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敌明我暗
德国,十月初的一天,天气忽然转凉,傍晚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南非驻德国大使沈知明刚刚结束了对某位德国官员的私人拜访,走下马车,站在大使馆门前的台阶上的时候,不禁被这突如其来的寒气激了一下,打了一个喷嚏,他掏出手绢来擦了擦鼻子,半开玩笑地自语道:“莫非是南非的家人想我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门口的卫兵见到大使回来,已经拉开了大门,沈知明正欲走上平台的时候,忽然从旁边跑来了一个矮小的身影,用德语喊道:“先生,请等一等!”
沈知明有些愕然地回过头来,此时天色已晚,会是谁找自己赴宴吗?那样的话,直接给大使馆发邀请函就可以了啊?待得他借着街边的路灯灯光看清楚,他才发现喊住自己的是一个孩子。
尊老爱幼是读书人的美德,沈知明并没有因为对方身份的缘故而表现得傲慢,他俯下身子问道:“孩子,你找我吗?”
“请问您是南非大使先生吗?”那孩子怯生生地问道。
“是啊,你找我有事吗?”
“有一位,呃,一位伯伯,让我把这个东西交给你,他真有钱,给了我一个马克,他还说,说我如果乖乖地把东西交给您,您也会给我一个马克做奖赏。”那孩子说着,把小手里攥着的一个小物品交给沈知明。
沈知明接过那东西,看清是个小小的纸筒,上面用红色的蜡封住,他破去蜡封,展开之后,发现是用上等的纸张卷成的,上面用鹅毛笔写着一句德文:“英国已经决定向开普敦增兵十万,使南非周围的英军总数达到二十五万,请立刻通知贵国国内。”署名是“德国友人”。看完之后,沈知明的神色立刻严肃起来,这还真是一个及时的情报,无论情报是否属实,都要马上通知李慕菲!
那德国小孩目不转睛地看着沈知明的神色,此时才出声提醒:“伯伯,我是不是乖乖地把东西交给您了?”
“哦?哦,是啊!”沈知明反应过来,微笑着对那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来,这是许诺给你的马克!”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德国马克来,放到孩子的小手里。
那孩子高兴地谢过沈知明,蹦蹦跳跳地沿着马路回家了。
沈知明注视着小小的背影渐渐远去,心中忽然冒出一个荒诞的想法:几分钟就赚了两个马克,这赚钱的速度比我这大使还快,没天理!
他转身走进大使馆,把这重要的情报用电报发给了国内。
大使馆斜对面的一个街角处,路灯的阴影下,一位贵族管家打扮的老人注视着大使馆门前的一幕,等到确认沈知明收到了那张纸条,才松了一口气,转身离去。
南非本国建立的情报网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沃尔斯利上将突然离开开普敦,动身前往里士满前线的消息很快便被周家得知,甚至比里士满的英军知道得还要早,这个情报也通过无线电迅速地传到比勒陀利亚,沃尔斯利上将做出的一系列部署和命令是雷厉风行的,目的就是要做到战略上的突然性,在南非反应过来之前达成他的任务,但他根本料不到切断电报线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依然能够让千里之外的南非在第一时间知道英军的调动。
12日一早,两万人的英军以装甲列车为支撑,沿着铁路向北进发的消息也很快被三姐妹镇周边的民团侦察兵发觉,这个情报同样迅速传到了总参谋部。
英军的装甲列车共有两台,每台包括一节蒸汽机车,蒸汽机车的两边各是一节装甲车厢,车厢外面包裹上厚厚的铁皮,可防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装甲车厢上除了若干马克沁机枪和37毫米马克西姆速射炮之外,还有几门从皇家海军巡洋舰上拆下来的12磅炮和4.7英寸海军炮,火力非常强大。
两台装甲列车相隔数千米,一台作为开路的先锋,另一台负责殿后,民团部队手中的步枪对于这样的庞然大物几乎是毫无办法,而装甲列车的移动速度丝毫不逊色于民团的马匹速度,更何况还有英军的步兵作为支援,三姐妹镇北面与英军对峙的民团部队做了几次试探性攻击,发现正面进攻根本无法撼动英军的装甲列车,英军的增援部队缓慢然而坚定不移地向北面推进。
民团指挥官郑博一面思索应对之策,一面将英军改变战术的最新情况报告了比勒陀利亚。
总参谋部立刻就此事召开了会议,虽然这样的会议原本只是总参谋长及各个参谋召开的作战会议,但因为李慕菲几乎每次都会出席,所以在战争期间已经渐渐演变为由参谋长主持,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及诸位参谋列席参加的一种会议,并在战争结束之后成为惯例,即使委员长不出席,也会留出一个空位。
结合刚刚收到的沃尔斯利亲临里士满前线的情报,李慕菲提出一个问题:“如今东线的纳塔利亚已经落入我们之手,根据目前的这些情况来判断,沃尔斯利上将仅仅是单纯地想要救援里士满,还是改变了战略计划,放弃东线,转而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在西线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楚清臣回答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嘉内德.约瑟夫.沃尔斯利上将是英军高层中难得的名将,被英军下层官兵们称之为‘我们心中最棒的将军’,他的戎马生涯多在远离英国本土的地区度过,曾参加第二次英缅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指挥镇压过加拿大印第安人起义和非洲西部阿散蒂人起义,最重要的军事业绩是1882年9月奇袭泰尔-阿尔-克比尔之战,打败埃及民族主义领导人阿拉比,攻陷开罗,使英国控制了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他的到来,让开战初期经历了一连串失败因而士气低迷的英军军心大振,对于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人物,我的观点是,可以确信,他在来到南非的战场上之后是不会仅仅满足于为里士满解围的。”
