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绽,天际微露一抹黯淡的光辉,战场上的硝烟虽已渐渐散去,然而张述的心头却如负重石,久久不能平息。长平一战虽已成定局,秦国大军占据了绝对上风,但此胜利却让张述愈发感到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此刻,风过旷野,秦军营中一片沉寂,若无其事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令张述心生难安。
张述立于营帐外,寒风袭来,他的袍袖在风中微微颤动,仿佛此刻他的内心也在无声的挣扎。自从长平大捷后,他在白起的帐中看到的并非胜利者的喜悦,反而是更加严峻的压力。白起的眼神依旧冷峻而坚定,杀戮仿佛已成为他的信仰。张述看得出,这位大将军不会停止,直到将赵国彻底碾为齑粉。
然而,张述心中的动摇却愈发清晰。他目睹了无数士卒倒在战场上,那些生命瞬间消逝,犹如风中的草芥,令人心生悲悯。这一场战争,真的是秦国走向天下一统的唯一出路吗?张述不由得自问,但每每触及此念,他心中便生出无尽的迷茫与痛苦。
张述与白起共事多年,他深知白起心中的信念,也明白白起所肩负的责任。然而,正因为他深知这些,他才愈加感到自己与白起的距离正在拉开。白起的眼中只有征服与屠戮,而张述,却在战争的每一次胜利中,感受到更多的牺牲与毁灭。
“若要赢得这天下,便要踏过无数尸骨。若不将天下归一,何来真正的和平?”白起的声音冷冷回荡在张述脑海中,仿佛不断提醒他,这场战争远未结束,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
张述低垂着头,心中隐隐升起一丝对未来的恐惧。他曾是白起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为秦国出谋划策,助其击败诸国敌手。然而,如今他却渐渐感到自己已难再全心全意地效忠秦国。他无法继续为那无休止的杀戮献计,他开始怀疑,这样的胜利是否值得。
然而,张述的心结并非仅仅源于战场上的杀戮。朝堂上的斗争,也让他深感迷茫。在长平前线,张述时常收到咸阳传来的消息,范雎的权势日益膨胀,朝中争斗愈加激烈。范雎此人,精于权谋,处事老辣,深得秦王信任,已然成为朝中最为显赫的人物之一。然而,张述心中清楚,范雎的权势并非仅凭其才干,而是通过一系列残酷的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得来。
张述曾与范雎有过数面之缘,虽未深交,却对这位权倾朝野的丞相心存戒备。范雎表面上似一副儒雅恭谨的模样,实则深藏锋芒,极善于操纵人心与权势。他的存在,使得秦国的朝堂逐渐成为一片波谲云诡的战场,张述对此深感不安。
“范雎之心,绝非仅为国计民生,更多的恐怕是为自身之利。”张述心中暗忖。他明白,范雎的崛起已深深影响了秦国的政治格局,若不加以制衡,恐怕秦国未来的前途将更加迷茫。然而,张述也清楚,范雎此刻羽翼已丰,秦王的信任让他如日中天,朝中反对之声早已被他一一清除,任何对他的质疑都将面临惨痛的代价。
张述心中愈加纠结。他虽身处前线,但朝中风波时刻牵动着他的神经。他本是秦国的一员智囊,曾为国家兴亡呕心沥血,但如今却感到自己已陷入一个无解的局面。若继续效忠秦国,便需顺从范雎的权势之手,与他同流合污。然而,张述内心深处却不愿屈服于这种腐败的政治斗争。他心中对理想和大义的坚持,让他无法轻易妥协。
营帐中的烛火在微风中摇曳,张述独坐案前,手中握着一卷书简,却迟迟无法翻开。他的目光凝视着烛火,心中不断翻涌着各种思绪。作为白起的谋士,他明白自己在秦国大军中的重要性;然而,正因为他肩负如此重任,他才愈加感到自身的责任与压力。
他曾信仰秦国的强盛,信仰白起的战术卓绝,但现在,他看到了更多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尽的杀戮。尤其是长平一战,赵军四十万士卒的生死让张述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在白起面前不得不继续谋划大局,为秦国效力,但每一次看到那些如草芥般倒下的生命,他的内心便愈发沉重。
张述曾在心中无数次问自己:“天下是否只能通过杀戮与征服来实现和平?若非如此,那秦国的强盛,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中反复萦绕,却始终没有答案。
“或许,战争并非唯一的出路。”张述心中隐隐升起一个大胆的念头。他开始思索,是否有另一种途径,能够实现天下大同,而非通过无休止的战争与杀戮。然而,这种想法却让他感到愧疚。他深知,秦国此刻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任何试图改变的念头,都可能被当作背叛。
他不敢向白起表达内心的疑虑,也无法在朝堂上提出异议。此刻的秦国,已然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阶段,战争机器在范雎的操纵下运转得愈发顺畅,任何想要阻止它前进的人,都将被碾成齑粉。
正当张述心中愁绪难平时,一封来自咸阳的密信被悄然送至他的手中。信是范雎的亲信所书,字里行间透露出咸阳的最新动态。范雎在朝中的势力已如日中天,而此次他借长平战胜之机,再次推行一系列新政,以进一步巩固其权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