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妥善安排好手头诸般事务之后,王珏便暂且栖身于庆寿寺之中。而二狗、杨蒙与付恩卿三人,则全力投身于西山运煤道路的规划与建设大业里,一心要为这运煤之路勾勒出最为合理且高效的蓝图。
与此同时,王珏的思绪却飘向了千里之外的山东大地,他开始精心构思如何将沥青巧妙应用于山东的水利建设之中,期望以此来化解这片土地长久以来所遭受的水旱灾害与蝗灾的困扰。
山东,这片广袤的土地,其地理形势与气候条件皆颇为复杂。黄河奔腾而过,大运河蜿蜒其中,它们虽为山东带来了水运之便,然每逢雨季,河水泛滥,汹涌的波涛如脱缰之野马,无情地冲击着两岸的堤岸,致使无数农田与村落瞬间被洪水淹没,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而在干旱时节,大地干裂,河渠干涸,农作物因缺水而萎靡不振,奄奄一息,这又为蝗灾的滋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王珏忆起往昔赈灾途中所目睹的一幕幕惨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深知,若要改变这一困境,务必从河道与沟渠的治理方面精准切入。
首要之务,便是对山东境内那些如黄河、大运河这般的主要河流的堤岸进行全方位加固。王珏精心谋划,决定将沥青与当地易得的沙石巧妙混合,调制出一种类似于后世沥青混凝土的坚韧材料。将这特制材料均匀地铺设在堤岸的迎水面与背水面。如此一来,便可以形成一道坚固且防水的防护层,从而保障河道在雨季的行洪安全,极大地减少水患发生的频次与危害程度。
此外,灌溉用的沟渠亦不容忽视。这些沟渠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虽细小却至关重要,它们肩负着将水源精准输送至每一寸农田的重任。王珏想到可以用沥青仔细地涂抹沟渠内壁,经此处理,水分渗漏的问题将会得到显着改善,更多的水得以顺畅地流淌至农田之中。在干旱的岁月里可以确保农田能够拥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使得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缺水而导致的生长不良的状况。
如此一来,蝗灾因旱灾而引发的可能性亦随之大幅降低,因为蝗虫往往偏爱在干旱荒芜且植被稀疏的土地上产卵繁殖,如果这片土地因水源充足而绿意盎然,自然不再是蝗虫理想的栖息之所。
王珏的思绪并未就此停止,他又从后世的智慧宝库中汲取灵感,思索出一系列防治干旱的办法。比如建造小型的沥青防水层蓄水池便是一项十分可行举措。在村庄附近那些地势适宜、水源汇聚的位置挖掘蓄水池。池底与池壁在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下变得光滑平整,随后,用沥青一层又一层地涂抹。
这些涂抹了多层沥青的蓄水池能够有效地储存雨水,在旱季来临之时,这些蓄水池便可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它们为周边的农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灌溉用水储备,使得土壤湿度能够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此一来,蝗虫偏好产卵的干燥环境便难以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了蝗灾的爆发几率,为百姓的丰收保驾护航。
对于一些较大型的山区水库,可在坝体关键部位如坝肩、坝基与山体连接处等使用沥青材料进行防水和加固处理,防止库水渗漏,保证水库在雨季的蓄水能力和旱季的供水能力,调节区域内的水量平衡,减少水旱灾害的冲击并间接降低蝗灾风险。 再农田的灌溉上,可以在农田中挖掘的井壁涂抹沥青,防止井水渗漏和井壁坍塌,保障井水作为稳定水源的可用性,使农田在干旱时能有可靠的灌溉水源,维持农作物生长环境稳定。
如果再结合自己改进后的耕种方式,还可以利用竹子制作出简易的滴灌装置,在旱季做到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而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农田,可铺设简易的沥青排水管道网络,将多余的积水及时排走,避免农田长期积水形成沼泽化环境,增加农田的产量和利用率。
王珏将这些自己的想法一一写在信上,还在信中详细描述了沥青的特性和使用方法,随后又去西山取了一块沥青,再加上自己那改进后的额农耕方式汇总到了一起,找人送到山东参政趁手的手中。
后面的事就只能看陈寿和山东的地方官员怎么处理了,王珏只是提供了一些自己得想法,至于具体的实施,还是要靠大明这些能工巧匠和百姓们的智慧。
此时王珏更担心的还是沥青的产量,如果陈寿真的采取了王珏的建议,,或者在沥青推广开来以后,一旦被大面积的利用,以西山工坊的这点儿产量恐怕塞牙缝都不够。
王珏思索了良久后逐渐认识到,想要靠自己这几个人是根本无法满足后面庞大的市场需求的,而且包含肥皂和煤焦油在内,王珏也从没想过要对市场进行垄断,更不敢如此行事。要不然将来朱棣一道圣旨下来,自己不但深得都得不到,还得乖乖把这些工艺上交,还不如先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