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说完,便把身边印信交给了周瑜。
此时周瑜,也是伤心不已。
其对着孙策承诺道:“兄长放心,我必会照顾好几个弟弟的。”
孙策见此,突然释怀了。
其对着周瑜道:“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
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到夜间孙策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
孙策死后,周瑜提出依照孙策的遗嘱,出城投降。
可是孙贲等人不愿:“那姜滔杀了舅父,与我等有血海深仇,怎可降之?
且伯符之死,虽非那姜滔所为,但也因其将我等困在此城之中,才有此祸。
我等实在不愿降他。”
孙策叔父孙静也道:“听闻豫州牧曹操已经起兵讨伐姜恒远,我等可继续守在此城之中。
如此可待时机,反败为胜。
我孙氏江东子弟犹多,孙策等也慢慢长大。
若是而渡过此劫,亦可东山再起。”
吴郡太守朱治等人倒是犹犹豫豫,没有接孙贲、孙静等人的话。
周瑜见此,立马搬出孙策:“出城投降,乃是伯符遗嘱,我等岂能不遵?
且齐王早知曹操反叛,却不带兵回援。
想来其誓必要平定江东。
曹操虽然起兵,然则齐王已占据半壁江山,非是当初董卓所能比之。
且如今大汉已动荡多年,忠于大汉之人,越来越少。
当初十八路讨董的壮举想来不会再现。
如今曹操反叛,我等出城降之,其必会善待我等。
以示天下人。
若是我等再抵抗下去,或是曹操被剿灭,或是城中士气崩溃而破。
我等想要再降,怕是得不到善待。
说不定仲谋(孙权的字)等人皆不能活。”
听了周瑜的话,孙贲、孙静等人虽有不甘。
但是也知周瑜说道有理。
能够保全家族,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周瑜投降之意,再无人反对。
次日,周瑜带着孙策的几名弟弟,以及孙贲、朱治等部下,身穿白布,头戴孝。
出城向姜滔投降。
此时姜滔才知孙策已死的消息。
姜滔一边感叹孙策还是未能逃脱被刺杀的宿命,
一边为周瑜率众来降,高兴不已。
“公瑾来投,滔喜不自胜,喜不自胜啊。”
周瑜见姜滔真心看重自己,也很是欣慰。
不过其还是没有忘记孙策的托付,对着姜滔请命道:“伯符之前气盛,欲阻挡齐公一统。
但其临终前,已幡然悔悟,并下令我等,归降齐公。
还请齐公能恕免伯符的罪责,善待孙氏族人,善待江东诸将。”
姜滔听了周瑜的请求,大笑道:“我视伯符为英雄,怎可一直耿耿于怀。
至于其家眷、部下,我皆会善待之。
这样,我便举荐孙匡继承其父爵为乌程侯;
孙权表为茂才;
孙贲为镇南将军,交州刺史;
朱治为颍川太守;
程普为济阴郡太守;
孙静为扬州长史;
其余黄盖、韩当、陈武、徐琨、蒋钦、周泰、吕范、孙河,孙香、孙辅等人,皆为校尉。
如此可好?”
周瑜听到姜滔的话,不由十分满意。
孙贲、朱治等人,也十分满意。
之后,姜滔让周瑜厚葬孙策。
并且亲自前去祭拜,孙策部下见此,皆诚心降服。
如此,姜滔算是平定了江东,全取扬州。
祭拜孙策时,孙策的家眷皆有出席。
姜滔不由看向此时还只有十五岁左右的孙权。
见其文质彬彬,长相俊朗,面容中有一丝当年孙坚的神韵。
姜滔心中不由嘀咕:这人便是号称“孙十万”之人吗?
孙权见姜滔不时看向自己,心中不由紧张。
难道其欲对自己不利?
当姜滔在吴城将江东军改编之后,完全收编了江东军,实力大涨。
且手中名将再次多了起来。
最可喜的是还有周瑜这个智将的投效,姜滔不由更有信心与曹操一战。
……
建安三年(198年)正月,
姜滔派孙贲,带领蒋钦、周泰两营,共六千兵马(原江东军每营皆是两千兵马标配),屯住丹徒。
令其在吴郡丹徒县打造海船,扩建编练一万水师。
待一年后,带兵乘船前往交州南海郡上任。
而姜滔则是带领其余兵马,连同收编的江东军,开始回新都平叛。
扬州事宜,皆交给了扬州刺史左庸处理。
并将扬州治所,迁往秣陵。
留下丹阳太守乐进、吴郡太守潘璋;
豫州太守朱皓、赣南太守华歆;
庐江太守刘勋、九江太守孙康;
会稽太守赵昱、扬州别驾刘馥等人辅佐刺史左庸。
……
在姜滔带领大军回援之时,
张辽大军,正在围困汝南郡治所平舆城。
之前,姜滔以臧霸为先锋,其也是趁着汝南兵力空虚,轻易攻占汝南数县,为大军开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