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闻言没有做声,转头看向道衍,见道衍也没有开口,便问自己的两个儿子,想听听他们的想法,同时也有几番考校的意思在里面,“你们两个怎么看?”
朱高煦常年跟在朱棣身边带兵打仗,抢先开口,“自然是要趁李景隆刚遭大败,南军疲惫之际一举发兵克之,只要大败李景隆,受教了他的辎重粮草和俘兵,我燕军便不会担心后继无力,若是给他们时间稳定军心调换将领休整一番,日后再战怕是更为艰难。”
朱高炽这时开口,“二弟所言极是,此时正该一鼓作气挫败李景隆。拖下去就是养虎为患,后患无穷。”
朱棣面露微笑,“看来大家都觉得应该立即向李景隆出兵,呵呵,那李景隆虽是一介庸才,可毕竟也读过几年兵法,知道南军此时军心涣散,恐难以一战,所以就写了封信给我想要休战,道衍,你看看。”
马三宝立即上前接过信件递给道衍,道衍接过信件打开看了一会儿,也笑道,“呵呵,这李景隆也不傻,竟然写信向燕王请求暂时停战。”
“这倒是让本王有些为难了,若是直接拒绝或者不予理会直接发兵交战,便有些违背我靖国难、清君侧的起兵名义,可若是真给他拖延下去,又给了李景隆和南军喘息之机。道衍,你看该如何?”
道衍捋了捋胡子,“李景隆这信是一定要回的,燕王虽然天命在身,但还需得占据大义,收取民心,主动挑争端,一味求战反而于民心有失,只是这如何回信确实要好好斟酌一番,既不能落人口舌失了民心大义,也不能让李景隆有喘息之机......”
道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转身看着一直默默站在椅子后眼观鼻鼻观心的听着这些大佬讨论的王珏笑道,“王珏,不若你来说说看,咱们要如何做?”
王珏本来安安心心的看着这帮大佬头脑风暴,没想到师父就把焦点位给了自己,王珏小心翼翼饿看了眼朱棣和朱高炽,朱高炽对王珏充满信心,给了王珏一个鼓励的眼神,朱棣看出王珏的紧张,笑了笑,“一直听高炽提起你,说你素有巧思,又立下奇功,昨天王妃谈起你也对你赞誉有加,等孤靖难攻城,定会论功行赏!听道衍这家伙说如今你已经拜入他门下,不如畅所欲言,说说你的想法。”
王珏见朱棣态度随和,心里微微放松,立即行礼,“那就请恕在下僭越了,若是有言语不当之处,还请燕王恕罪。”
王珏斟酌着开口,“我燕军如今得宁王八万人马,有了朵颜三卫的加入,如今又有保定府归降,还收归蒙古来的归降人马,可谓实力大涨,但比起整个朝廷的兵马来说暂时还是处于劣势,所以此时乘胜追击是一定要的。不管李景隆写这封信是真的怯战还是以休战为名整肃军队打算卷土重来,都不能给他机会。在下曾听师父将年前燕王曾上书朝廷要求治齐泰、黄子澄之罪,但朝廷没有任何回应。属下认为燕王既然以靖国难,清军测为名起兵,不妨回信让李景隆上书朝廷限期惩处齐、黄二人,想来朝廷必然不会同意,如果朝廷真治那二人之罪,燕王也可暂时止戈暗中积蓄力量缓缓图之。”
王珏说完就有些心虚的看向自己师父,这时候却听到朱棣的笑声,“善,确为良策,他李景隆用样阳谋请求休战以获得喘息之机,孤便同样用阳谋逼得他不得不迎战!道衍,你这徒弟不错,你还有什么想法?”
道衍向朱棣施礼,又满意的看向王珏,“老僧代弟子谢燕王谬赞,此前王爷既然已经上书要求治那齐泰、黄子澄之罪无果,那朝廷犹处于优势之时多半不会惩处那二人,多半会在期限内加紧整顿南军,待期限一直便与我开战,所以这期限绝不不可太长。但若是朝廷为了安抚燕王假意惩处二人,难办的就是燕王了,所以我们不妨要求改一改,既要合理又要让朝廷做不到,燕王不妨直接限期让李景隆交出齐泰、黄子澄二人由燕王处置。”
王珏听完直接咋舌,心道跟自己的师父比起来,自己的这点小心思还是不够狠。师父这是把建文帝逼到悬崖边上,嘴里还说着给你一条退路。
朱棣听完点点头,“那就如此,这李景隆虽是无能之辈但与玉孤也有些情谊,孤便亲自回书一封,要他限期一月交出齐泰、黄子澄方可免去战事!”
朱高煦犹豫着开口,“父王,这李景隆既然修书与你,不管真假,可见其有止战之心,我们何不假借此事使用离间计,让朝廷以为李景隆起了二心,如今朝中已经无人可用,如果朝廷怀疑李景隆再次临阵换帅,对南军的影响也会不小。”
朱棣哈哈笑道,“你这法子,若是李景隆算个人才倒是不错,用到李景隆身上可并不合适,李景隆此人无能,难堪大用,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南军虽然兵力雄厚,也有几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但有他这么个大帅给我燕军送兵送粮草辎重,我燕军才有可乘之机。朝中虽然无人可用,但若是再换了如耿炳文一样的擅守的老将,我燕军恐怕再难向南踏出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