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2(1 / 1)

天幕继续播放。

“司马懿杀人诛心,违背洛水之誓,其直接后果就是打破了公认的政治底线。如果连洛水誓言都不可信,那还有什么可以信任的呢?”

“司马懿开了先河,彻底颠覆了天子,有德者居之的政治共识,转变成了天子,兵强马壮者居之。”

“自此,华夏的道德信仰开始出现了系统性的崩塌。往后的政治斗争开始变得毫无底线。”

“司马懿受两位帝王的遗诏,辅佐三代,不思以身相报。反趁天子离京之际,兴兵造反,违誓诛王。”

“如此不忠不义,且无信之徒,人神共愤。就连日后东晋明帝,自家子孙听得司马懿行径后都不禁掩面而叹: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大唐时空节点。

长安大明宫。

“这期的视频主题是陈情表的开篇?”

李世民不说博览群书,李密的名篇陈情表还是拜读过的。

随后李世民突然反应过来,略带惊愕的转头问向众臣:

“陈情表是有讽刺司马家的意思?李密高啊。”

众臣听后明显顿了一下,随后也将事情串联起来,纷纷笑起来,不断叫好。

“臣觉得李密八成是没有讽刺之意,写孝本就是晋朝没什么可提。哈哈。”

魏徵笑了一会后说道。

“臣也觉得该是如此,否则后来李密为何还要入晋为官?此事大概率是后世人整活,以此来讽刺司马家。不过这角度选得确实刁钻。”

长孙无忌赞同了魏徵的看法,他觉得以后世网友的德性,不整活更不靠谱。毕竟司马家着实没有一个好人。

“自家明帝司马绍都不忍看其祖宗的背信弃义啊,可想其卑劣程度,也难怪后人讽刺。”

李靖此时也开口说道。他对此种犯上作乱的行为是极其不耻的。

众人听后都出声赞同。随后继续观看天幕。

“司马懿此种行径被后世人认定为打破了政治斗争的底线,还导致了华夏道德的崩塌。”

这种观念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过。以前也从未有人从深层次的研究过这些历史。

他们多少也是了解过南北朝的血腥历史,天幕之前也提过那段时间是汉族不愿提起的历史。

一时间场面竟有些沉重。天幕刚刚才播放过保家卫国,此时来个暗无天日的南北朝。这也算是给他们这些统治者提个醒吧。

“原先只觉得司马懿背信弃义,司马昭禽兽不如。如今看后世人分析,才知他司马家此种做法的颠覆性。”

房玄龄长叹一声,心底颇有感触。

李世民收敛了笑容,看着天幕所言,缓了一缓后说道:

“司马家的确死有余辜,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的乱局,他司马家就是罪魁祸首啊。”

“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更长的历史时间上去看政治斗争,原来它不仅仅是成王败寇。”

李世民此时对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众人听到李世民的感慨,有人陷入了思考,有人却没有感觉。

“当你觉得司马家只是如此,那你便错了。更为可耻的还在司马昭。我们读书就学过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意思便是司马昭的野心,是个人都知道。他做了一件颠覆传统忠君观念的事,将华夏的道德底线踩在了脚下,肆意践踏。”

“古往今来,帝王的死法有很多,但像曹髦这种被臣子当街刺死的却是第一个。司马昭开历史之先河,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成济当街弑君。”

“成济这个蠢货,弑君之事也敢下手,这么大的事,司马昭怎么会留他拿着把柄?事后成济又是被诛三族。死有余辜。”

“你可以废帝,也可以囚帝,甚至可以偷偷暗下杀手,但是公然在大街上弑君,让天下百姓眼中的最高权利执掌者,如此毫无体面和尊严的丢掉性命,司马昭简直禽兽不如,更过分的是曹髦死后竟然连谥号都不给。”

大宋时空节点。

海南岛。

“官家,这是刚刚炼出的铁。请您过目。”

内侍走上前,双手递过一坨拳头大小的铁块。

赵匡胤接过来,沉甸甸的很压手,随口问工匠怎么没过来。

顺手接过这坨生铁。爱不释手的看了起来,又想到刚才来的消息,德兴铜矿已经找到了。赵匡胤此时心里乐开了花。

随后有官员带着工匠走了过来。

赵匡胤开始询问开采难度,以及含铁量之类的事。而工匠给出的结果都让他满意到不行。

赵匡胤笑了,天幕给的东西果然都是好东西。

“官家,这铁矿出来后,咱的军械以后可就充足了。”

潘美听着刚才工匠的话才知道此处的铁矿竟然如此庞大。

“仲询啊,炼出了钢铁可不单单是造刀枪的。”

赵匡胤笑了笑,并没有将钢铁的作用说出来。

此时,赵匡胤带过来的火器和药品都已交接完毕。潘美也就带着灭交趾的任务告辞而去。

送走了潘美的赵匡胤琢磨着一些政策的利弊。

直到天幕亮起才将思绪收回。

“哦?陈情表吗?”

看了标题后,赵匡胤自言自语。

虽是行伍出身当了皇帝,不代表他不看书,相反他还很喜欢读书。

随着天幕播放,才发现竟然是说司马家的龌龊事。他才发现陈情表开头用来讽刺司马家竟然十分契合。

哈哈一笑后,继续看了下去。

虽然在书中读到过这段历史,但此时再看,竟然是生起了很强烈的愤怒感。

以前似乎从未有过,最多也就是不耻司马家的为人,也不屑讨论他家人。

毕竟同样是篡位,司马家毫无忠义可言。而他自己却是厚待柴家孤儿寡母。

而且司马家得天下后只顾一家之利益,毫无治理天下的想法,纵情享乐,荒淫无道。

自己得位后统一中原,推行仁政,励精图治的要将国家治理好。

所以他是不屑于讨论司马家的,也看不起他们。最多就是天幕捅刀子时,希望两晋能帮他垫背。

而后,再看到天幕上的分析,赵匡胤才发现从整个华夏历史上去看其中的一些历史事件,竟然会得到更深层次的想法。

这对治国相当有用啊。原来读史知兴替是要如此读史啊。恍然大悟之下,他继续认真的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