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离开餐厅(1 / 1)

“欢迎参加Siren号游轮首次航行。”

“Siren——神话中海上半人半鱼的海妖,拥有着美妙的歌喉。在此行中,您或有机会将欣赏到天籁的歌声。”

“此行将从■■海岸,穿过■■海峡,抵达目的地■■。”

“另,此行聘请知名大厨■■,为各位客人烹饪美食,请大家尽情享用。”

王卿翻看着手里的那份铜版纸宣传册。

有些惊讶于宣传册上那个游轮的名字,居然和这家餐厅的名字是一样的。

看上去这个游轮活动非常豪华。

彩印的铜板纸上附有游轮内的照片。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王卿总觉得那装潢的风格,与自己刚出来的餐厅格外相似。

王卿随手将宣传海报又折了起来,放回了自己的衣兜里。

又摸到了自己上车时放在手边的刀。

这把刀是警察让她好好保管的。

那她就一定会好好保管!

回去之后就把刀和宣传册放在一起。

反正,都是从这个餐厅里拿的,可以当做是这次惩恶扬善、擒获杀人魔的纪念品。

车里实在是无聊,王卿透过车窗往外看。

此时车子已经发动行驶了一段路,看不到餐厅了。

周围都是一片漆黑,车子打了灯,但是却只照亮了车前那一小点距离。

一条笔直的,不知通往何处的公路。

王卿心中暗自叹息。

怎么每天出门外面都这么黑呢?

环境污染,就严重到这种地步吗?

忽然,车内的音响“呲啦呲啦”响了两声。

等王卿反应过来,音响居然开始自顾自地播报起来了。

“Siren号游轮已失联数日,船上情况恐不乐观。”

“据专家分析,该游轮或许在经过海峡时,发动机损坏,被迫停滞。同时遭遇暴风雨,联络器失灵。难以与之联络,无法向外界求援。”

“同时据此前相关人员提供情报表明,游轮上的食物和淡水储备,只足够全游轮的人使用15日。在极限生存需求下,或许可支撑到30日。”

“但距离其失联至今,已超过40日。”

“在本周游轮航行前,曾有活动噱头,真可欣赏到海妖塞壬的歌声……咔哒咔哒……呲啦呲啦……呲呲……”

电台里,女主持人的话说到一半。

就被一阵突然加剧的电流声打断了。

强烈的电流声,在一瞬间炸裂到近乎刺耳的程度。

完全盖住了女主持人的声音。

王卿下意识地捂住耳朵。

“音响坏了吧,师傅?”王卿对着司机说,“先关掉吧。”

司机点了点头,伸手去扭动音响。

然而扭了两下,非但没有关掉,反而调到了另一个台。

又是熟悉的女主持人的声音,不过这次她的语气比上次失落了很多。

“非常遗憾,我们终于找到了失踪已久的Siren号游轮,但是上面已经没有人存活了。”

“与之前猜测的一样,这艘游轮上的人在缺水少粮的情况下,爆发了激烈的搏斗与争执。”

“咦?不过说来奇怪,我们在这艘邮轮上发现了不止一具半人半鱼的生物尸体……难道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海妖塞壬?”

“但经过DNA检测之后发现。下半身的鱼骨与上半身的人体完全不属于同一个人,似乎是有人在他们生前或死后,强行将下半身的鱼骨连接到人的上半身上。”

“不过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总不会是为了在吃同类的时候可以减少些心理压力吧。啊哈哈哈……我只是在开玩笑,请不要投诉电台。”

女主持人一阵娇笑。

电台的声音到此戛然而止。

夜晚,天上无星无月。

付意舒和骆文博一道携手并肩走着,来到了楼下。

他们没有选择住国家提供的宿舍,反而更加属意自己亲手布置的这间家庭小屋。

不过此时不方便的一面又显现了出来,有点急事,想去研究所一趟都不大方便。

不过幸好骆文博叫了人来开车。

年轻的小伙子,站在车边,接过了车钥匙,朝着两人打招呼。

“师傅,师娘。不早了,你们还要去研究所啊。”

小伙子倒也没有嫌不方便,就是关心两个年事已高的老人。

付意舒也朝着他露出一个和蔼的笑来。

“这么晚了,倒是麻烦你了,给我们这两个老家伙忙前忙后的跑腿。”

小伙子摸着后脑勺傻笑,语气轻快。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师傅和师娘做的是为国家贡献的事,只要我能帮上的忙,我一定会帮。而且这个点,是师父师娘早该睡的点,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谁不是熬到这个点还在刷手机?”

付意舒笑了笑,与骆文博一起坐上了车。

车子一路开到研究院。

虽是深夜,但听见付意舒和骆文博一起造访。

负责这项研究项目的组长还是主动出来迎接。

“两位这么晚来是有什么事吗?”

付意舒轻轻点了点头,直截了当的开口:“我和文博刚从怪谈中出来。”

研究院的组长脸色微变,认认真真将两人端详了一番,确认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询问道:“两位进入的是哪个怪谈呢?有遭遇什么特殊的事吗?”

毕竟如果不是情况特殊的话,想必付意舒和骆文博也不会选在这种深夜出门,只为了告诉他进入过怪谈这件事。

付意舒轻声道:“我这次遭遇的这个怪谈,有些奇怪之处,始终是想不明白。”

研究院组长正了正脸色,将两人迎进了资料室。

“本来这么晚,应该倒些茶水的。”

研究院组长是个秃头的男人,看上去五六十岁,姓赵。

虽然是组长,但更多技术性的工作,他是派不上用场的,还是需要倚仗相关方面的人才。

因而,赵组长对于付意舒和骆文博这种科研型人才,是很尊重的。

赵组长搓了搓手,说:“两位也清楚,资料室这种地方,都是要紧文件,明火和水都是要规避的。”

骆文博点了点头,也表示理解。

而后两人便开始将自己这次的经历娓娓道来。