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的书房里横七竖八的放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桌案上摆着各种写完了或是未写完的书稿。
以往李兆若是完全无事的时候,便喜欢在书房里鼓捣一些感兴趣的玩意儿,阿里商行的新商品都是这么来的,因此黄大楼每次见到自家主子进书房,黄大楼就会特别激动,这表示,阿里商行又有银子进账了。
除此之外,李兆也会将记忆中那些未曾遗忘的知识誊写下来,毕竟他不是什么天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能记住的东西肯定会越来越少。
书房中,张居正坐在左侧,房玄龄和徐宾则是坐在右侧。
一个是内阁最年轻的辅臣,吏部尚书;一个是新晋工部右侍郎,总理天下河防工程的一把手;一个则是如今临安城里最炙手可热的衙门,外事部的右侍郎。
张居正闭着眼睛,似乎像是睡着了,不过他哪怕是一动不动,也让人觉得有种威严的压迫感。
徐宾小声朝房玄龄说道:“师兄...张大人不喜欢说话吗?”
外事部几乎不会跟吏部打什么交道,虽然徐宾在朝会上见过房玄龄很多次,也知道了房玄龄是自己老师的人。
但徐宾依然对张居正保持着崇拜的心理,毕竟这可是最年轻的内阁大臣,谁不想复刻张居正的仕途生涯。
房玄龄小声提醒道:“三师弟,谨言慎行,老师要是听到了,又要罚你做题了。”
随着吱呀的声响,李兆缓步走进书房,马小云从外面将房门关起来。
此刻的太平院已经布下了数百个武道高手,还有顾廷芳坐镇在院子里,可以说除非是大宗师出手,不然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进来。
三人同时站起身朝李兆恭敬的抬手。
“臣张居正,参见王爷。”
“学生拜见老师。”
李兆笑着点点头,走到熟悉的桌案后面坐下,李兆将桌上的书稿随意拿了几张出来。
一边看一边开口道:“玄龄,河堤修得怎么样了?”
房玄龄当即拱手道:“回禀老师的话,两省四州之地已经开始逐步推进河堤修建的工程,不过以当前水泥厂的产量,以及国库的支出的银子,想要做到全面覆盖还是太难...”
“徐徐图之便可,水利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生计,不可操之过急。”
“学生明白。”
李兆又看了一眼徐宾,只见这家伙的眼里都在闪着绿光,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老师,快问我,快问我!
李兆笑了笑,罕见的对徐冰露出柔和的神情。
不过这种神情在徐冰看来却有点毛骨悚然,老师为何看着我笑?老师不应该冷眼看我吗?难道老师又要惩罚我了?
“徐宾,外事部的事情如何了?”
徐宾低着头,像是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声音低沉的开口道。
“回禀老师,外事部的衙门在入冬之前就能竣工,交易所已经开始正常运行,不过符合信用制度的商贾不算多,如今登记在册的商行、牙行共计有两百三十七家。”
李兆点了点头,他看出徐宾这家伙害怕的神情,不禁暗道,莫非是以前对这学生太苛刻了?
其实徐宾的才能并不比自己另外三个学生差,只能说是另外三个学生的光环太强了,才导致徐宾不太起眼。
直到徐宾开始接手外事部的事情后,李兆才发现徐宾的才干,这家伙八面玲珑的性格,天生就干商务的料。
“为师知道你不容易,听说你都住在外事部了,虽然公事要紧,但也得记得保重身子。”
徐宾愣了愣,这还是老师第一次关心自己,他本以来自己不受老师的待见,没想到老师其实一直在关注自己...
徐宾抹了把眼角,颤抖的开口道:“老师放心,如今外事部已经深入商贾之中,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学生一定完成老师的期望,将外事部建立成真正的国之基石。”
李兆朝两人笑着道:“不必将什么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尽力就好。”
这还是张居正第一次看到李兆如何教导学生,不禁在心里感叹,难怪殿下的四位学生皆是被称为大才,世人皆道是李兆捡到了几个好学生,却不知,其实是这四个人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李兆放下书稿,手指敲打着椅子的扶手,转头看向张居正。
“叔大,我不在临安的时候,可是辛苦你了,想必不少烂摊子都要你收拾。”
这一点房玄龄和徐宾皆是深有体会,他们虽然已经入朝为官,但毕竟没有根基,虽然有皇上的信任,但难免会被同僚使绊子。
而他们二人能不受干扰的正常开展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张居正在从中斡旋。
这还不提李兆在外面搞风搞雨,张居正还得明里暗里的给李兆打掩护。
张居正难得露出一丝微笑,拱手道:“臣能为殿下分忧,亦是心甘情愿,何谈劳苦。”
接着张居正便是深呼了一口气,脸上的神情亦是变得严肃,甚至显得有些许的沉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