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四)(1 / 1)

流年撷萃 微丹湜意 1176 字 14天前

一个言情题材的电影,居然也要费那么多心思。

当年还有不少人骂它。

如今解构下来,发现字字都是心血。

如果复制的话,效果都不会差。

只是要创造性的复制,也不是容易的事。

《雁儿在林梢》是林青霞、秦汉主演,现在才明白,因何当年他们红透半边天,人家红得有道理。

类似这样的剧本当初有大量的。

如今看来,能解构,去学习的,这样的文章都不多见。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跟不够重视也是有关系的。

时至今日,这才发现当初忽略的,那可是好东西。

不过当初的孩子由此培养出一种直觉,那就是好看不好看,稍加接触,马上就知道了。

这种鉴赏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当然有时候也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行动,用关注力。

往往就是被一篇作品打动了,那么会持续关注该作者,看看还有什么其他作品。

是有男读者说他喜欢琼瑶作品。

会这样表达的,那都是很喜欢了。

他也不会说为什么喜欢,可就是会持续去喜欢,一喜欢就喜欢了很多年。

当然琼瑶作品也有被批评的,可看到后来,就会发现批评来批评去,也就这么几句话。

假如说得刻薄一点,那就是是不是一个老师教的?

然后会发现批评的人,几乎都没有把她的价值体现出来。

真有那么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看呢?

不见得都是傻子吧?

还有不少平台在传播呢!这也是傻子?

想想也不可能。

所以从那个时代走过,也会培养出一种独立思考能力。

在众说纷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看法。

写到这里,的确暂时看不下去原着,而是有一些东西需要分享。

金庸的作品是陪伴很多人成长,也有很多人去关注后续的发展。

到底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好东西,能不失落就尽量保留。

但现在的传播无疑是出现了问题,记得当初的金庸作品是叫好又叫座,现在是不忍卒睹。

看到这种情形,不痛心是不可能的。

但也想找找原因,看看有什么可以提供参考的。

明明是好东西,却眼睁睁看着落魄凋零,这样见死不救,还真做不出来。

不过做了,是不是管用,那就不清楚了。

接下来几天,我暂停小说的阅读,因为确实发现,只靠金庸,只靠过去的思路,现在未必行得通。

那么就借着读后感,把相关作品对比后的心得分享出来。

假如现在不分享,真担心会更糟。

做参考也好,仅供欣赏也好,总之也尽力了。

在对比以前一些好的作品的时候,确实可以学到很多。

包括我自己在整理的时候,也感觉到认知和以前不一样了。

而且最近还发生一件事,那就是网大《九阴白骨爪》上映,我看了30分钟左右,实在看不下去了。

就自己动手写了一个同人剧本,写完之后,发现理解和感知产生变化了。

我也对比了我的思路和网大的思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好看”的概念不同了。

今非昔比了。

本来“好看”就是可以自定义的。

因为不同,那么就要看看究竟,看下来是有心得的。

可以说都是因金庸作品产生的渊源,那么把它体现在读后感里,算是做一个记录吧。好,明天分享心得。

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