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议功 封王?(1 / 1)

一众百姓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亩产高达500多斤的玉米,他们不如赵峥算的精细,但是也能估出来这玉米干重至少也是400斤起步。

什么你说玉米芯还没去?

就是麸糠都是好东西!

什么玉米芯,磨成粉了一样能吃的下去!

一位老农突然嚎啕大哭:“如此神粮为何不早些出现啊,我可怜的孩子啊~”

一众百姓也似乎想到了什么纷纷啜泣。

贞观元年,关内饥,夏山东大旱,秋霜杀稼。

贞观二年,大饥,人有鬻男女者...

贞观四年,雪灾。

贞观七年,河南山东大水。

这还是在皇庄都有人饿死甚至卖儿卖女。

更何况下面那些百姓呢,大唐的百姓就是这两年都有许多吃不上饭的。

脆弱的小农经济一遇到天灾人祸,就会破产。

李世民通红着双眼,:“我大唐自有天佑,让永安县公来到我大唐并带来如此神粮,从此天下百姓再无饥馑之忧矣!”

“天佑大唐!大唐万年!”马周也是贫家走出来的,见此神粮激动的难以自抑。

“天佑大唐!大唐万年!”

“天佑大唐!大唐万年!”

众人也是如梦初醒,激动高呼。

玉米的出现意味着大唐北方在短时间内会有一个井喷式的人口爆发。

恢复开皇时候900万户的辉煌已经不再是梦想了。

赵峥也是震撼的看着眼前这一幕,他是99尾的,从小到大没挨过饿,小时候家里已经可以顿顿吃肉了。

他不懂大唐底层百姓过的是什么生活,纸上冷冰冰的数字,斗米4-5钱似乎是个人人都吃得起饭的时代。

但是贞观初年连番天灾,多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和帝,东汉在他手中达到极盛,但是他死后没多久就开始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京师洛阳都能发生岁大饥,人相食的惨剧!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场天灾,就能让无数家庭破产,甚至家破人亡。

如今有玉米,小农经济稳固太多了。100亩地同样种玉米,收成至少也是原来的5倍,6倍,是种粟米的十倍,百姓再也不至于在灾年的时候,因为没有收成而饿死了。

更何况还有红薯呢,下个月红薯就可以收获了。

今年绝对是皇庄与南村建国以来最好的一个年份。

人人都可以吃到饱了。

“阿难,今日朕要亲自尝尝这玉米是何味道!去准备石磨吧!”

李世民这会儿只觉得意气风发,等明年河南道都推广种上玉米了,不,甚至只需要有一半种上玉米,明年也会是一个大丰收年了!

“诺!”张阿难擦了擦眼角的眼泪,带着鼻音领命而去。

带走了一些玉米。

在场的来自世家的官员也被玉米彻底震撼到了,有人偷偷的藏起玉米棒子,企图把种子带走,快人一步先种上。

谁知道明年朝廷到底能出来多少粮种呢?

对于一些人搞小动作,李世民与赵峥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甚至知道,今天晚上就有不少百姓或者世家派来人来偷粮。

只要不过分的,就不追究,推广作物,压着别人种,哪有他们自己抢着种来的快?

而且这些偷的人,明年也会吃亏,赵峥这边明年还会再提供新良种,只有持续的高产,才能引发百姓的种植热情。

大概隔了两个多小时。

一众大臣和李世民吃上了玉米面做的窝窝头,这些玉米已经老了。不适合蒸着或者煮着。

磨成面做成窝窝头最合适,做法是赵峥提供的。

蒸了几十大笼,快熟时,香气逐渐弥漫。

李世民与诸位朝臣今天扒玉米,也算干了点儿活儿,现在也是有些饿了。

闻到玉米的香气都悄悄咽口水。

很快,一笼笼的玉米面窝窝头上来了。

李世民也找来了几个百姓尝尝,让他们反馈下这玉米到底怎么样。

“这玉米面窝窝头,真是好粮食啊,又香又软,口感甘甜,一个下肚都有几分饱意了,好粮食!”

对百姓来说,这就是顶顶好的粮食,好吃还顶饱。

李世民亲自试吃了一个,可能是有些干,吃一口捶了三下胸口。

又灌了一大口水才好了一点儿。

赵峥也吃了一个,确实有些噎人,但是口感,味道都还不错。

“味道不错,就是有些噎人了,再有碗汤就好了,是好粮食!”

“确实不错,总比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麸糠,吃树皮野菜强百倍了。”

“臣当年若是有这玉米窝窝,就满足了!”张阿难是从乱世爬出来的,吃过不少苦。

一众大臣也纷纷发表食用体会。

纯玉米面的窝窝头是有些噎人的,对于这些权贵来说算不得什么好东西。

不过这也是今天条件有限,如果玉米面加入少部分的豆粉一起和面,做成的窝窝头吃起来没那么噎人了。

“阿难去让人多蒸一些,朕今天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吃到这玉米面窝窝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