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卡尔的观点(1 / 1)

第五十八章 卡尔的观点

李慕菲这次去瑞士本来盘算得挺好,有两个目的,一是去考察一下闻名于世的瑞士军刀,下一笔订单为自己心目中未来的南非国防军购置标准刀具,可惜在德国一打听,没人知道什么叫瑞士军刀,只是告诉李慕菲,德国的刀具就很出色,尤其是德国北部的索林根(solingen)从中世纪开始就以制造刀剑著称。没办法,这个目的是无法实现了,李慕菲只有记住这个德国地名,等以后有机会再去这座城市考察订购刀具了。

第二个目的则是考察并投资瑞士的钟表业,同时看看那里为什么能够以精密制造闻名于世,若是可能考虑一下把瑞士钟表制造业搬到南非去。这个目的纯属他个人的爱好,前世的李慕菲不喜欢车不喜欢球就是喜欢手表,当然属于光看不买那种。

可惜他并不是发烧友,只记得住世界十大名表的名字,至于建厂日期可不记得。

这时候没什么互联网,南非人对什么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卡地亚、劳力士之类的牌子可毫无概念,来到德国,也没几个知道的,李慕菲直到走到离瑞士如此之近的奥伯恩多夫,才沮丧地感觉到,眼下所谓的十大名表这个说法可能还没有出现呢。

李慕菲的猜测并没有错,后世的所谓十大名表中除了欧米茄、芝柏、百达翡丽少数几款之外,大多数的牌子根本没有后来那么出名,至于大名鼎鼎的劳力士更是还没有出生呢。

而把钟表制造业转移到南非却也无疑于痴人说梦,这种行业没有几十年的制造传统是不可能积累下足够的技术和经验的。

如此一来,两大计划全部泡汤了,成为李慕菲此次旅程最大的怨念,只是想到好不容易来到德国南部,不去下咫尺之外的瑞士,感觉有些可惜,所以李慕菲才登上了去往瑞士的火车。

既然爱丽丝想要游览一番,那么在瑞士玩玩也未尝不可。

“说到瑞士,我倒想起了比利时。”卡尔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几个人的注意力立刻都被吸引了,“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关系吗?”爱丽丝好奇地问。

“那倒是没有,不过这两个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士人说四种语言,不过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比利时只说两种语言,彼此之间却好似世仇一样。”

“完全赞同,我也去过比利时,有趣的是比利时的两个民族其实就是一个民族,只不过说的话不一样而已。”保罗说道:“这个国家如果不是两大族群之间的矛盾不断的话,肯定是会得到比现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的。”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你们德意志民族的团结。”李慕菲由衷地说道。

卡尔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却觉得,你们中国人更加团结。”

李慕菲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话从何说起?中国人的汉奸之多不是都成了土特产了吗?在外国的华人受欺负时从来也不知道抱成团。“你怎么会这么想?”李慕菲问道。

“你看,你们中国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不管彼此之间说的语言有多么不同。我曾听你说一个四川人听不懂广东人的话,在我看来这就是两个民族了,你们中国那么大,地方那么多,那就是几十个上百个不同的民族。”

听到卡尔这么说,李慕菲立刻想到了汉语的功劳,毫无疑问,如果不是汉语这种表意文字先天上的优势,汉族很可能早就像欧洲诸多民族一样分裂了,联系到南非目前还没有一种官方认证的通用语,李慕菲不由觉得该是时候建议父亲和陈羽青在语言的统一和普及上下下功夫了。

“我对你们的历史了解不多,可也知道在你们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民族,一直盼望着天下统一,而且你们确实也做的不错,在很久以前,我们欧洲人提到中国人的资料中关于你们的记载几乎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可你看看德意志民族,自从这个概念出现后就一直是分裂,分裂,分裂!”卡尔痛心地说:“三十年战争中,欧洲诸强国在德意志的土地上驱使着德意志的士兵,屠杀着德意志的人民,那些德意志士兵他们在烧杀掠夺自己同族的人时毫不手软,甚至能将一座城镇毁灭成白地!”

