完全不如成都的防线好,我们为什么不效仿前朝唐明皇直接迁都到成都的之内呢?”

最先提出王钦若发言说:“微臣没有记错的话,陈大人是成都人吧?微臣看来,不如学习当初的孙权和东晋一朝,迁都与金陵城,金陵城有长江天险,论船运能力,也仅次于汴梁城,实为迁都的要地。”

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进谏直接说:“开封漕运便利,供馈无阙,若留在洛阳、金陵,谁会想和官家一块挨饿?”为什么不提成都,因为除了陈尧叟之外,没有人认为成都是迁都的好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