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抚顺关下(1 / 1)

所以熊廷弼,只打算往宽甸方向派5000兵马增援,打仗自然是有得失的,宽甸六堡早就被李成梁给放弃了,如果真守不住,就不守了,撤向定辽右卫,只要能坚守住那里也行。

于是他将目光看向刘綎开口道:“刘老将军,在宽甸的游击将军祖天定是你的部下吧!既然如此,去宽甸增援的人选也由你来举荐,正好能让他们配合得当。”

“好,那老夫也就不客气了,我也不怕别人说我是任人唯亲,就让我的副将山东管都司事周文和浙兵营备御周翼明领兵前去增援吧!”

刘綎点的这两个人都是他的副将,之前出征后金的时候都和宽甸游击将军祖天定有些交情,同为刘綎的副将,由他们两人率军前去增援,刘綎也放心一些,毕竟他们不会故意拖慢行程速度,眼睁睁的看着友军身死。

除了这一点,刘綎选两人也是有原因,要是他们是无能之辈,刘綎也不可能选他们。

周文这个山东管都司事虽然没有特定的固定品级官职,但是依据山东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同知从二品、佥事正三品. “山东管都司事”类似于都司佥书等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员,那么大概率是正三品 。

而且这类的官员通常由在军事方面有一定才能和经验的人担任,他们或因战功晋升,或因具备军事专业知识被选拔任命,以承担起管理山东都司军事事务的重任 。

可不要忘了,辽东不是单独的地域,它是属于山东的,所以周文的这个山东管都司事完全能够独立指挥一军。

虽说5000兵马少了点,不过总比没有的强。

听完刘綎推荐的人,熊廷弼也没有犹豫,对这位刘老将军,他还是挺敬佩的。

于是当即便下令道:“山东管都司事周文、浙兵营备御周翼明。”

“末将在。”两人听到点名,便从刘綎的身后站了出来。

“你们两人领5000兵马驰援宽甸,能守住固然最好,要是守不住就撤向定辽右卫。”

“末将领命,绝不让女真人轻易踏进一步。”

“好。”

命令下达完,熊廷弼没有犹豫,直接让各路大军立即出发,俗话说赶早不赶晚,同时,传令兵先一步出发,也算是给前线的守将都吃一颗定心丸。

另一边,得到消息的林丹汗也算是很守信用,准时派出宰赛领一万骑兵前往铁岭,拿钱办事,蒙古人有时候还是挺守信誉的。

不过这也是看人,毕竟有的人就是不守信用,不过这样的人长久不了。

往后的几天,不管是后金军还是明军,都在抓紧赶路,但是女真人骑兵较多,进的速度比明军快,而且明军还有大量的战车、火器同行,在一定程度上拉慢了距离。

这就导致沈阳到抚顺的距离比赫图阿拉到抚顺的距离近,可结果却是女真人先一步到达抚顺关外。

抚顺关设在浑河河谷要冲之北的制高点上 。建筑于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 。当时明朝对还不够强大的女真族等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抚顺即“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关,抚顺城守将李永芳投降,努尔哈赤掠走人畜30余万,并纵火焚毁抚顺城 。

而这抚顺关也未能幸免,虽然其后明军有所修缮加固,但还远远不够。

此时抚顺关的上空笼罩着一片紧张而压抑的气氛。努尔哈赤率领着气势汹汹的四旗兵马,浩浩荡荡地兵临抚顺关下。

而城墙上,负责防守的明军仅仅只有一千余人,为首的将领也只是一个千户。

“千户不好了,斥候来报,发现女真大量兵马。”

“什么?有多少人?”

那千户边问边向城墙跑去,前来报信的百户没有办法,也只能跟上去。

“斥候是说起码有数万人,他们退回来的时候,女真人正在向关前靠近,现在恐怕已经. . . . . .。”

他的话还没说完,前面的千户就停了下来,而他也顺势望去,只见不远处密密麻麻的都是女真兵马。

那千户也早就被这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他紧张地盯着关下那如潮水般涌来的密密麻麻的女真人,心中瞬间被恐惧所占据。

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敌军,旌旗蔽日,喊杀声震天,仿佛要将这小小的抚顺关瞬间吞没。千户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蹿上心头,当即被吓破了胆。

然而,在这极度的恐慌中,他还存有最后一丝理智。他深知擅自弃关撤退回去,必然会遭受严厉的军法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甚至很有可能被充当替罪羊,用来杀了祭旗,振奋军心,所以他现在只能祈祷女真人先休息一晚再扣关,给自己点准备的时间。

于是,他仔细看了看,见女真人没有进攻的准备,也是松了一口气。

接着便急忙派遣一名亲信士卒,快马加鞭回城向游击将军徐进禀报当前的危急情况,请徐进拿个主意。

而他自己也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很清楚,如果徐进下令让他撤回去,那自然是皆大欢喜,能保住性命又不用担责。

可要是徐进让自己带着这区区一千人拼命死守,那他觉得自己也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他可不想做那毫无意义的炮灰,更不想白白送死,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投降后金以求活路。

毕竟总比死了强,死了可就什么都没了,而且这也怨不得自己,1000人怎么能顶得住数万人的猛攻。

而另一边,在抚顺城中的徐进,得到抚顺关告急的消息时,也是满脸的难以置信和震惊。他怎么也没想到女真人的行军速度竟然能如此之快,犹如疾风骤雨般迅速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