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
尉迟迥脑子飞速旋转,思虑片刻。
当即下令,便让其四子尉迟惇联合相州附近各州总管,召集军马。
他和狐狸先行赶往京城。
走到半路,便得知杨坚夺权失败,皇帝亲政的消息。
尉迟迥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直呼“陛下真神人也……”。
在驿站歇息一宿,拉着狐狸好好喝上了几坛美酒。
“蜀国公快快请起!”
小皇帝满脸堆笑,上前把他扶了起来。
“陛下神机妙算,逆转乾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尉迟迥如今想想都还觉得后怕。
他尉迟家与宇文皇室唇亡齿寒,如果大周覆灭,他家铁定也没什么好下场。
之前天元皇帝失德,辱其孙女尉迟炽繁。
气得这位年愈六旬的老人哇哇直叫,捶胸顿足。
要不是宣帝及时做出补偿,又想到了那位让他印象深刻的小皇帝。
他都难保自己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
“当时情况确实凶险,朕也是别无他法,只能放手一搏。”
小皇帝轻笑,示意其坐下。
“老伙计,也多亏了有你在,要不陛下亲政也是困难重重啊……”
尉迟迥看向韦孝宽,有些感激地说道。
“陛下聪慧,志存高远,我一个黄土都快埋到脖子的人了,还能发挥一点余热也是死而无憾矣……”
郧国公笑着摆了摆手。
他俩连同申国公李穆,本就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伙计,私下感情很深。
他们不知道的是,小皇帝的胜出,避免了两个老伙计兵戎相见。
历史上。
韦孝宽大军攻破邺城,尉迟迥自知大势已去。
他没有选择逃亡,而是端坐在大殿之上,倒下两碗烈酒。
韦老将军独自一人入殿,走到近前。
两位至交好友眸光相视,却是没有说话。
韦孝宽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转身出了大殿。
尉迟迥畅怀大笑,痛快地喝下了另一碗酒。
而后,毅然拔剑抹向了自己的脖子。
唐朝常乐公主劝说宗室反对武则天篡唐时曾言:
尉迟迥,周之甥也,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
可见,尉迟迥之死,亦死得忠义,死得壮烈。
已经掌控军政大权的杨坚得报,心下大喜。
下令坑杀追随尉迟迥起兵的官员、军士及家眷二三十万人。
又把原北齐国都邺城夷为平地。
而韦孝宽在班师回朝后,郁郁寡欢,一个月不到便去世了。
可见这件事给他带来莫大的伤害。
若是没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是不是能多活几年呢?
除了邺城,杨坚还毁了另一座城,那就是南陈的国都建康。
在隋灭陈后,这座数朝古都也被其下令夷为了平地。
为了保住其夺权篡位得来的江山。
不仅杀光了宇文皇室的男丁,还把北齐、南陈的都城也铲除掉。
企图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消除前朝的痕迹。
如今。
宇文衍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时空的历史走向。
这两个老伙计不用再刀兵相见了。
然。
隋历二世而亡,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端倪呢?
总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广身上吧!
“两位老将军都是大周柱梁,朕欲实现武帝遗志,还仰仗两位鼎力相助呢……”
宇文衍看着他们,笑得很是灿烂。
以二人在朝中的威望,绝对能够镇住场子。
有了他们的支持,自己的这个皇位暂时算是坐稳了。
“谢陛下, 臣等万死不辞!”
两人拱手躬身道。
接下来几天。
宇文衍分别接见了另外几位回京的藩王。
这些皇叔公都表现正常,对于宇文衍亲政似乎也没什么异议。
数日后。
宇文衍下诏实施“三省六部制”。
任命:
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临国公颜之仪为中书令。
上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上柱国,申国公李穆、义国公乐运为侍中。
上柱国,酆王宇文贞为吏部尚书。
上柱国,郯国公王轨为兵部尚书。
上柱国,于翼为户部尚书。
上柱国,许国公宇文善为礼部尚书。
上柱国,毕王宇文贤为工部尚书。
上柱国,宇文椿为刑部尚书。
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左右仆射是宰相之职。
宇文衍暂时还不打算任命左右仆射。
中书令,侍中,及六部尚书都属于正三品。
以上任命组成当前大周的权力核心。
之前六官中的一把手成了各部尚书。
暂时把他信任的郯国公王轨放在兵部尚书的位置。
中书令和侍中一下子任命了五人,也是为了进一步分散权力。
除此之外,以下各层官员,包括九寺五监分别各有任命。
大周官场,自上而下实行全新的架构。
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一朝天子一朝臣。
凡是与杨坚、刘昉、郑译等人密切相关的官员全部清洗撤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