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黑暗利刃,斗争棋子(1 / 1)

朝堂之上,气氛紧绷如弦。秋日的阳光透过殿堂高悬的窗棂洒下,却难以驱散这里弥漫的寒意。范雎站在朝堂中央,冷静的目光扫过左右大臣。他的手掌缓缓攥紧,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白起的位置虽然暂时安稳,但在朝堂中逐渐失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范雎深知,只要能进一步削弱白起的军权,自己在秦国的地位便可稳如磐石。而此时,他所要对付的,绝不仅仅是白起的军权,还有张述这枚隐藏在黑暗中的利刃。

张述,此人看似默默无闻,实则深藏不露,冷静如水,每次关键时刻都如利刃般精准地刺入权力的缝隙,改变战局。范雎暗中多次提防,却总是发现此人行事如水,捉摸不透。如今,他必须设法让这把利刃露出锋芒,甚至用它削白起的军权。只要张述成为他的棋子,他便能彻底掌控朝堂局势。

范雎此刻的谋划,不只是在朝堂上展现威势,更是在幕后进行对张述的布局。他派出了自己的亲信,悄然试探张述的立场,企图在私下交好。张述察觉到了这些试探,却始终冷静以对,未曾显露出任何真实意图。面对范雎的拉拢,张述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

张述一方面尊重白起,心知这位老将对秦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范雎的势力如今如日中天,秦王的信任已经偏向了这位能言善辩的相国。张述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样复杂的权力斗争中逐渐失去初心。

夜深,张述独自坐在书案前,烛光跳动,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卷帙堆叠的案几上,是他为白起起草的军略方案。远处的风声传来,如同黑暗中潜藏的低语,让他心绪难平。

“张述,若你放弃自己的信念,你还能是谁?”

他的心中反复回荡着这个问题。这些年,他从魏国的乱局逃到秦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谋士成长为白起身边的智囊。他的每一份谋略,每一个决策,都是在暗中推动着秦国的统一大业。然而,如今,张述却发现,自己也逐渐成为了权力斗争中的一枚棋子。范雎的手段越发精妙,白起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张述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冷眼旁观。他的内心,隐隐感到一丝困惑和不安。

次日,朝堂再度聚集。范雎上奏,要求裁减白起手下部分军队,并提出将一些军权分散到新任命的将领手中。这个提议立即引发了朝中大臣们的议论纷纷。

“国不可一日无军,军不可一日无帅。白起虽功高,但终究年迈,若让军权分散于多位将领手中,岂不是更能避免权力集中?”范雎侃侃而谈,言辞锋利,似乎为了天下安定,实则剑指白起的根基。

白起面沉如水,表面看不出情绪波动,但张述在他身旁,感受到这位名将的沉默中暗藏杀机。

张述眼角微微扫向范雎,心知今日的交锋才刚刚开始。范雎提出的军权分割计划,显然是冲着削弱白起而来。若此计划得逞,白起的军队势力将被瓦解殆尽。

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刻,张述知道,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

夜晚的密室里,张述和白起展开了紧张的讨论。白起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镇定,问道:“张述,你怎么看?”

张述沉思片刻,低声道:“范雎的目的很明显,他要的是权力的绝对掌控。此刻削军权,必然为他进一步扩张权势铺路。若我们不加以应对,您的军队会被逐步架空,最终将难以自保。”

白起双目微眯,声音低沉:“你有什么对策?”

张述微微一笑,眼神却透着寒光。“军权是大事,任何调动都需要秦王的首肯。范雎虽然权倾一时,但他也需要一条名正言顺的理由。我们可以通过制造一些小规模的边境冲突,迫使朝廷意识到现在分割军权并不合时宜,反而会削弱国力。”

白起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赏的笑容。“不错,制造危机,让秦王知道军权不可轻易分割。”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危机中,我们还要让秦王看到您依旧是不可替代的统帅,只有您才能确保边境安宁。”张述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知道,这不仅是保住白起的军权,更是对范雎权谋的反制。

几日后,张述的计划逐步展开。边境上的小规模冲突引发了朝中震动,范雎一时未能反应过来。他急忙上奏要求增援,却发现自己提议分割的军队难以迅速调动。此时,白起迅速出手,以雷霆手段平息了边境的危机,再次展现出他作为秦国战神的实力。

朝堂中,白起的威望再度提升,范雎的分权计划受到了秦王的质疑。虽然范雎未曾直接失势,但他心中明白,张述的谋划让自己失去了不少主动权。

范雎并没有急于反击,他只是默默地退回了朝堂的深处。此刻的他,目光落在张述身上,仿佛洞察到这位隐于暗中的谋士正在成为他的最大对手。

而张述,站在白起身后,依旧保持着那副冷静的神情,心中却在暗暗权衡:他今日虽助白起保住了军权,但他内心的困惑和动摇却从未消失。白起的忠诚与范雎的诡计交织在一起,让他难以抉择。正如一把藏于黑暗中的利刃,他知道,自己终究是这场斗争中的一枚棋子。

他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夜色渐浓,朝堂之外的风愈发寒冷。张述回到自己的府邸,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他抬眼望向窗外,黑暗如同深渊,将他深深包裹。他心中那股不安的情绪愈发浓烈,仿佛有什么即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