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华夏取名史(1 / 1)

“华夏谁是第一个有名字的人呢?”

“我们沿着历史追溯而上,到了石器时代。当时的情况肯定特别的尴尬。”

“上万年前,自从会张口说话以后,大家称呼人应该都是口头语:哎。就像动物一样,谁也没有名字。”

“某一天晚上,在山洞里的篝火旁,有一个哥们突然红着脸对大家说:那啥,我有个小事想和大家宣布一下。”

“就是,我给自己取了个名字,你们以后能不能别叫我哎了。能不能叫我小帅呢?”

“这个在当时注定会被视为非主流的举动实则非同小可。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华夏人自我意识的萌芽。”

“《说文解字》里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大晚上的,你遇见个同村的人,看不清,人家问你是谁。你想了好久,我是谁?我是住村口那沟子的人。”

“就这样解释了半天我是谁。最后来一句我是白天和你一起打猎的大粗眉。”

“对,粗眉。名字就诞生了。在整个先秦时代,以身体特征命名的情况非常普遍。”

“像鲁国鲁成公叫黑肱,周定公的曾孙叫黑肩,晋文公叫重耳,而他的儿子叫黑臀。卫国国君的弟弟名字就有点炸裂,叫黑背。”

“孔子名丘,就是因为他头顶有个凹陷,远处看像附近的一座山,所以叫丘。可见那时候大家都很坦诚,该是啥样就是啥样。”

“不像你们的某个朋友长的傻大黑粗,居然叫白俊。这个名字就涉嫌欺诈相亲对象了。”

大明时空节点。

紫禁城。

朱棣等人正感慨着黄冈两位神人时。宫门前传来阵阵骚动,伴随着炽烈的喝彩声。

不一会便有人来报,皇太孙从脚盆鸡回来了。

这消息可把朱棣激动坏了。

等真正见到朱瞻基和他身后的车队时,他就知道大明的改革可以提速了。

大量的白银被搬进宫来,夏原吉不放心的守着统计,心想着可算有阔绰的日子过了。

另一边朱瞻基将脚盆鸡的情况做了汇报,原来此次运回来的白银全部是银矿的库存。

现在军队正在扫荡抵抗力量,而银矿的开采需要调集国内的工匠以提高效率,军队也需要增兵来应对脚盆鸡的反攻。

朱棣让张辅根据朱瞻基的口头汇报,以及出征将领的军报做出一份决策给兵部讨论。

等张辅和兵部之人讨论之后,朱棣的目光便投向了天幕。

评论区的画面已关闭,天幕也迅速刷出了新的视频。

朱棣一边想着组织北伐之事,一边看起了视频。

朱瞻基自从出了大明后,便再没有看过天幕视频。而回师途中也是没有时间仔细观看。

此时看到画面后,他便立刻想到了之前视频中,太祖元素周期表之父的名头。

而朱棣看到华夏取名史的标题也是想到了此事。祖孙二人毫不忌讳的笑了起来。

看到画面中原始部落的模样,朱棣说道:

“咱们华夏最初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上万年啊?太不容易了。”

没有关注谁是第一个取名的人,他倒是对上古老祖宗们的生活环境而惊讶。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样的呢?”

朱瞻基想起人类存在的意义那期视频,似乎有种人类不是自然诞生的意思。

“咱们现在可没功夫想这样深奥的问题,后世华夏都没有答案。”

朱棣听到朱瞻基的话后点了一句。意思是要他将心思放到大明目前的发展之上,不要好高骛远。

朱瞻基明白的点了点头。随后便被先秦人的名字给逗笑了。

“黑肱,黑肩,黑臀,黑背。真就以自己的身体特征取名,这也太直白了吧。”

朱棣闻言也笑了,随后转身看了自己儿子一眼,说道:

“按他们这样取名,没有祖训的话,你爹该叫朱肥胖。”

旁边的朱高炽闻言额头挤出一滴汗,心想有你这么说儿子的吗?

他也知道这是他爹在敲打他要减肥。虽然不被老爹喜欢,但看起来他还是担心自己的身体。

“父皇,儿臣最近已经减重了十斤。”

朱棣自然看到了他的努力,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自从天幕说过肥胖的危害后,他还真就担心起了这个儿子。再不喜欢也是自己的继承人。

“孔夫子的名字来源竟然是这个原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朱瞻基岔开话题说道。

朱棣父子听了后,便不再纠结,将目光看向天幕。

“应该是吧。后世有专门考古之人,史书上有记载也说不定。”

朱高炽抹了抹汗水说道。

祖孙三人看着天幕,各自聊着,看起来也是非常和谐。

天幕继续播放。

“到了汉朝之后,汉朝取名可以用生猛两个字来形容。”

“西汉有一本教儿童认字的教科书,叫《急就篇》。这里面就列出了汉朝一百多个常见名。”

“逢时,护郡,平定,不侵,却敌,汉强,灭胡,广国,猛虎,熊罴,破奴,辟疆。张良的儿子就叫张辟疆。”

“一个真正的汉朝人,从不掩饰自己横枪跃马,开疆拓土的勃勃野心。国风之勇武强悍世所罕见。”

“西汉以后,到了王莽时期。王莽作为华夏历史上最着名的复古狂魔,他是坚决拥护先秦经典里的意见。”

“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意思就是姓后面只能有一个字,不能有两个字。”

“王莽就用各种政治手段强力推行单名。所以我们看东汉到三国,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名。”

“王莽给匈奴单于写信,说:你名叫挛鞮囊知牙斯,二名非礼也,你知不知道?”

“你这名字嘀嘀咕咕的,数一数都几个字了?于是便逼着那单于复姓挛鞮,单名知。”

“到了东晋,出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那就是社会上极度崇尚之这个字。而且父子长幼之间取名也不再避讳。”

“以至于几辈人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同字名。像王羲之的七个儿子分别叫: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

“他孙子叫:桢之,静之。曾孙叫:翼之,悦之。王羲之作为书法家的老大哥,称他之家哥很有道理。”

“祖孙三代里带同样的字,放在我们今天来看,跟赵老四的儿子叫赵老五一样令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