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光绪再次召集一批心腹谋臣,密议进一步的策略。除了整顿商人秩序,他还意识到,加强财政储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依靠更多切实有效的手段来支撑。因此,决定在对外策略和军备上,进一步筹划和布局,以确保朝廷在未来任何可能的变局中,能够稳如磐石。
沈清言随行而至,站在光绪身旁,谨慎而专注地聆听着各位大臣的讨论。此刻的大殿内,众臣在讨论如何拓展税收来源和推动地方经济时,话题渐渐转移到改善军备和边防巩固上。一位年长的大臣发言道:“皇上,内有商贾牟利,朝廷有法制约,固然可行。但外部如若有所窥视,边境一旦出现动荡,国库再充盈也将难以支撑,臣建议同时巩固兵力,以防备万一。”
光绪微微颔首,冷静地回应:“边防重事,确需通盘考虑。沈清言,关于军备整顿,你有何建议?”
沈清言恭敬地起身道:“皇上明察,臣女以为,不仅需要巩固军备,还应分批调整军队结构,增设一些精锐军队,编入新的军事装备和武器。既可固守边防,亦可为未来的军事部署提供支撑。”她微微顿了顿,接着提议,“除此之外,朝廷还可利用各地商贾的支持,通过税收定向筹集,专门用于军备建设,既减少国库负担,也让商贾更加服从于朝廷的政策。”
光绪深以为然:“这确是一个稳妥之策。”他沉思片刻,接着道,“朕决定设立一个军备充盈基金,专款用于边防军备升级。商人们既有朝廷庇护,便该为国家安全出一份力。”
大臣们闻言,纷纷称赞皇上英明,光绪颇为满意。然而,眼见军备和财政逐步充实,他的心中不禁又掠过一个更大的计划——收复丢失的疆土。这一设想虽然庞大,却早已根深蒂固。眼下虽未提及,但他心中已然在构想,待时机成熟时,必将亲手实现这宏大的夙愿。
而在这暗夜密议中,沈清言成为了他最为倚重的助手。几次策略的成效显着,光绪愈发意识到,沈清言不仅在财政上颇具天赋,她的冷静果断和智慧,对政务与外交亦有极大帮助。而且她从不贪功、言行有度,让光绪倍感信赖。
夜已深,光绪遣散了众臣,独留沈清言在御书房。他靠在座椅上,轻轻叹了口气,神色有些疲惫。沈清言注意到皇上神色异样,试探性地问道:“皇上心有不安?”
光绪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些许忧虑:“近来事务繁重,心力难免有所劳累。朕虽决心振兴朝廷,但时而也会忧虑——倘若朝中大臣与商贾各有盘算,未来之路会更难走。”
沈清言柔声劝慰:“皇上英明果断,定能使朝廷稳如泰山。正因皇上思虑周全,方才未雨绸缪,这也正是我们大清的福气。臣女相信,皇上必能实现一统之愿,臣女亦愿尽全力为皇上分忧解难。”
光绪感激地望了沈清言一眼,缓缓道:“沈清言,朕心中已有计较,未来不论大事小事,皆需与你共商。”
沈清言恭敬地行礼,肃然道:“臣女一定全力以赴,不负皇上信任。”
那一刻,两人虽不言明,但彼此间却多了一份无言的默契。沈清言虽是臣女,却以她的睿智与忠诚,成为光绪在皇宫内最坚实的支持力量。
翌日,光绪决定采取新的政策来进一步扩大对军备的支持,同时将沈清言提出的设想更为细化。为尽快落实这些方略,光绪召集一批与财政和军备有关的重臣,并发布旨意,筹备成立“边防巩固专项基金”。
在朝会之上,光绪的提议赢得了部分大臣的支持,但也引来了些许保守派的疑虑。礼部尚书张清海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皇上,虽说军备与边防重要,然而设立专项基金征收税收,恐会引起商贾不满,导致地方动荡。不如从国库调拨,而不再额外征税。”
光绪早有准备,冷静地回应道:“张大人,国库的资金需要用在更为广泛的事务上,而边防巩固则是当务之急。如果过度依赖国库调拨,便是让国家资源始终处于紧张之中。更何况,这份基金会从商贾获利的部分抽取,并不增加赋税,反而可以形成对他们的一种激励,令他们对朝廷更加忠心。”
朝堂上的议论稍稍平息。沈清言适时上前,开口解释道:“边防巩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需的资金极为庞大。如果只从国库支出,朝廷势必无法兼顾其他事务。因此,臣女认为,皇上提议的专项基金不仅能缓解财政压力,还可使得国家逐步建立更稳固的防线。”
光绪点头称赞,朝堂之上顿时一片沉默。张清海虽面色不悦,却也难再反驳。其他大臣纷纷表示支持,光绪心中暗自庆幸,朝堂中忠诚的臣子仍然居多。
议事散去后,光绪回到御书房,暗自思索该如何推行这项新政策。他察觉到张清海这样的守旧派可能会给政策带来阻力,而这种阻力往往在政策执行中比起明面上的反对更难缠。他召沈清言至旁,沉思道:“清言,张大人虽然对朝廷有忠心,但观念过于守旧。若不化解他的疑虑,朕的政策执行起来恐怕会阻力重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