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捷报至(下)(1 / 1)

"陛下,陛下,大喜呐!"

巍峨的乾清宫外,司礼监掌印太监脚步匆匆,满脸喜悦的踩在白玉阶梯之上,朝着眼前的宫殿而去。

在其怀中,揣着一封由通政司刚刚呈递进宫的军报。

也许是嫌身上宽大的袖袍有些碍事,身材相对矮小的掌印太监索性将袖袍撩起,一路小跑向上。

见状,周遭的宫娥内侍在忙不迭躬身行礼的同时,心中却也不免有些狐疑。

虽说王公公为人和善,从不为难他们这些下人,但其终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平日里也是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

这究竟是发生了何事,居然令王安这位大裆,如此失态?

"陛下,大喜呐!"

"奴婢给陛下贺喜!"

"熊经略打赢了!鞑子退军了!"

眼瞅着乾清宫暖阁近在咫尺,额头处已是隐隐渗出些许冷汗的老太监顾不得身上凌乱的衣衫,颇有些莽撞的直接闯了进去,并不待案牍后的天子出声,便是眼疾手快的将怀中奏本主动递了过去。

嘶。

尽管心中对于此等结果早有准备,但听闻千里之外的辽镇终是有捷报传回,身着常服的朱由校仍是下意识的深吸了一口气,略有些颤抖的接过了尚存着些许温热的奏本。

依着"后世"的经验来看,朱由校怕是比朝野间的任何一人,都清楚这一场发生于千里之外的战事对于大明国运将会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现如今,听闻倾巢而出的建奴于沈阳城外无功而退,提心吊胆了半月有余的朱由校也是得以如释重负。

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朱由校迫不及待的翻开了手中奏本,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迅速扫视着奏本的内容,挂在嘴角的笑容愈发浓郁。

"好!"

"不愧是熊廷弼!果然没有辜负朕的厚望!"

只片刻的功夫,满心欢喜的大明天子便是拍案而起,其充斥着狂喜的声音也是随之在乾清宫暖阁内响起。

这熊廷弼不愧被称之为"明末的遗憾",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硬生生扛住了女真建奴半月有余的攻势,并成功支撑到了援军赶到。

此战过后,铩羽而归的建奴至少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无力继续进犯沈阳了。

"启禀陛下,登莱巡抚袁大人也有捷报呈递.."还未等朱由校从狂喜的状态中醒转过来,同样是眉开眼笑的司礼监掌印便是不慌不忙的自怀中掏出了另一奉奏本,在朱由校诧异的眼神中,将其搁置于案牍上。

事实上,作为朱由校的贴身大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对于袁可立这位登莱巡抚印象深刻,十分清楚这位其貌不扬的文官在天子心中究竟享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但越是如此,王安越清楚这位袁大人接手的"烂摊子"究竟有多糟糕。

山东承平多年,各地卫所官兵皆是疏于操练,尤其是靠近海岸线的登州的卫所更是"名存实亡"。

这位袁大人就算是有天大本事,也不至于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便成功整饬了登莱,甚至左右了辽东战局。

"袁卿家?"闻言,朱由校脸上的笑容稍稍黯淡,脸上则是露出了一抹若有所思的神色。

虽说在建州女真围困沈阳之处,登莱巡抚袁可立便是身先士卒,亲自乘船押送物资至辽南旅顺。

但以朱由校对辽南局势的了解,分布于辽南各地的官兵们固守城池尚有些乏力,自是不可能正面与建奴野战,继而分担沈阳战场的压力。

正如朱由校心中所猜想的一般,待其翻开了登莱巡抚袁可立亲笔所书的奏本之后,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果然如此的神色。

尽管历史的车轮已是偏离了原有的痕迹,但在明末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海外天子"毛文龙仍是顺利的崭露头角。

这名雄才大略的军将居然提前领着麾下的千余百名士卒自觉华岛登船,一路顺海而下,于鸭绿江畔的朝鲜登陆,并最终血洗了牛毛寨,甚至于赫图阿拉城外耀武扬威,逼得女真大汗努尔哈赤不得不领兵回救。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女真人于沈阳城外无功而退,胆大心思的广宁游击毛文龙至少要占到五成以上的功劳。

"大伴,"就在司礼监掌印太监心中嘀咕不已,琢磨着登莱巡抚袁大人究竟是如何重创建奴的时候,年轻天子略显急切的声音便在其耳畔旁响起:"奴婢在。"

"即刻传旨内阁,令有关署衙即刻核查战果,户部提前着手准备封赏及士卒阵亡的抚恤之事。"

"关于此战封赏及阵亡士卒的名册,兵部及户部核查无误之后,朕要亲自过问。"

闻声,司礼监掌印太监不敢怠慢,赶忙躬身应是,心中默默将辽东经略熊廷弼,登莱巡抚袁可立等人的重要性重新提高了一个台阶。

依着大明历来的规矩,每逢边镇报捷,中枢都会派遣能臣干吏,对战果进行仔细的核查,确认无误之后,方才着手准备封赏及善后的事宜。

但眼下听天子的意思,分明是对辽东经略熊廷弼及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奏本内容深信不疑,力求在第一时间对有关将士进行封赏。

而天子选择亲自过问,估计是吸取了昔日京师勋贵"欺上瞒下"的教训,生怕有人从中做手脚呐。

"行了,收拾一下吧。"

"估摸着待会群臣们便要进宫了。"

心情大好之下,朱由校也无心处理繁重的政务,索性行至窗柩旁,凝神看向辽东。

辽镇取得大捷,这样的事自然是瞒不过朝中大臣,估计进宫"恭贺"的朝臣们已然在路上了。

趁着这段时间,他也要好好整理一番思绪。

毕竟这场仗虽是有惊无险的打赢了,但也暴露出了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隐患,例如广宁城中拥兵自重的祖家..

这广宁游击祖大寿于广宁城中按兵不动多时,险些将沈阳城逼至绝境,可不是一句"唯恐广宁有失"便能简单搪塞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