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各历史时期对华夏文明的贡献5(1 / 1)

大明时空节点。

应天府故宫。

老朱一家人这回一个个笑逐颜开了。已经摆脱了大明不妙曲的影响了。

唯一让朱元璋不满意的是暴秦竟然排名这么高,而且比大明都高。

他其实一直看不上嬴政,认为秦朝皆是暴政。原因就在他年轻时候吃的苦。

然而他却不想自己当了皇帝后,大明的百姓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其实封建王朝之下,百姓能吃饱饭便是好时代,一遇到灾荒年景,王朝处理不好便是饿殍遍野。

这都受限于生产力的低下。从古到今,盛世也好,乱世也罢,都是百姓可怜。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爹爹,这几个名臣都没听过,怎么没有本朝之臣。”

朱标看着明朝后期的几个名臣不解的问道。

朱元璋也是疑惑,老子这些个老伙计难道不是名臣?怎么天幕不提一提。

“该是我大明后期的名臣。天幕说他们有气节,难不成是亡国之臣?”

说完转头面色不善的看向朱棣。

朱棣脖子一缩,不动声色的退到马皇后身边。

马皇后见状,知道他老朱又想发疯病了。狠狠地一眼瞪过去。

朱元璋马上一脸讪笑。

“得国之正,莫过于明。”

这条天幕又把一家人看高兴了。

“咱比那混子刘邦还是要高上一筹的。哈哈哈。”

朱元璋得意的笑道。

得国之正的评价在历史上应该也是头一份了。古往今来这么多国家,为啥就点咱老朱家?还不是咱驱逐蒙元,恢复华夏正统吗。

他跟刘邦还是挺有缘份,两代开国帝王隔了千年还是心有灵犀的。

朱元璋曾批刘邦杀功臣,却不知自己后来给朱允炆铺路同样的把他的老伙计都血洗了一遍。

随后,一家人又看到永乐大典的遗落,不禁心疼不已。

朱元璋也没去想永乐是谁。只是可惜了这部煌煌巨着。

大明排第四,拿到了45分,朱元璋也满足了,继续观看天幕。

“下面是三甲成员的最后一名,大秦帝国。”

“说到秦朝,大家都是褒贬不一,虽然秦朝同样二世而亡,存世不长,但它给华夏民族带来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这点相信没人否认。”

“首先便是秦王扫六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一统。将华夏大一统的观念延续至今。”

“后来者,无论谁起兵,唯一的目的都是统一华夏,这给华夏民族奠定了能永世流传的基础。”

“其次,文化方面,秦朝留下的文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歌赋,而是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所有一切都做到高度统一。”

“这是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和底蕴,后世沿用此法,才真正有了华夏民族的概念。”

“所以无论谁入主中原,都必须要融入进来,不融入,就是异族,天下皆反。融入了,你就是自己人,就是华夏民族。”

“文化统一的认同感就是这么霸道,所以华夏文明才能兼容并蓄,融万家之长,成就自身。”

“制度方面也是首次,开创了高度集权的帝制国家,三公九卿,地方郡县。这都是后世一直沿用的制度。”

“影响方面更不用说了,第一次首创这么多东西,让华夏民族形成了概念,可以说没有秦朝的播种,就结不出华夏民族的果实。”

“至于外交和内政,这两个算是拉垮的地方。秦朝存在时间太短了,内政方面及格差点意思,外交除了徐福东渡一去不回,别的也没什么交流。”

“综上所述,综合评分46分。文化10分,制度10分,武力9分,影响10分,内政5分,外交3分。

大秦时空节点。

咸阳宫。

终于松了一口气。嬴政脸上露出了笑容。

提心吊胆的挨到现在不容易啊。

生怕天幕给他来阴的。

此时有天幕如此背书,天下之人再反秦估计响应者该是要考虑考虑了。

不过这都要自己配合,要趁着天幕这股东风,调整下国家的策略和方向。

随后,看向还在地上跪着的扶苏。

“起来吧。跪久了就真的站不起来了。”

扶苏扭头看向嬴政,眼中还有未干的泪渍。

天幕这一通组合拳下来,扶苏终于是有了后悔之心。

他才理解到父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都背负了什么。

自己非但帮不上忙,还一直和他唱反调。此时内心的愧疚让他极度难受。

慢慢的站起身来,看向嬴政,开口说道:

“父皇,孩儿以前错了,不理解您的抱负,让您操心了。”

说完,眼泪止不住的掉落下来。

嬴政叹了一口气,说道:

“别哭了,像什么样子?知错改了就好。”

说罢,他便转头看向其余公子,最后把目光停留在胡亥身上。

秦二世而亡么?那就是赵高和李斯还立了皇子。

胡亥一直是赵高照顾的,那么矫诏册封的定是胡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