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夜深风起,白起抉择(1 / 1)

夜已深,秦都咸阳的寒风透过重重帷幕,带着凛冽的肃杀气息,拍打在窗棂上。白起坐在灯火微明的房中,脸色阴沉,目光久久凝视着案几上的一卷兵书。烛火的光影映照在他的脸上,时明时暗,仿佛映照出他内心的波澜起伏。

张述默然坐在一旁,注视着白起,心中暗自思忖。自从上次提出培植亲信的建议后,白起便陷入了深思。而今夜,正是他们再次讨论未来战略的关键时刻。

“将军,您心中已有打算了吗?”张述终于打破沉寂,低声问道。

白起缓缓抬头,眼中透出一丝疲惫。他深吸一口气,将兵书放下,叹道:“秦国虽威震诸侯,但这份威名,却如锋芒刺骨,给我带来的,不仅是胜利的光辉,还有无尽的阴霾与重担。”

张述点了点头,心中明了。秦国的政治斗争日益复杂,白起虽为武功卓着的名将,却也逐渐陷入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漩涡之中。尤其是范雎、吕不韦等权臣在朝堂上各自为政,暗中角力,这让白起的每一个抉择都如履薄冰。

张述沉声说道:“将军,正如您所知,单凭武力虽然能够赢得一时的胜利,但秦国的未来,若无稳固的军政体系,将难以在动荡的局势中屹立不倒。如今,秦国的权力结构纷繁复杂,若不提前布局,未来的统治之路将更加艰难。”

白起没有回答,他的目光再次转向案几,手指轻轻敲击着书卷,似在思索。

张述继续说道:“将军,依我之见,秦国的统一之路,不仅依靠我们对外的扩张和胜利,还需有一个坚固的内部支撑体系。朝堂之争,固然不可避免,但若军队掌控在我们忠诚的手中,至少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不会有后顾之忧。将军须考虑,如何在眼下的局势中,培植出一批值得信赖的将领,以备未来之需。”

白起的眉头微蹙,目光在张述的脸上停留片刻,旋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你的建议不错。”他低声说道,“可具体该如何操作?秦国的军权虽大部分掌控在我手中,但要真正培养出亲信将领,避开朝中的那些眼线与权臣的干预,恐怕不易。

张述轻声一笑,目光灼灼,带着自信与洞见。他说道:“将军,正如兵法所言,行险招需在敌未觉察之时。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而是可以从长计议,逐步布局。”

白起依然沉默,思绪仿佛在张述的言辞中穿梭,他内心的天平在微微倾斜。张述的策略无疑是一条长远之计,而白起也深知,随着秦国的逐渐强大,未来的战争将不止是对外的征战,更是一场场内部的角力。

“如何布局?”白起终于问道,语气带着些许沉重的期待。

张述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任凭冷风吹入,神色坚定。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坚定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在军中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将领,尤其是那些出身低微、对您忠心耿耿的人。这些人未曾涉足朝堂权争之中,他们对将军唯命是从。我们可以从低阶军官中挑选,逐步提拔,将他们置于各个重要军营之中,以确保将军的指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贯彻到战场。”

“其次,我们需要布局好朝中的关系。”张述顿了顿,语气更为严肃,“吕不韦如今掌握国政,而范雎依然位高权重。将军若想在这两股势力间游刃有余,必须掌握更多的支持。我们需要在军政之间架起桥梁,通过某些关键人物,将朝中势力与军队紧密联系,以防未来战事时出现内外脱节。”

白起听罢,眉头紧锁。他知道张述所言非虚,军政合一、内外统一,才是秦国强大并最终统一天下的关键。然而,如何操作这场复杂的布局,对他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张述,你觉得范雎和吕不韦,谁更可靠?”白起终于直面这个问题,声音低沉。

张述神情微微一变,知道这是白起内心最大的疑虑之一。在当下的秦国,范雎和吕不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力量,两者各有优劣,选择谁成为盟友,都将决定白起未来的道路。

张述缓缓说道:“将军,范雎虽为秦国效力多年,功绩显赫,但他心机深沉,且对将军存有戒心。吕不韦则擅长权谋,如今已渐居上风,但其权势过于集中,也让朝臣忌惮。我以为,与其选边站队,不如让两者在朝中互相牵制,将军则在暗中保持独立。”

白起陷入沉思,手中的茶盏微微晃动。他知道张述的分析是准确的。两大权臣的力量此消彼长,而作为统领三军的白起,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关乎未来的成败。

“也许,你说得对。”白起缓缓说道,“不过,吕不韦如今权势极盛,他若插手军权,恐怕将来……”他的话未说完,但忧虑之情已溢于言表。

张述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一丝自信:“将军,吕不韦虽善权谋,但他终究依靠的是朝廷与经济。军权乃秦国根本,只要将军手握兵权,吕不韦也难以轻易插手。我们只需在关键时刻,稳固军中力量,自可立于不败之地。”

白起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他将茶盏重重放在案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经过这一番深思熟虑,他似乎终于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好!”他终于做出了决定,“从明日起,我们便开始布局。你替我拟一份名单,挑选那些值得信赖的军官,逐步提拔。我会在战场上,亲自观察他们的忠诚与才能。”

张述听罢,点头称是,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白起一旦下定决心,未来的局势将逐渐向他们的计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