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向陈寿表明心意,期望能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以便验证并调整自己的灭蝗之策。他提出欲带着两名学生奔赴灾区一线参与救灾,若灭蝗之法成效初显,便即刻派人通报陈寿,以便在其他地方推行。
陈寿略作思忖,深感此举颇为妥当。毕竟王珏的驱蝗灭蝗之法大多尚处于构思阶段,诸多环节仍需实地探寻与验证。片刻后,陈寿对王珏说道:
“既如此,你三人不妨前往蒲台县。当下蒲台县灾情严峻,蝗虫已开始在境内蔓延。且蒲台县隶属济南府,若你在那里有所斩获,往来传递消息亦更为便捷。”
王珏点头称是:“灾情十万火急,在下即刻动身前往蒲台县。还请陈参政派人引路,若在蒲台县有所收获,定会第一时间上报大人!”
陈寿为王珏雷厉风行之举所动容:
“王珏,你年纪轻轻便如此心系百姓,日后必成大器。本官这便手书一封予当地官吏,派人与你们同往。”
随后,王珏与陈寿匆匆作别,马不停蹄地赶往蒲台县。一路深入灾区,所见景象愈发凄惨悲凉。沿途不时可见逃难的灾民,他们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前行。更有许多饿死在路边的老人与孩童,那瘦骨嶙峋的身躯令人触目惊心。
王珏三人心情愈发沉重,满心皆是对受灾百姓的悲悯与对蝗灾的忧虑。 抵达蒲台县后,随行的官吏便立即寻到地方官,详细告知王珏的身份与来意。
地方官们得知王珏乃上级派来协助赈灾之人,心中大喜,毫不犹豫地将赈灾指挥权交予王珏。
王珏接管蒲台县赈灾指挥权后,当即部署多项举措。他命地方官吏组织精通草药药性的医者以及熟悉当地环境的百姓,引领自己的两名学生深入蝗虫肆虐之地,全力搜寻可驱避蝗虫或为蝗虫所不喜之物。
与此同时,王珏安排县吏组织人手奔赴河边滩地与荒地开垦。众人奋力深挖土壤,以使蝗虫卵暴露于外,从而削减蝗虫繁殖的根基。
此外,他又派人组织当地百姓大量制作草木灰与石灰,在田地周边广泛铺洒,期望借此驱散蝗虫,护佑农田。
王珏还令人收集城中硫磺,将石灰与硫磺以一比二之比例混合,加水熬煮。所得混合物用以涂抹于蝗虫可能栖息之处,如树干、石头等。硫磺毒性可杀伤蝗虫,石灰则辅助附着并营造碱性环境,令蝗虫难以生存。
不仅如此,王珏严令县吏禁止百姓捕食鸟类青蛙等蝗虫天敌,并组织县内百姓将饲养的鸡、鸭、鹅尽数驱往蝗灾一线,借助家禽之力捕食蝗虫。
日暮时分,王珏指挥众人架起一个个火堆,在火堆四周挖掘沟渠,将大量石灰与硫磺倾入其中。待暮色渐深,王珏一声令下,众人依次点燃火堆。
刹那间,熊熊火光冲天而起。那燃烧的火光仿佛具有魔力,吸引来无数蝗虫。蝗虫如黑色飓风般铺天盖地地涌向火堆,密密麻麻,令人胆寒。这些蝗虫一旦沾染上沟渠内的石灰与硫磺,不久便纷纷坠地身亡。亦有无数蝗虫径直飞入火堆,瞬间葬身火海。
参与救灾之人目睹蝗虫蜂拥而来,心中惊恐万分。然见火堆生效,蝗虫纷纷毙命,又似在那跳跃的火光中觅得了一丝希望曙光。
两日后,杨蒙与付恩卿匆匆归来,寻到王珏。二人手中紧握着几株植物枝叶,满脸兴奋与喜悦,疾步走到桌前,将枝叶一一摆好。付恩卿眼中虽仍残留些许惊恐,但更多的是激动难抑。
他径直对王珏说道:“老师,我与杨蒙带领医者和部分百姓遍历众多蝗虫肆虐之地,请教诸多当地老者,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发现了数种可驱避蝗虫的植物,您且看!”
付恩卿拿起一株枝叶,向王珏展示:“此乃苦楝树的枝叶。我们留意到,在蝗虫经过的区域,苦楝树往往能相对完好地留存下来。由此推断,苦楝树对驱避蝗虫应颇具功效。”
杨蒙亦赶忙接话:“还有这风茄儿、狼毒与艾草,蝗虫亦甚少食用。据医者所言,除艾草外,其余几种皆具毒性。”
王珏微微点头,逐一打量桌上的几株植物。他对这些植物并不陌生,心中暗自思忖:苦楝树的枝叶想必含有对蝗虫有毒之成分,故而蝗虫避而远之。至于风茄儿,实则是曼陀罗,其中含有的阿托品一类有毒物质,不仅对蝗虫有害,对人体亦有影响。
狼毒在他前世家乡颇为常见,儿时上山采野菜之际,大人们首要告诫的便是此草有毒。艾草则因自身气味之故,本就有一定驱虫效用,且蝗虫偏好禾本科植物,艾草自然不在其食谱之上。
王珏沉吟片刻,向两名学生问道:“这些植物数量多么?”
付恩卿点头回应:“这些植物在当地颇为常见,若组织人手采集,理应能获取不少。”
王珏思索一番后,决意采用苦楝树驱蝗。一则苦楝树在明朝时期分布广泛,易于获取;二则相较艾草,其驱蝗效果应该更为显着。而狼毒与曼陀罗因毒性过强,若使用稍有不慎,恐引发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