另一位参谋补充道:“我同意参谋长的观点,此外,从目前战场和英国国内的局势来判断也可以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科利将军因战事失败被解除军职之后,英国国内民意沸腾,对英军的无能多有不满,身为南非远征军的总司令,沃尔斯利上将也要负起相关的责任,之所以目前没有追究沃尔斯利上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英军高层寄希望于这位名将能为英国带来一场胜利。同样,沃尔斯利上将也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自己的声誉。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他在夺回里士满之后,应该还会寻求一场真正的胜利。”
楚清臣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所以大家的观点应该可以统一,沃尔斯利上将此次的行动不过是拉开了他后继大规模进攻行动的序幕。”
“那么,沃尔斯利上将将会在什么时候开始西线的进攻?现在?还是等到国内的援军赶到呢?”李慕菲不紧不慢地问道。
对于那位“德国友人”的情报,南非方面已经确认情报属实,这一点可以从许多其他方面得到的情报做出验证,虽然泰晤士报等英国媒体集体失声,但毕竟十万人的大军调动这样影响重大的行动,在英国这样一个众人瞩目的国家不是轻易可以隐瞒的,比如英国国内已经开始第二波的动员,集结船队,这都可以从侧面证实情报的真实性。
此外,德国和法国的其他一些“友人”也纷纷做出暗示,表示英军可能增兵,但是都没有那位德国友人的情报这样及时准确。现在唯一令李慕菲好奇的就是这位德国友人的真实身份,会是谁呢?这个人必定跟英国上层人物有亲密的接触,李慕菲首先怀疑到了威廉身上,但是威廉如果能够获知这个消息,肯定是从他旅居英国的父母那里得知,那样他根本没必要搞得这么神秘,直接在某次宴会上私下通知沈知明大使就可以了,这样也能让南非记得威廉和德国给予的好处,像这样做好事不留名可不符合威廉的性格。
卡尔那家伙,对政治几乎绝缘,这事肯定跟他无关,至于爱丽丝,她和母亲一直住在德国,又何以得知英国的军事秘密?考虑了再三,李慕菲觉得自己认识的人中没一个符合条件,只得放弃考虑这个问题,也许是沈知明的某个私人朋友吧!
“这很难说,不过根据其以往的经历和风格来看,其用兵比较稳重,又是初来乍到,应该不会急于对南非发动大规模攻势,而是会等到国内的援军赶到。”总参谋长想了想说。“他这次行动目的一是尽快救援里士满,第二个恐怕就是试探一下他的新战法效果如何。”
参谋们仔细讨论了一番,也纷纷认可楚清臣的观点。
对于沃尔斯利上将的新战法,诸位参谋都有些不屑一顾,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会议上一时百花齐放发言踊跃。
“以装甲列车打头阵,步兵支援的方法看似无从下手,其实弱点极为明显,沿着铁路行军,大大限制了英军部队的灵活性,也让其行军路线完全暴露在我们的面前,正面交战,南非的民团或许不是有装甲列车火力支持的英国军队的对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伏击的手段,我记得委员长您的公司为了采矿曾发明过几种遥控炸弹,这个完全可以借鉴到军事上使用,我们在铁路下埋好炸药,四周埋伏军团部队,等到装甲列车驶来,便引爆炸弹,把列车炸上天,然后伏兵尽起,英军难免又遭到一次科利将军的惨败。”一个参谋分析道,他的方法最是稳妥可行,也因此成为会议上的主流意见,连楚清臣也认可了这个战术。
“我承认,沃尔斯利上将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在他的军事生涯中,战胜的都是比英国弱小落后的亚非国家的军队,从未与欧洲强国类似的现代化军队交过手,所以这次我们可以给他上上生动的一课!”一个参谋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李慕菲听闻此言不禁注目楚清臣,看看他对此有何反应,却发现总参谋长微笑着迎向他的目光,仿佛是早就料到李慕菲会投来询问的目光一样,面上还有一丝骄傲而不容置疑的神色。
好的,楚清臣,你有信心,我对你也有信心,不要让我失望,委员长心里说道。
“三姐妹镇至里士满的铁路里程是一百多千米,我们可以在铁路线的一半设下伏击圈,埋下炸药,同时为了延缓英军的行军速度,民团部队应当尽量骚扰拖延三姐妹镇出发的英军部队。”另一个参谋说道。
楚清臣不为人知地皱了下眉,这样的话,留给民团布置包围圈的时间太短了,即使算上能够拖延英军的几个小时,留给民团部队的时间也不过十个小时左右。但他没有立即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低下头默默地思索着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见到总参谋长和校长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诸位参谋像是得到了鼓励一般,你一言我一语地完善着这次伏击计划。
就在作战会议上发言踊跃,几乎要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立刻打上一场伏击战狠狠地教训一下英军的时候,会议桌旁一位白白胖胖的参谋忽然举起手来:“总参谋长,校长,我对此战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