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想到这里,心中很是烦闷,自己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根基就这样拱手相让,说实在他有些不舍。
主要是他怕城中百姓在此陷入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的境地。如果交到明主手中,那当然是一大壮举,但交到如今这朝廷手中,无疑是害了百姓。
杨浩皱了皱眉头说:
“文兄,实不相瞒,我虽曾为蒙古金刀驸马,但如今已与蒙古关系决裂,蒙古前来讨伐于我,不过是迟早之事。
你此次代表朝廷前来,表明此意,我也深知其中缘由。我与你一样,心怀光复大宋江山、拯救大宋子民的壮志。
可这当今朝廷,恕我直言,我着实不看好。倘若你能成为当今宰相,我定会应下此请求。
但如今,这朝廷大权尽握在丞相贾似道手中,他仗着自己姐姐与皇上的关系,在朝中排除异己,一手遮天,叫我如何从命?”
文天祥听杨浩这么赏识自己,心中感慨,忙道:
“多谢杨大人对文某的赏识,可惜文某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说着,文天祥长叹一声。
杨浩见状,知道文天祥在这混沌局势中定是备受打压,心中怜惜,忙道:
“文兄,你可曾想过匡扶大宋的万全之策?”
文天祥略作思索,缓缓说道:
“如今这大宋,救国方略文某倒是想过,可也得皇上能听才行。此前,那宫中太监董宋臣,利用皇上对他的信任,蛊惑人心,曾多次建议皇上迁都避战。
后来,文某奏请皇上,皇上当时采纳了我的建议,给董宋辰罢官,让他还乡。可如今,短短两年不到,皇上又念起董宋臣,打算再次将他召回宫中重任。
我再次进谏,却都被皇上驳回。我也是万般无奈,愤而辞官,回至家乡。一年前,丞相贾似道又请我入朝为官。
如今满朝文武,多为不和,明争暗斗。丞相贾似道借机辞官还乡。而皇上极力挽留贾似道,更是加以特权,任其为所欲为。
如今这大局,权力皆由丞相说了算,我们纵有良策,也需丞相同意方可啊。”
文天祥道出自己心中的无奈。
杨浩听罢,心中也是愤然,也为他抱不平。心里很是敬重文天祥的为人。如果他能与自己一起共事就好了,可惜啊。心想着若此次不从朝廷之意,当会怎样,忙打探道:
“文兄,你此次前来作为说客,可知倘若我此次不答应朝廷的这些请求,朝廷将会如何?”
文天祥一脸正色道:
“杨大人,如若你此次不与朝廷合作,朝廷将会联合蒙古大军,前来讨伐于你。所以还请杨大人三思而后行。
杨大人为人侠义,若你不愿与大宋朝廷结盟,定要提早想好对策才行。毕竟,如今的大宋还是蒙古,国土面积皆大于你,倘若大宋与蒙古联盟一同对抗你,金国便是前车之鉴。”
杨浩听后心中一惊,暗道:
“我去,这蟋蟀丞相,果真心狠手辣,就想着轻易拿回汴京,蔡州,中都三座城市。倘若得不到,便要亲手毁掉。
他恐怕忘了吧?此前的大宋朝廷能与蒙古合作,那是成吉思汗时期。如今的蒙古,大汗都更迭几任了,还会与之再次合作吗?
若我没猜错,蒙古的狼子野心,很快便会暴露。而之所以叫他蟋蟀丞相,是因为贾似道最大的爱好便是斗蟋蟀。对斗蟋蟀颇有研究。还为此写了一本着作《促织经》
于是杨浩正色回道:
“文兄,多谢你的提醒。朝廷的这个请求,但我实难从命。另外,文兄,你若在朝中走投无路之时,可随时前来我汴京,我们兄弟二人一同共事。”
杨浩把话说得明白。文天祥不知如何作答,毕竟当今这朝廷日渐衰落,能走到哪一步,他也不知,唯有回去复命。
于是便起身拱手道:
“那既然如此,杨大人,请留步,文某便回去复命了,后会有期。”
杨浩忙起身相送,至到文天祥出了驸马府。
这时,江南七怪几位师父赶来,大师父柯镇恶手拿降魔杖一瘸一拐地走在前面,见到杨浩,忙问:
“浩儿,方才前来拜访的官员是谁?”
杨浩忙回答道:“回师父,那人是文天祥文大人。”
柯镇恶一听,“哦”了一声,
“此人我倒有所耳闻,乃是前朝状元,忠勇之士,只是可惜咯,如今这朝廷,奸人当道,像他这样的文官不多了。他前来所为何事?”
杨浩便将朝廷要他交出汴京、蔡州与中都三座城市的想法告知了几位师父。几位师父听后,也是一脸愤然。
大师傅嘴里哼了一声,嘟囔了一下,:
“如今这大宋朝廷,别说你这三座城市交付于他们,就是再给他们再多的城市都无用。
除非丞相贾似道下台,贤君登基,才有可能力挽狂澜。否则,城池交于他们,也是败落。
倒不如,自行守住这片土地,养精蓄锐,寻找救国之策。”
大师父的一番话,正说到了杨浩的心坎上,他也是这么想的。大厦将倾,去舍命为这腐朽的朝廷,只会葬身于大厦之下,倒不如另辟蹊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