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皇帝的旨意(1 / 1)

听他说是这件事,万历皇帝也是有了一丝兴趣,毕竟光听那些烦心事儿,早就听够了,于是开口询问道:“内阁给朕一个章程,看看该怎么封赏。”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将目光汇聚到了内阁首辅方从哲的身上,由于万历帝怠政,不补充官员,内阁长期只有方从哲一位成员,早在两年前也就是公元1617年内阁次辅吴道南丁忧归里后,内阁这个组织里就只有一个人了。

此刻放从哲感受着诸多目光投向他,也是压力倍增,以前的那个给个章程都是几个人商量,现在的那个是给个章程,好像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呀!他也想多两个人给他分担一下负担。

在众人的目光下,方从哲的大脑快速转动,在场的官宣里,或许有人不知道,徐天爵的身份,可是他知道啊!

光看自己旁边定国公徐希皋就知道,那老小子的眼神,恨不得把他盯出个窟窿来。

真是愁啊!

最后他也不得不开口,毕竟这么多人看着他呢!“启禀皇上,现在的徐天爵是北路军神威营千户,正五品官,臣以为,可升为正四品的指挥佥事或者是从三品的指挥同知. . . . . .。”

“方从哲你会不会说话?”徐希皋连话都没有让方从哲说完便厉声喝道,毕竟徐天爵是他的孙辈,定国公府和魏国公府本就是一脉相连,如今有人搞事情,他自然要出来说道说道。

毕竟魏国公府留守在南京,现在自然说不上什么话,但是他定国公府可在京师,绝对不能让他徐家的子孙立了功还要受委屈。

果然徐希皋一说话,方从哲也只能老实起来,毕竟现在他还不想和这些勋贵撕破脸,毕竟这些勋贵可都是与大明朝同在的,只要大明不灭,他们永远都会在,可是自己可不会永远都当首辅。

与此同时,一些留守在北京的勋贵也都纷纷露出了不满,毕竟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可是勋贵之首,如今,家中的子侄立了功勋要是,草草了事,岂不是失了他们的面子里子。

于是一个个的挑起了战火,英国公张维贤也开口说了几句,表达自己的态度。

兴安伯徐汝孝更是开口嘲讽道:“杨镐一个兵部侍郎,你们几个人举荐一下就能担任辽东的经略,可我们这些在战场上厮杀的武人,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居然换不来一点功勋,真让人心寒啊!”

此话一出,坐在首座上的万历皇帝脸色明显变了变,不过很快又恢复正常,虽然兴安伯说的话的确让他有些不高兴,但是他对这些文人更没有什么好脸色,毕竟为了立太子而引发的国本之争,可是争了好几十年。

徐希皋眼见形势有点不利于自己这一方连忙将目光投向了兵科给事中赵兴邦,他现在有点后悔,让自己这帮老兄弟开口说话,毕竟这武人还真学不来文人,那些文绉绉的话语,一开口就出错。

赵兴邦见定国公徐希皋给自己使眼色,也是连忙出列说道:“微臣以为应当遵循开战之前的奖赏,斩杀四大贝勒者,升正三品指挥使,赏白银两千两,另外,臣以为可加封徐天爵为清河守备,镇守清河,以此来重振我明军士气,更能彰显吾皇赏罚分明。”

“好,就这么办吧!”

这个决定本来就和万历皇帝自己定的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一个守备罢了,再说清河这个地方还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以后再让徐天爵驻守清河,还能多一道屏障,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就这样这次的封赏被万历皇帝一槌定音,其他人还想说什么也来不及了,只能讪讪闭嘴,就此离开。

与此同时,向辽东地区传递命令的信使也开始了800里加急,根据两地之间的距离推算,万历皇帝的命令最快也需要两三天才能抵达。

所以说杨镐还有最后两三天改命的时间。

就这样,战前最后一个安静的夜晚终于过去了,风雪时不时的刮起,将士们即便再惧怕寒冷,也不得不在号角的催促声中,列阵出营准备迎战。

与此同时,不惧寒冷的女真八骑兵早已经列阵在界凡城外,五颜六色的旗帜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嗡嗡作响。

努尔哈赤穿着他的战甲骑着高大威猛的辽东神骏,赫然出现在骑兵的前面,宛如一位天神威猛无比。

他一出来,站在前几排的女真甲士立马双眼放光,对他们来说,能看见大汗跟着草原上的明主征战沙场是一种荣幸。

“草原的勇士们,明朝的汉人屡次欺辱我们,今天我们要扞卫我们的草原,要让南边的汉人知道女真勇士是不惧怕死亡的,要让汉人偿还对我们犯下的七大罪。”

“杀、杀、杀!”

努尔哈赤做着战争动员的同时,明军也没有闲着,十几万大军整装待发,明朝的大将军炮、弗朗基炮被缓慢的推向战场,神机营的所有将士也在重重保护下向前推,他们是这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毕竟前方的火力支援将由他们来完成,而他们的身后则是马车运载的大量火药。

明朝的骑兵与海西女真叶赫部的骑兵则此骑在高头大马上,不断擦拭着已经反光的马刀,他们是机动力量,负责与女真八骑兵正面冲击,可谓是责任重大。

朝鲜元帅姜弘立也指挥着自己的朝鲜军队充当第二线防御部队。

“快,都别偷懒,加快速度。”

“这里,这里都放上拒马桩,防止女真骑兵冲击,把这些装载火药的马车都给我分散开来,不要集中在一起,防止被女真人突然袭击。”

“杜总兵这些震天雷和火砖需要交给前面的骑兵部队,这是经略使的命令。”

“好,我知道了,我这就让人运过去。”

一切都在为大战做准备,此时,明军前方的苏子河已经架起了数道浮桥,而参与建功的民夫早已累得瘫坐在两岸,虽然现在的苏子河已经结冰,但是冰面太过于光滑,根本就不适合大军行进。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使用这些木质浮桥更好,毕竟走冰面,一旦遇到意外,恐怕就会引发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