“在歌德之前,德意志民族是庸俗的软弱的充满妥协精神的群体,歌德曾说过:‘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即使是在德意志帝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现在,德意志民族依然分裂成两大块:德国,奥地利。”

歌德的这句话,李慕菲第一次听说,顿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和形容海外华人的那句“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多么相似啊!

没错,德国人的团结的面貌是在一战中甚至一战之后才出现,在此之前,德国就是一个混乱分裂的典型,就好比如果你对一个战国时期的日本人说你们日本人真团结,他会以为你在讽刺他一样。

“还有荷兰人,他们说的其实就是德语的一种方言而已,当然这话我不能在一个荷兰人面前说,”

卡尔笑了一下,表情又严肃起来:“就我个人来说,我是没有什么民族主义倾向的,但如果德意志民族能像中国人那样统一起来的话,将会是一个包括德国、奥地利、荷兰,甚至包括比利时和瑞士一部分的超级大国。”

“可是就目前而言,德国境内的德意志民族其团结程度是空前的。”李慕菲反驳道。

“的确是空前的,”卡尔点了点头:“但是那是和过去近千年的分裂状况相比,你似乎对德国国内种种思潮暗流视若无睹,没有看到除了拥护皇帝的人之外,还有民主派、自由派、所谓的革命者、立宪派、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如果这些思想放任自流的话,很有可能威胁到帝国的统治。”

李慕菲这下子哑口无言了,想不到卡尔这个自己一直以为是政治盲的人,对于德国现状的认识如此敏锐清晰,对历史所知不多的李慕菲也知道一战中的德国根本没有输在战场上,战争结束时没有被敌人占领一寸土地,甚至还占领了敌人大片土地。

德国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国内起义而造成君主统治的垮台,最后黯然投降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希特勒才一直宣扬德国在一战中是被国内的犹太人背后捅刀子才失败的。

从这一点看来,这个表明上看来集权程度空前绝后的,被人冠以军国主义的帝国,其政权的稳固程度,军队的战斗意志甚至还不如一战中的俄国。

要知道俄国可是被称作“欧洲各民族的监狱”,对各民族的压迫是欧洲之冠,颇有当年蒙古人的风格—-事实上,李慕菲一直认为俄罗斯就是蒙古的衣钵传人—-一战中,俄国连遭大败,最惨的时候,有许多士兵上前线时手中没有枪,要等到身边的人被打死才能从死人手上接收枪支。

就是这样一个统治残暴、领土庞大、国内矛盾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可在革命者推翻了沙皇之后依然继续作战。德国人竟然只比俄国多撑了一年,而且革命成功之后组成的新政府立刻宣布投降,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极度脆弱,这其中固然有德国人对于英法等国能给予一个宽大处理的天真期待,但也可见,这个年代的德国人还远远没有第三帝国时期那么的团结。

李慕菲这下对卡尔有点刮目相看了,联系到他对于奥匈帝国中肯的评价,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虽然很少对政治发表意见,在李慕菲看来是最不关心政治最不爱德国和奥地利的德意志人,但一旦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即使这样,李慕菲依然不能认同卡尔的说法,在李慕菲看来,那是卡尔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尤其是这个年代,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卡尔恐怕根本就想象不到,倭寇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掠夺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中国人助纣为虐,甘为汉奸。

李慕菲记得德国在一战之后曾被没收了所有战舰,德国水兵们被协约国们勒令将战舰开到了斯卡帕湾,几个一战中获胜的强国正在商量怎么分赃的时候,极有骨气的德国人竟然在那里搞了一个彩虹行动,一夜之间将战舰全部自沉,那些曾叱诧风云的巨舰片刻之间便化作废铁,气急败坏的英国人仅仅来得及救起了几艘而已。

如果抗日战争时,一些中国人能够像那些德国水兵一般有骨气,中国大地上少一些汉奸的话,抗日战争也不会赢得如此艰难了。

李慕菲伤心地想着,看来防止汉奸的大量出现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李慕菲并不能保证此时的南非在战争爆发之后就不会出现汉奸。

比如说眼下,如果英国人对南非有所预谋的话,甚至已经开始了对南非的渗透了,搞不好有很多高官都被英国人离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