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点亮思想之光(1 / 1)

在这血雨腥风的战国乱世,林羽毅然投身楚国,心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先进思想的凌云壮志。

他誓要以仁爱、正义、和谐等理念,为这满目疮痍的动荡之地撕开黑暗,迎来希望的曙光!

这时的楚国,虽地域广袤,却被贵族势力搅得乌烟瘴气。

政治腐败如腐肉,民生凋敝似残枝。

林羽费尽周折,寻得楚国大夫屈原。

二人目光交汇,瞬间燃起志同道合的熊熊烈火,皆欲以热血之躯,挽狂澜于既倒,救万民于水火。

林羽昂首挺胸立于宫廷之上,直面楚怀王:“大王,楚国之兴盛,关键在于民心所向!若施仁爱之政,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农夫有田可耕,工匠有活可干,商人有利可图,楚国根基必如钢铁般坚固,方能图谋千秋大业!”

楚怀王却眉头紧皱,面露难色,嗫嚅道:“先生所言虽在理,然一旦触怒贵族利益,内乱必起,这可如何是好?”

林羽目光坚定,掷地有声:“大王,您当晓谕贵族,令彼等深悉国家兴衰与自身荣辱紧密相连。今日舍小利,换得楚国繁荣昌盛,来日富贵荣华必取之不尽!且令贵族子弟研习经典,悟仁爱正义真谛,为万民表率!”

岂料,林羽的思想,恰似一把尖锐无比利刃,狠狠刺向楚国贵族要害,直戳其既得利益。

他们心怀鬼胎,暗中勾结,精心谋划着如何除去林羽这颗眼中钉。

一时间,谣言如恶浪汹涌,有的污蔑林羽是他国奸细,居心叵测,妄图祸乱楚国;有的诋毁他的思想是歪门邪道,蛊惑人心,罪大恶极。

林羽行走于街头巷尾,恶言秽语如箭雨般袭来,更有那隐匿暗处的刺客,如幽灵般虎视眈眈,令他身处生死边缘。

但林羽心如磐石,意志坚不可摧。

他与熊启、屈原携手并肩,义无反顾地踏入楚国的每一寸土地。

在那乡村田野,他与农夫促膝长谈,声嘶力竭地阐述着和谐共生的大义,怒喝切勿过度开垦,要为山川留生机;

在工坊作坊,他对着工匠振臂高呼,义正言辞地讲解精益之道,怒斥正义操守不可丢,绝不可制劣逐利;

在市井商埠,他朝着商人慷慨陈词,苦口婆心地言说诚信经营之重要,呐喊仁爱之心不可忘,切莫囤积居奇。

楚国南部边境,百越部落与楚民冲突不断,战火纷飞。

林羽听闻此讯,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穿越荒僻山岭,勇闯弥漫瘴气,孤身深入百越部落。

他未携一兵一卒,仅凭满腔赤诚与满腹学识,直面部落首领,慷慨地以楚地特产相赠。

林羽席地而坐,与首领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大同之理,高呼楚越本同源,应当和睦互市。

起初,首领满心狐疑,目光充满警惕。

然而,林羽数日不离不弃,倾心交流,将中原文化的精妙倾囊相授,尽显仁爱思想的无尽魅力。

最终,首领被深深打动,大手一挥,下令停止争斗,双方达成互市协议。

此等壮举瞬间传遍楚地,百姓对林羽思想的敬意如潮水般涌起,纷纷主动研习。

随着林羽在楚国的声望如日中天,他的思想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众人干涸的心田。

众多楚国才俊如飞蛾扑火般汇聚其门下,心甘情愿为传播思想赴汤蹈火。

林羽倾囊相授,滔滔不绝地讲述古圣先贤的传奇事迹,抽丝剥茧地解读仁爱、正义、和谐的深邃内涵。

弟子们有的在繁华都邑激情讲学,声震云霄;有的在偏远乡野耐心劝导,和风细雨。

楚国上下,一场思想革新的风暴呼啸而起。

恰在此时,秦国眼见楚国因林羽而有崛起之势,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

秦昭襄王居心不良,派遣使者奔赴楚国,谒见楚怀王。

他们巧言令色,以割让数城、赠送财帛、秦楚结盟为诱人之饵,实则暗藏祸心,哄骗楚怀王驱逐在楚推行革新之策的能臣,妄图阻碍楚国的图强变革。

楚怀王这个目光短浅、意志薄弱之君,被秦国抛出的眼前利益所迷惑,竟糊里糊涂地听从了他们的奸计。

林羽得知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虽对怀王的短视痛心疾首,悲愤交加,但心中的信念之火却燃烧得更加猛烈。

他紧急召集弟子,面色凝重,声音颤抖却坚定地阐明局势:“吾等传播思想,志在拯救天下苍生,绝非为了一国一君!如今楚君有令,吾等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从。尔等留在楚国,务必坚守信念,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能让思想火焰熄灭!”

言罢,林羽咬碎钢牙,头也不回地离开楚国,直奔燕国而去。

燕国地处北方,气候酷寒,民风质朴而尚武。

林羽一路奔波,抵达燕国,踏入蓟城,拜会燕昭王。

林羽双目如炬,言辞恳切:“大王,燕国若要崛起称霸,文治武功缺一不可!以武保疆土,以文育万民。若心怀仁爱,秉持正义,坚守和谐,燕国士民必将英勇无畏,为家国舍生忘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